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鑄造量,錢幣樣式,歷史意義,收藏價值,主要版別,鑑別方法,方法,妙招,常見假幣,銅版銀幣,鉛版銀幣,夾版銀幣,改小銀幣,砂版銀幣,洗版銀幣,私版銀幣,鍍銀銀幣,改版銀幣,真銀假幣,伍元假幣,
歷史
清代國幣稱為
龍洋,以銀幣為主幣,主要有光緒元寶、
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總重量為(26.3--27克),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25.7856808克),其含銀量89%進行鑄造。
清朝滅亡之後,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
大總統。
北洋政府鑒於當時鑄幣、
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藉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
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
大總統令形式公布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其主要內容是規定錢幣的鑄造發行權歸民國政府所有,原先的各個官局所鑄造發行的1元銀元,由民國政府兌換並改鑄,在一點的時期內,承認它們的價值等同於國幣1元的價值。國幣中的主幣是1元銀元,其重量是庫平純銀6錢4分零8毫(6.408錢),材質是銀占89%,銅占10%,錫占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規定國幣種類有
銀幣4種(
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
嘉禾紋飾與幣值。《國幣條例》公布同年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
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
當時錢幣的換算關係和人民幣一樣,以十進位,1元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厘。自從《國幣條例》公布以後,天津造幣廠就開始鑄造袁大頭1元銀元,後來,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也都開始陸續鑄造發行袁大頭銀元。由於袁大頭1元銀元幣型規整,圖案新穎,有明確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識別,因此,袁大頭銀元很快就被老百姓接受,並很快在全國的範圍內流通。因袁大頭壹圓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
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鑄造量
由於袁大頭銀元鑄造的時間長,參與鑄造的造幣廠多,因此,存世的袁大頭銀元的版別是非常多的,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首先說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的版別就和其他年份都不一樣,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的正面圖案是袁世凱的側面頭像,上面的文字是:中華民國三年,在‘年’字的後面沒有‘造’,其他年份的袁大頭銀元的‘年’字後面都加上了一個字“造”。
“袁大頭”的鑄造量很大,僅南京造幣廠在民國四年二月至民國五年的近兩年時間內,就達379819210元。還有資料介紹,僅壹元“袁大頭”就鑄造了75000萬枚,民國三年的“袁大頭”至少到1929年還在鑄造,但是存世量卻非常少,好多在解放時期都被收回,重新融化。最晚的是“O”版三角圓“袁大頭”銀元,上面雖然寫著“中華民國三年”,但並不是民國政府鑄造的,而是1951年期間由
中國共產黨鑄造,鑄造局為
瀋陽造幣廠。因為當時
新中國剛建國,我國雲南、西藏等西南邊陲少數民族居聚的地區在貨幣流通方面只認可信譽高的“袁大頭”銀元,為了穩定邊疆地區政治與經濟,特別發行了該版銀元,以“O”版和“三角圓”為暗記。後來該版幣逐漸被中國人民銀行收兌,民間所剩不多,是收藏的珍貴品種。
錢幣樣式
“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3年版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民國8、9、10年版的為“中華民國*年造”;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後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袁大頭的官版的成色為89.1%;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在該系列幣中,民國3年、9年、10年等一元幣較為常見,民國八年的則較少些。但是,在民國三年的“袁大頭”中,袁世凱“簽字版”則出類拔萃地被收藏愛好者所鐘愛。一類是民國三年天津造幣廠試鑄的義大利製版人的英文簽字版;另一類是袁世凱的左側面像後頸部位的簽字版(大寫英文L·GIORGI)。以上兩類(5種)均為樣品幣,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
