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子欽

袁子欽

袁子欽(1908年12月13日-1968年2月23日),福建省上杭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有“儒將”的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子欽
  • 別名:有臻、從行、致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上杭縣白砂鎮朋新村
  • 出生日期:1908年12月13日
  • 逝世日期:1968年2月23日
  • 職業:將軍
  • 畢業院校:上杭縣立中學、中共中央黨校
  • 信仰:共產主義(1930年7月以後)
  • 主要成就:開國中將
將軍簡介,生平介紹,工作經歷,個人履歷,人物生平,成就榮譽,大事年表,袁子欽下洋村,學習,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從基督教徒到紅軍將領,軍旅生涯,入黨前,革命思想的薰陶,參加紅軍,入黨後,抗美援朝,援朝戰爭爆發,1951年1月底,3月上旬,3月中旬,入朝後,同年4月22日黃昏,同年5月16日,上杭人筆下的袁子欽,

將軍簡介

袁子欽(1909-1968),原名袁致卿,福建省上杭縣白砂區下洋村(白砂鎮朋新村)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四軍第二縱隊政治部宣傳員、士兵委員會秘書、第四支隊第十二大隊文書、紅一軍團第11師31團連政委,第10師政治部宣傳股股長,紅五軍團第13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紅五軍團政治部組織幹事、黨務科科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1936年進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次年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幹事、組織科科長、大隊政治處主任,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總校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第六分校政委,太行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太行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晉冀魯豫軍區第13縱隊副政委,華北軍區第15縱隊政委,第十八兵團第60軍政委等職。參加了上黨、平漢、臨汾、晉中、太原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0軍政委。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軍政委。回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組織統計部部長,總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總政治部秘書長,總政治部幹部部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文革”期間受到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於1968年2月23日在北京含冤去逝。1978年,中共中央舉行追悼會和骨灰安放儀式,為袁子欽同志平反。
袁子欽將軍袁子欽將軍

生平介紹

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第二縱隊政治部宣傳員,第三十一團連政治委員,第十師政治部宣傳股股長,第十三軍三十九團地方工作團主任,第十三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紅五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黨務科科長、組織科科長。
中國工農紅軍旗中國工農紅軍旗

工作經歷

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總校組織部副部長、部長,抗大總校政治部主任,第六分校政治委員,太行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下三縱隊副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十五縱隊政治委員,第十八兵團六十軍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軍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組織統計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總政治部秘書長、幹部部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個人履歷

1908年12月生於上杭縣白砂鄉下洋村(今上杭縣白砂鎮朋新村)。
1929年畢業於上杭縣縣立中學。1929年9月參加紅軍,任紅四軍二縱隊政治部宣傳隊宣傳員、士兵委員會秘書;
毛澤東接見袁子欽(右一)毛澤東接見袁子欽(右一)
1929年12月任二縱隊輜重隊文書。
1930年3月任二縱隊四支隊十二大隊文書,併兼做戰勤工作;
193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任紅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連政治指導員。
1932年1月任紅五軍團十三軍連政治指導員。
1932年6月任五軍團十三軍三十七師政治部組織科長。
1932年8月後任紅十三軍三十九團政治部地方工作團主任、十三師政治部組織科長。
1943年10月調任太行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長,參加了對日作戰,由於正確地執行了黨的幹部政策,工作出色,獲得好評。
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軍政委。
1968年2月,被林彪反黨集團關押在地安門,遭受非人的折磨,經三零一醫院搶救無效,於1968年2月23日含冤去世。
1978年 5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作出為袁子欽平反昭雪的決定。

人物生平

共和國開國將領中,中將袁子欽堪稱儒將。在風雲壯闊的軍旅生涯中,他從事政工,明是非,識大局,做起工作得心應手,卓有成效;指揮作戰也有板有眼,屢建勛功。在生命的最後歲月,林彪一夥強迫袁子欽揭發軍委和總政領導的“問題”,袁子欽斬釘截鐵:“我沒有什麼可揭發的!”

