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考族

被考族

2010年,全國報考人數則多達140萬人,2011年全國畢業生人數繼續走高達到150萬,2012研考現場確認報名已經結束,有研究機構預計2012年研究生報考人數超過160萬。2013考研人數再創新高達到176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被考族
  • 職業:大學生
基本介紹,基本內容,社會背景,主要原因,現象剖析,應對措施,專家建議,

基本介紹

被考族,是指為了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和工作報酬而參加各種考試的當代大學生,有不少學生將考研作為“擋箭牌”,以此躲避“就業難”,也有少數同學是由於周邊同學的“考研熱”而“隨大流”。

基本內容

被考族,“被考研”、“被國考”、“被省考”,出於就業壓力、工作保障等原因,考研、考公成為大學生一條“光明”的生存之道,但能考上的人卻總是少數。“被考族”考後再找工作,已錯過招聘最好時機,就業難成“被考族”一大難題。
被考族
被考族

社會背景

被考族
被考族
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研究生錄取率為32.56%。對比研究生考試“4人報考3人出局”的結果,公務員考試的競爭無疑更為慘烈。2009年國考錄取率僅為1.75%。
大學生找工作的黃金時段是大四上學期十月起至下學期三月,而考研和考公的準備時間正好與此衝突。無論是找工作還是參加考試,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主要原因

1、不少用人單位要的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生或研究生,如想去高校,起點就是研究生。如不考研,根本別想找到好工作,一些學生認為考研能夠增強將來找工作的競爭力,研究生畢業生工資也普遍高於本科生
被考族
被考族
2、不少學生將考研作為“擋箭牌”,以此躲避“就業難”,少數同學是由於周邊同學的“考研熱”而“隨大流”。
3、許多大學生存在一絲僥倖心理,想廣撒網重點培養,開始的時候是想專心找工作的,但身邊的同學都在考公務員、考研,公務員工作穩定、退休後保障好動了心,趕末班車報了國考。
4、有很多同學根本沒想過自己能考上,但不報名又覺得少點什麼,某些方面有很多同學完全寄希望於考公,天天在圖書館複習,放棄了很多招聘機會。對考公抱有很大希望的同學們,能考上的是少數,但是他們對工作“很挑剔”,不願意馬上就業

現象剖析

考研、考公務員、就業還是做校飄一族,選擇都有它的理由,選擇是考研還是就業,要根據自身特點綜合考慮,第一個因素就是有沒有繼續升學的願望,第二個是經濟狀況如何,第三個是找工作的情況如何。
對於一些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先去工作一段時間再來考研究生比較好。這不僅是在複試裡面有優勢,將來考上以後,對研究、對專業也有更好的發展。
大學生在現實中的努力和無奈,為就業競爭而抬高受教育層次的行為,無疑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應對措施

建議高校建立一個就業資料庫,研究生擴招缺乏整體設計,招生沒有和就業聯繫,沒有和經濟轉型、社會發展聯繫。應該根據出口調整研究生招生,根據社會需求建立反饋機制。
國外一些一流大學的培養模式值得借鑑,比如哈佛大學長期與校友保持聯繫,並進行系統、完善的跟蹤調查,根據校友和市場的反饋,來調整學校的招生和培養,始終保持了就業和招生、專業設定的動態平衡。
被考族
被考族
中國自古便有崇尚“高學歷”的傳統,“活到老,學到老”便是典型的提倡,而現在追求“高學歷”偏離了最初的本意,變得更加具有目的性,在火熱追求高學歷之下,用人單位卻更看重能力與實踐。這樣的“尷尬”或許是必要的,因為只有遇冷,才能讓莘莘考研學子冷靜想想,一紙文憑和未來,究竟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政府部門也是時候做好人才市場信息的調節與預警機制。

專家建議

對於“被考族”現象,有關專家認為本科生普遍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缺少規劃,因而不明確自己的奮鬥方向,甚至從未細緻地審視過自己,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不少大四學生既考研又“考公”,事實上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的內容、要求和應試技巧可以說完全不同,而人的精力畢竟有限,難免顧此失彼甚至“雙輸”。
大學生應根據自身興趣、專長以及其他有關因素(比如社會關係)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建議高校應該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門必修課,最好在大一就開設,引導大學生及早做好規劃。
對於即將畢業的研究生來說,眼前的就業尷尬是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研究生就業期望值過高是影響成功就業的一大原因。研究生要想更好就業,就要正確認識自己,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調整職業期待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