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
北洋軍閥政府正式鑄造袁世凱頭像銀幣。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各地
軍閥紛紛私鑄袁大頭。導致存世的袁大頭質量良莠不齊。而袁大頭金幣。多作為紀念幣。鑄造量甚少。存世量極罕。
一些幣友詢問為什麼
真品的珍品幣近來卻賣不出好價錢呢?筆者思索其中主要原因是銀幣中,尤其是高檔銀幣中各種材料和手段製造的仿偽品太多,幾乎占了90%以上。尤其是近年來以雷射照排製版為手段,以真
銀子造的“珍稀”假銀幣不但屢見不鮮,而且其“真實”、清晰”度等,比真幣還要“真”!人們真假難分,使許多人上當受騙;另外,真正的收藏愛好者因財力有限,明知是枚好幣,但因
囊中羞澀,只能望幣興嘆等,這便是珍品幣賣不出好價錢的主要原因。所以,實際價值、“參考價”與售價的關係也並非一成不變的,所謂“貨賣買家”,其中也有一些運氣的成分,一般情況是拍賣會上的價格比較可觀。
歷史意義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
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
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光緒年間,由於各省鑄造銀元,卻和當初鑄造紋銀一樣,不僅重量和成色不能統一,數量上也難以控制。
辛亥革命爆發,各省因急於用款,不僅加工趕鑄銀元,還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
軍用票,幣制更加混亂。
民國建立後,中央財政幾乎有出無入,
財政危機十分嚴重。從短期來說,發行紙幣亦不失為斂財妙法,只是紙幣是銀元的代表者,是
兌換券,若沒有銀元的充分準備和廣泛流通,紙幣信用亦難確立。此時此刻,
幣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緩———“袁大頭”銀元正是基於此而誕生的,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經過多年鑄造,加上其信譽很高,“袁大頭”數量增多,流通漸廣,雖僻處邊陬,也有其
蹤跡。“袁大頭”銀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的統一,也為“
廢兩改元”準備了條件。
收藏價值
袁大頭普通幣上面(正面)為袁世凱左側五分像,上鑄“中華民國X年”或“中華民國X年造”中文繁體,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寓意“民主、共和、憲政及君主立憲“之思想希冀。
下面(背面)為嘉禾之圖案,古稱生長奇異的禾,古人以之為吉祥的徵兆。亦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典出《書·微子之命》:“ 唐叔 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鑄在錢幣之上寓意國家重視農桑、以民生為本;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諧音,寓意”家和萬事興“之意;
鑄幣之上當政者有國泰民安、吉祥如意之願景,民間收藏,寓意"家和萬事興"之吉祥之寶,故有很高的收藏研究價值。
主要版別
1、民國三年版中的主要版別
民國三年版正面為袁世凱側面像,上列“中華民國三年”。“年”字後沒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後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點”,而其他年版民字無“點”。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兩種模具,老模具為185道邊齒,新模具為170道邊齒,鑄量都較多,屬普通流通版。鑄造量較少的版別有:(1)
“O”記版。即在嘉禾圖案中有“O”形暗記,在嘉禾結帶處呈橫“8”字形,左上方的帶
孔中有一極小的“O”形圓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領未封領,肩章較寬,五星比較凸出。O版又分普通O版、O版大肩章‘華’字有橫版、O版小肩章長葉修壹版、O版小肩章長葉修壹開口貝版、O版中肩章錯配長葉修壹版、O版(中肩章/小肩章)直芒版、O版大肩章直芒版、O版中肩章實心O版、O版中肩章無O版、O版大肩章凸粗O版、O大肩章版穿心O版、O版大肩章雙O版、O版實心O(眼淚版)、O版三角圓、O版三角圓(睜眼版)、O版三角圓‘圓’字不封口、O版三角圓‘華’字有橫、O版三角圓錯配中肩章、O版小肩章(O版無O )。
2.
粗發版。袁頭髮較粗,髮型呈波浪。
嘉禾結帶沒有形成縱橫交“8”的結花,右邊一束嘉禾結帶處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圓。
3.三角圓版。此幣背面圓字內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別是“開口”形。
4.開口貝版。此幣壹圓的“圓”字內“貝”字最下一橫未與豎筆連線,形成“開口貝”。該版袁像肩章條紋明顯,袁眼中有一從上至下的直線,俗稱“睜眼”,這一特徵也是其他版別未見的。
5.加鑄“甘肅”兩字版。此幣系甘肅蘭州造幣廠沿用民國三年版舊模,在袁像左右加鑄“甘肅”兩字,其餘與開口貝版相同,鑄量僅數萬枚。
6.簽字版。此幣甚少見,天津造幣廠試鑄樣幣,並未流通。該幣在袁像右側刻有一豎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華外籍鑄幣專家義大利雕刻師“魯爾治-喬治”簽名縮寫。
7.