成就榮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軍政治委員。一九五零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軍政治委員。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組織統計部部長,總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總政治部秘書長,總政治部幹部部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大事年表

袁子欽下洋村

袁子欽,生於上杭縣白砂鄉下洋村。
1929年9月參加紅軍,擔任紅四軍二縱隊政治部宣傳隊宣傳員、士兵委員會秘書;同年12月調任二縱隊輜重隊文書。
1930年3月任二縱隊四支隊十二大隊文書,併兼做戰勤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任紅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連政治指導員。
1932年1月任紅五軍團十三軍連政治指導員。6月任五軍團十三軍三十七師政治部組織科長。8月後任紅十三軍三十九團政治部地方工作團主任、十三師政治部組織科長。
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戰爭和長征。
途中,他一直隨紅五軍團十三師三十七團和三十九團行軍、打仗。擔任過紅五軍團政治部黨務科長、組織部組織科長。曾三次渡烏江、爬雪山、過草地。

學習

到達陝北後,入中央黨校第二期黨訓班學習。
畢業後到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工作,先後在政治部擔任組織幹事、組織科副科長,五大隊政治處主任等職。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總校組織部副部長、部長,政治部主任,第六分校政委,為黨培養輸送了大批軍政幹部。
1943年10月調任太行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長,參加了對抗日作戰,期間正確地執行了黨的幹部政策,工作出色,獲得好評。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太行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晉冀魯豫軍區第十三縱隊副政委,華北軍區第十五縱隊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兵團六十軍政委等職。
率部參加了上黨、平漢、焦作、臨汾、晉中、太原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任六十軍政委。

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軍政委。
回國後歷任解放軍總幹部部組織統計部部長,總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總政治部秘書長,總政治部幹部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職。
1968年2月,被林彪反黨集團關押在地安門,遭受非人的折磨,經三0一醫院搶救無效,於2月23日含冤去世。
1978年5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作出為袁子欽平反昭雪的決定。
袁子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政治工作領導人。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從基督教徒到紅軍將領

軍旅生涯

共和國開國的將領中,袁子欽中將堪稱儒將。在風雲壯闊的軍旅生涯中,他從事政工,明是非,識大局,做起工作
毛澤東接見袁子欽(右一)
得心應手,成效卓著;指揮作戰有板有眼,屢建功勳。在生命的最後歲月里,林彪一夥人強迫袁子欽揭發軍委和總政領導的“問題”,袁子欽斬釘截鐵的說:“我沒有什麼可揭發的!”這充分體現了一位真正的共產黨人的高亮的氣節。林彪一夥把無私無畏的袁子欽列為“重點批鬥對象”,慘無人道地加以殘酷迫害,1968年2月,袁子欽含冤離開了人間,走完了他光輝的一生。

入黨前

袁子欽入黨前,全家都是基督教教徒。他雖出身舉人之家,但並未成為闊少爺,在他年幼的時候,祖父、父親相繼過世,家境日漸窘迫。在黑暗的舊中國,軍閥混戰連年不斷,局勢動盪,民無寧日,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土豪劣紳猖獗一時。當時教會勢力很大,連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懼之三分。袁子欽的祖母、母親為抵禦土豪劣紳的凌壓和敲詐勒索,就舉家加入了教會。1927年,在祖母和母親的包辦下,袁子欽與連城籍基督教傳教士黃其生的女兒黃永秀結婚。

革命思想的薰陶

袁子欽在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初步接觸、認識了馬列主義,思想覺悟提高很快。 1929年3月,紅四軍首次入閩,解放了長汀縣城,袁子欽的妻弟黃勵勇敢地加入紅軍隊伍。同年9月,紅四軍攻占“鐵上杭”,袁子欽在妻弟的影響下,毅然投筆從戎,參加紅軍,開始了其壯麗多彩的軍旅生涯。隨後不久,他的妻子也參加了革命,在紅軍醫院工作,直至犧牲。

