被考研

在和平區一考場門口,考研的瀋陽某高校的一名大四女生小於向記者“大倒苦水”:“現在,本科畢業生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非常困難。周圍很多同學都在準備考研,父母也逼著我考。我是‘被考研’!”對此,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表示,“考研熱”現象折射的內涵較廣,不能僅以負面影響評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被考研
  • 目的:被考研一族只為逃避就業
  • 原因:考研熱
  • 類型:父母逼著考
  • 對策:風物長宜放眼量
現象,原因,對策,

現象

“被考研”一族只為逃避就業
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的王曉晴說,他們班上50多個人,有近40人都報名打算考研;河南農大畢業生程旭所在的寢室,8個人有6個前往報考點報了名。
在我省一些普通本科高校,“考研寢室”、“考研班級”比比皆是。
但不少應屆本科畢業生報名考研,並不為鑽研學術,而僅僅是被嚴峻的就業形勢嚇退,想找個“避風港”,先避避風頭。
鄭州大學大四學生小張自稱“被考研”,“因為學醫,本科畢業很難進入好醫院”。他說,班裡不考研直接找工作的同學,目前還沒有一個找到的。
考研人數的連年報復性反彈,驗證了小張的擔心,也隱約說明部分大學畢業生面對就業缺乏勇氣。
但考研不過是“就業刑”的“緩期執行”而已。華北水院的大四學生陳凱傑說:“讀完研究生,還是要就業,這道坎兒必須得邁過去。”雖然已經報名考研,他還是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一旦找到不錯的工作,就會放棄研究生考試”。
這是一個“被”字頻出的年代,如今,考研隊伍越來越龐大,諸多考生抱怨:“我們的考研隊伍是‘被’壯大的。”考研,到底是出於理性還是出於無奈?是誰讓考研熱一再升溫?誠然,目前的就業市場不樂觀,是催生考研大軍的最主要因素,很多人為了能夠躲開目前的就業壓力和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就選擇了研究生這個“避風港”。但要看到,考研也成為了一個“翹翹板”——考上研究生,一時找不到心儀的工作,就讀研;若有滿意的崗位,就棄讀;若考不上,就心無二意地找工作。這是社會進步給學子提供了多項選擇的可能,不應只看作是就業難擠壓的結果。好比一支粉筆,有人或許喜歡長一點,有人願意抓短一點的,因人而異,有什麼不可以?

原因

還要看到,目前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也是催生考研熱的原因之一。可以這么說,沒有創新型人才,沒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就沒有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而研究生教育是公認的高質量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搖籃。
然而,當下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就業問題,甚至“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看到就業,看不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問題。網上曾有一則帖子很流行:“本科生滿街走,研究生多如狗,只有博士還可以抖一抖。”而各大媒體頻以“就業倒掛”來形容研究生,諸如“研究生就業率最低,專科生就業率最高”等信息不絕於耳。無論是政府,還是教育者、社會大眾,抑或是考生,都套用一份國家責任感來看待考研“被壯大”。這就好比一支粉筆,不能因為使用時常被折斷一截,粉筆工廠就只生產短小的粉筆。因此,考研“被壯大”,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關鍵在於,今天的考研隊伍中能否走出“明天的錢學森”。

對策

風物長宜放眼量。網上“2011年考研十大最受爭議話題”正熱,諸如:“女研究生讀得好不如嫁得好”;“考研是不是一種病”;“奧運冠軍研究生被清退鬧劇”等,都折射了圍繞考研的種種亂象,而研究生話題還將不斷延續由社會不端與潛規則浸透而來的弊端,更有側重於功利性而誤讀的社會心態,這些都需要政府、教育者著力應對與積極引導,站在“中國創造”的高度來破解當下研究生領域的問題,使學術創新回歸本源,使研究生確立應有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對得起“研究”二字,讓“長粉筆”有“長粉筆”的用途,“短粉筆”有“短粉筆”的用處,而不是所有的“粉筆”都要折斷了才能舒服使用。
對上述現象,遼寧省某高校學生部相關負責人認為,被動考研一族中,迫於就業壓力的學生占一部分。還有一種情況:學生年前報了名或者說上半年報了名,下半年最後通過找到工作,或者臨時放棄考研的,這種情況大概在學校整個考研的比例當中占百分之十。
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認為,“考研熱”折射的不僅僅是負面情緒,不該一味指責,應從中看到更多積極樂觀的變化:改革開放初期,大學生鳳毛麟角,考上大學就意味著抱上“鐵飯碗”。如今,隨著改革深入,社會轉型加速,對人才知識結構及綜合能力都在提升,因此,本科學歷被研究生學歷取代是大勢所趨,是時代進步的體現。
張思寧同時指出,讀完研究生,仍要面對就業這道坎兒。她同時提醒大學生:考研一定要認清形勢,分析自身的情況,盲目考研不可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