參加紅軍

知識分子在紅軍中屬鳳毛麟角,書生出身的袁子欽一參加紅軍,就受到組織的器重。1930年7月,認準了革命道路的袁子欽在莊嚴的黨旗下宣誓入黨。

入黨後

入黨後的袁子欽經一番番磨礪,一場場血戰,淬火成鋼,歷任紅五軍團政治部黨務科長、“抗大”第六分校政委、縱隊政委、軍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在長征殿後、林南戰役、上黨戰役、平漢戰役、臨汾戰役、太原戰役、抗美援朝等硝煙烽火中,立下赫赫功勳。1955年,袁子欽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被“將軍之鄉”上杭引以為榮。

抗美援朝

援朝戰爭爆發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中央軍委根據朝鮮戰場的需要,決定抽調二野三兵團第十二軍、四兵團第十五軍、十八兵團第六十軍,組成新的第三兵團,開赴國防機動位置,準備入朝參戰。調整後的六十軍轄一七九、一八○、一八一師3個師,韋傑任軍長,袁子欽任政委。
抗美援朝時期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時期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時期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1年1月底

,“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展開全線反撲,志願軍進行了第四次戰役。中央軍委決定,第二十兵團率5個軍緊急入朝參戰,六十軍奉命編入第二十兵團。2月21日,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在天津召開所屬各軍領導幹部會議,六十軍軍長韋傑、政委袁子欽、參謀長鄧仕俊等參加了會議。會後,袁子欽回部隊認真組織傳達了天津會議精神。他強調部隊入朝作戰,要打好第一仗,為毛主席爭光,為黨中央爭光,為祖國人民爭光。同時要求大家要十分謹慎,不能輕敵,要把“紙老虎”當真老虎、鐵老虎來打。

3月上旬

,中央軍委根據朝鮮戰場形勢的變化,又調整了戰略部署,仍由六十軍和十二軍、十五軍組成第三兵團,任命陳賡為司令員兼政委。第三兵團在北京組建了兵團機關,並在天津召開了兵團團以上幹部會議。會後,袁子欽根據上級指示,積極做好入朝作戰準備。

3月中旬

,六十軍在袁子欽等人率領下抵達遼寧省安東集結完畢。1951年3月17日,六十軍由安東入朝,第一八一師率先跨過鴨綠江。18日,袁子欽與鄧仕俊李哲夫率軍部和直屬隊進入朝鮮。隨後,第一七九、一八○師也陸續過江,開赴戰場。此次行軍,歷時半月有餘,行程千餘里。4月4日,六十軍克服種種困難,按時到達朝鮮伊川附近集結地域。

入朝後

不久,袁子欽和韋傑等指揮六十軍參加了志願軍發動的第五次戰役。在戰役第一階段,六十軍所在的第三兵團為中央突擊集團,實施正面突擊。袁子欽和韋傑從第三兵團受領任務回來後,根據兵團整個意圖和六十軍的任務,召開了入朝後第一次專門研究作戰問題的黨委會議。決定以一八一師並指揮一七九師五三六團為軍第一梯隊,擔任突破任務,割裂美軍與土耳其旅的聯繫,然後鞏固化人峰等要點,阻止美第二十五師西援。第一七九師、一八○師相繼投入戰鬥,向縱深穿插迂迴,協同友鄰伺機殲敵。為做好戰前動員,袁子欽等軍領導以軍黨委的名義,向全軍指戰員發出號召書,指出:“抗美援朝戰爭連續四次戰役的輝煌勝利,不僅粉碎了敵人的侵略陰謀,而且也推動了祖國的抗美援朝運動,鼓舞了東南亞和全世界人民反對侵略、保衛世界和平的決心和信心,奠定了繼續取得勝利的良好條件……在這次決定性的攻勢中,我們要堅決打好第一仗,創造更加徹底殲滅美國侵略軍的勝利條件。”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涉水突擊

同年4月22日黃昏

第五次戰役打響了。進攻發起20分鐘後,第一八一師一舉突破敵人防禦陣地。第二天凌晨,六十軍第一梯隊奪取敵人地藏峰、加齒項、釜谷里等陣地,楔入敵縱深十餘公里,並將土耳其旅割裂成數段,消滅敵人千餘人。至4月底,戰役第一階段結束,袁子欽等領導的六十軍,執行上級命令堅決,很好地完成了兵團賦予的任務,首戰告捷,取得了與美軍作戰的初步經驗。
隨即,志願軍司令部決定“集中力量,向東線攻擊偽(韓)軍”,準備發起戰役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打響之前,三兵團集中各軍領導開會,會上總結了戰役第一階段的經驗,研究部署了第二階段的作戰任務,決定第十二軍、十五軍參戰,六十軍作為預備隊。韋傑和袁子欽在會上表態,同意兵團首長的決定。

同年5月16日

,戰役第二階段打響。第一八○師渡過北漢江,從正面牽制美陸軍第一師、第七師。隨後,兵團首長命令第一八一師配屬第十二軍作戰,第一七九師配屬第十五軍作戰。袁子欽和韋傑等六十軍領導顧全大局,為了整個戰役的勝利,要求這兩個師歸屬到新的單位後,要堅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主動完成作戰任務,為祖國爭光,為人民立功。在第五次戰役中,六十軍共殲敵7758人,擊落擊傷敵機7架,較好地完成了戰鬥任務。
北漢江北漢江
由於志願軍部隊戰線過長,後勤補給緊張,部隊持續作戰能力受限,部隊通常只能保持7天的作戰能力,因此被敵軍嘲笑為“禮拜攻勢”。當時參加第五次戰役的六十軍等部隊攜帶的乾糧和彈藥已差不多用盡,無法繼續進攻。為了防止“聯合國軍”的反攻,志願軍司令部決定,結束第五次戰役,參戰部隊撤到適當地點休整。然而,就在第五次戰役即將結束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一八○師掩護第三兵團主力後撤時,因種種原因而陷於敵軍包圍,造成嚴重損失。事情的大致經過是這樣的:1951年5月22日,根據兵團的指示,袁子欽等領導指揮六十軍擔任阻擊敵人,掩護第三兵團撤退任務。六十軍的3個師展開在一線幾十公里的正面上,來不及調整部署部隊,而全軍要到達擔任掩護任務的陣地,還需兩天的行程,任務十分緊迫。袁子欽和韋傑沒有講任何客觀條件,堅決執行兵團命令,立即組織部隊迅速開進指定地域。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涉水突擊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涉水突擊
志願軍戰士在零下30攝氏度的陣地上狠狠打擊敵人
但就在當天,“聯合國軍”以13個師組成的特遣隊,實施快速突擊,企圖割裂志願軍和人民軍。在六十軍各師正面上,均遭到敵人進攻。根據上級的命令,六十軍決定一八○師於1951年5月23日黃昏後渡過北漢江,在新的陣地阻擊敵人。23日下午,正當一八○師擊退敵人進攻,集結部隊,準備撤過北漢江繼續防禦時,又接軍轉兵團電令,為了掩護十二軍5000名、十五軍2000名、本軍1000名傷員的後運,要求一八○師暫不撤收,並於前沿構築工事,阻擊敵人,待傷員運走後再撤收。此時,敵人以摩托化步兵和坦克等快速部隊為先導,配合航空兵向我兇猛反撲。
24日,美二十四師一部進占加平、濟寧里、城隍堂,偽六師進占加村里,控制了渡口,美七師一部進至春川,使一八○師處於三面受敵、背水作戰的不利形勢。24日晚,軍部命令一七九師由大龍山轉移,一八○師撤至北漢江以北地區。但一七九師某部防禦陣地被美七師突破,將一七九師和一八○師分割開來,並深入到一八○師側後,切斷該師退路,使其陷入敵人合圍。
26日晚,韋傑和袁子欽接到一八○師被圍的電報,心情十分焦急,立即復電命令一八○師堅決向西北突圍,同時電令一八一師火速由華川以東出發接援一八○師,並於第二天電令一七九師取捷徑向史呂里以南的敵人出擊,接援一八○師。但由於當時通信聯絡不暢,一八○師師部與各團電話中斷,只能徒步傳令,加之山路崎嶇,部隊分散,行動遲緩,錯過了突圍的最佳時機。至29日晨,軍部與一八○師的聯繫徹底中斷,增援解圍的計畫未能成功。
後來,據一八○師上報的《一八○師突圍戰鬥減員統計表》中記載,一八○師負傷、陣亡和情況不明的總數為7644人,其中師級幹部1人,團級幹部9人,營級幹部49人,連級幹部201人,排級幹部394人,班以下6990人。一八○師師長鄭其貴、副師長段龍章、參謀長王振邦及五二九團團長和五二八團參謀長等團以上幹部和該師陸續歸隊的零散人員,加上成建制突圍的五四○團二營,全師突圍歸隊近3000人。有些指戰員是在敵後打游擊,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幾個月才陸續歸隊的。全師損失7000餘人。其中一八○師代政委、政治部主任吳成德等4000餘人被俘,占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被俘人數的四分之一。這是自金門之戰失利後解放軍最大的一次損失。
志願軍向美軍陣地發起猛攻
一八○師受挫後,一度部隊思想比較混亂,有的互相埋怨、指責,有的產生了悲觀情緒。給一八○師、乃至六十軍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袁子欽積極同軍黨委成員談話,統一思想,總結經驗教訓。他與韋傑等六十軍首長聯名致電一八○師,文稱:鄭、段、王並歸建諸同志:你們勇敢地戰勝了困難,完成了箝制敵人、阻擊敵人的任務,勝利地突出了敵人重圍,光榮地歸隊了,這是黨的光榮,你們的勝利。謹向諸同志致以親切的慰問,並望注意營養,保重健康,迅速恢復疲勞,從政治上、戰術上,各種工作上做好準備,為迎接新的任務,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勝利而繼續奮鬥。同志們,一八○師是經過艱苦締造而具有光榮歷史的部隊。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自衛戰爭時期,在解放全國的戰爭中,曾建樹了豐功偉績,在解放軍發展史上寫下了光榮的一頁。在抗美援朝五次戰役中,你們和兄弟部隊一樣,不怕困難,不惜代價,英勇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戰役剛結束,敵人乘我糧彈缺乏、部隊疲勞,部署尚未調整就緒之際,全線向我發動進攻,企圖挽救其在朝鮮戰場的敗局。雖然我們一八○師在此種情況下,由於我們主觀上的缺點,客觀上存在的困難,種種原因,一時陷入敵人重重包圍,但同志們以高度的階級覺悟,自我犧牲的英雄氣概,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戰勝了彈盡糧絕、風雨侵襲、忍飢耐寒、爬山越嶺與敵人重重包圍封鎖的嚴重困難,積極地箝制敵人、打擊敵人並大量殲滅了敵人,在阻擊敵人冒進、配合全線阻擊、爭取時間完成殲敵準備上起了很大作用。你們的英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牢牢地樹在全軍所有同志的心坎中,遇難犧牲的同志永垂不朽!……同志們,你們是一八○師的骨幹,你們是黨久經鍛鍊考驗的優秀兒女,具有光榮歷史的一八○師的前途,寄托在你們身上,願我們共同努力,再接再厲,兢兢業業地整理好部隊,爭取在朝鮮戰場上創造光輝史頁,以恢復我們的榮譽。這份電報對一八○師慰勉有加,使該師突圍歸來的同志深受鼓舞。
志願軍戰士打擊敵人志願軍戰士打擊敵人
志願軍向美軍陣地發起猛攻志願軍向美軍陣地發起猛攻
此後,一八○師又迅速進行了補充,補入7000名生力軍,全師恢復到1萬人。整個六十軍共補充新兵兩萬名,武器裝備也得到了改善,增加了60火箭筒、無後坐力炮、762野炮、莫洛托夫手雷和爆破筒等彈藥和給養的充足供應,戰士們吃得飽,工事裡彈藥堆得老高,部隊士氣高漲。在袁子欽等軍師幹部的領導下,一八○師和六十軍迅速走出了失利的陰影,戰士們躍躍欲試,決心打一個翻身仗,挽回部隊的榮譽。這一思想上的變化,為後來六十軍在朝鮮戰場連續打勝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一八○師經過對第五次戰役回撤失利的總結、整頓,又重新恢復了元氣,在1952年冬季防禦作戰、1953年東線反擊戰及金城戰役中,打了幾個漂亮的翻身仗,打出了威風,打出了老部隊的傳統。

上杭人筆下的袁子欽

袁子欽(1909.1.1-1968.2.23),字有臻,學名從行,號致卿,抗戰時改名子欽。福建省上杭縣白砂里下洋村(今上杭縣白砂鎮朋新村)人。清光緒三十四年農曆十二月初十日生,幼年喪父,靠母親養育成長。自少年起即勤奮好學,立志上進。
民國18年(1929年)9月,縣立中學畢業後,即投筆從戎,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民國1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秘書、連政治委員、師政治部組織科長。24年5月,紅五軍團按上級命令,掩護紅軍大部隊從絞車巧渡金沙江。子欽同軍團首長深入部隊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在陣地上堅守了九天九夜,保證了全軍順利渡過金沙江。6月,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懋功會師,中國共產黨中央在兩河口召開會議,決定紅軍繼續北上。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反對中國共產黨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針,裹脅一方面軍的五軍團、九軍團南下川康。袁在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同張國燾的反黨分裂活動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隨後袁隨部隊到達陝北。
民國26年1月,到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學習,結業後分配抗日軍政大學工作,曾任政治部組織科長、五大隊政治處主任。他對每期學員,都認真進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組織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章程,吸收了一大批先進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9年後,任抗日軍政大學總校組織部副部長、部長。32年後,任抗日軍政大學第六分校政委,大力培養太行抗日根據地軍政幹部。同年5月5日,分校開學。不久,日本侵略軍出動3萬兵力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子欽率分校學員轉移到敵後開展游擊戰爭。26日,在六分區地方武裝配合下,攻克安陽以西日軍據點,俘敵200餘人。8月18日,袁又率分校學員配合太行軍區部隊進行“林南戰役”,殲敵8000餘人,開闢了太行山南部抗日根據地。10月,分校學員分配到太行軍區各部隊工作。分校結束後,調太行軍區任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長。34年8月日本投降後,任政治部主任。
民國37年2月,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十三縱隊副政委,率部隊參加了臨汾和晉中戰役,經常深入連隊做政治工作,提高戰士覺悟,使部隊戰鬥力不斷增強。8月,調到華北野戰軍第十五縱隊任政委,率部參加歷時半年的太原戰役,因政治思想工作做得深入細緻,部隊中湧現大批英雄模範。太原解放後,被任命為六十軍政委。
解放後,任川西軍區政委。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他所在的部隊,在抗美援朝中立下了不少戰功。1953年從朝鮮回國後,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先後擔任幹部部部長、秘書長、副主任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在工作中,辦事公道,任人唯賢,使用幹部注重德才兼備,並經常挑選優秀幹部到各類軍事、政治院校培養深造,還從全國各大專院校中選拔優秀畢業生到解放軍中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的袁子欽,大義凜然,堅持原則,帶病主持總政治部工作。次年10月,林彪反革命集團主犯吳法憲迫其“揭發”軍委和總政治部領導人的“問題”,他斬釘截鐵地說:“我沒有什麼可揭發的。”不久,便遭“審查”和批鬥,受到殘酷迫害。1968年2月23日,在北京含冤去世,終年60歲。1978年,中國共產黨中央為袁子欽同志平反昭雪,並舉行追悼會和安放骨灰隆重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