“T”字邊、鷹洋邊。此兩種幣均稀見,系天津
造幣總廠試鑄樣幣。正、背圖案與流通的一般“袁大頭”相同,僅在邊齒上有區別,為“T”字形邊或鷹洋幣形邊。
另外,尚有斷民版、大扣版、S版、厚幣版、勾點華版、提點華版、背雙星版、竹節花版、雁尾芒版、提點華孕珠版、銳角芒版、大鬍鬚版、大耳朵版等等。
2、民國八年版“袁大頭”主要版別
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較多,鋼模由外國代制,文字書寫符合漢字結構,字形沒有變異,背圖嘉禾亦規範。特徵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飾前內邊齒多一細齒,而無一空檔(其他年號版有一空檔)。另外有幾種鑄量較少的版別,主要區別是在“造”字的書寫上不同:
1.“造”字的第四筆向下伸出,形成了“牛”字,但與下面的“口”字不相連,故稱“牛”字版。
2.有的“牛”字與“口”字相連,故稱連口版。
3.“造”字中的“口”字少了上橫一筆,形成缺口,稱缺口版。
4.“造”字中的“口”字很扁,“口”字中看不見中孔,稱無口心版。
此外還有橫點年版、豎點年版、草頭華版、T點年版、左芒勾版、孕六珠版、雙孕六珠版、結上點版、結內點版、兩芒彎勾版等等。
3、民國九年版中的主要版別
九年常見版別有九年精發、九年精發三年背、九年中發、九年中發小嘉禾、九年粗發、九年海南版。此外比較稀少的版本有九年牛口造7點年、九年缺口造、九年大肩章。九年大頭除海南版外,其餘常見版式的實幣雕工都異常的精美,可以說比三年的天津標準版還漂亮,尤以細字版的為甚,無論是字型,人像及嘉禾圖案都很精緻,這也是九年的一大特點。下面分別介紹:
1、九年精發:此版常見,可能由於精刻原因,原光好品相的在九年三大版(粗中精)中最多見其主要特徵為:整幣精雕細刻,精美為大頭系列之最。頭髮一絲絲,鬍鬚立體感強,鬍鬚下縷為三四縷(中發版僅有兩縷,這是區分中發版精發版的簡易方法),背小嘉禾,九點鐘位置缺一小內齒(最易區別九年精發三年背之處),左二穗粒閉芒,下穗粒尾。
2、九年精發三年背:此版相對少見,原光好品亦然。其主要特徵為:整幣精刻,頭像面與九年精發版同,其與九年精發版之區別主要在嘉禾面:大嘉禾(與中發同),九點鐘不缺小內齒,左二穗粒開芒,左下穗粒尾不翹芒。
3、九年中發:少見些,原光好品較粗發版多見而較精發版少見。其主要特徵為:整體包括頭髮較粗發版精刻些,發呈一縷縷;字型較粗發版纖細,背為大嘉禾,類同於三年背。
4、九年中發小嘉禾:人像及字型為九年中發特徵,背配小嘉禾(比普通嘉禾縮小一圈,與內齒距離相遠些,故稱小嘉禾),嘉禾面九點鐘位置缺一小內齒,左上二穗粒開芒(請注意:九年精發版也是小嘉禾,但此穗粒為不開芒即閉芒,此為此版與九年精發背區別之處),左下穗粒尾翹芒。
5、九年粗發:此版多見,但原光好品相的並不易得。其主要特徵為頭髮粗,字型粗,年字第一划為圓頭,造口上有圓點暗記,中華兩字常見斷筆(偶見不斷筆的),背嘉禾為大嘉禾,類同於三年的背就是上文說的粗字版。
6、九年海南版:此版有資料顯示為解放戰爭末期海南幣廠所鑄(隸屬廣東,也有稱廣州版),鑄量不多,由於年代較近,原光好品不少見。其主要特徵為:整體為九年精發特徵(發細,背小嘉禾),但可能由於模具或工藝等鑄造原因,整幣呈模糊漂浮之感,根本無法體現九年精發之精美之處。
7、牛口造7點年:此版少見,原光好品相較難找。其主要特徵為:整體(頭像及嘉禾)為九年中發版特徵,造為牛口造,年點呈7狀,九字丿起筆帶彎。
8、九年缺口造:此版存世稀少,天堂所見不過十數枚。其主要特徵為:整體為九年中發版特徵,不同的是“造”字的口缺上面一橫,為缺口造,而且缺口乾脆利落,不同於十年缺口的藕斷絲連。
9、九年大肩章:此版較稀,原光好品絕對難找。其主要特徵為:整體類同於九年中發版,但肩章偏大,肩星大而扁,背嘉禾有大頭十年的特徵(但不完全相同),即右穗粒尾下彎鉤芒。另外,左穗粒有小翹芒。
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領版和大耳版兩種;前者為普通版,鑄量較多,後者鑄量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領全封領,此版別含銀量較高。
此外還有缺口造版、7點年連口造版、精發版、右芒勾版、斷筆華版、大耳版等等。
4、民國十年版中的主要版別
十年版中的普通版,其圖案文字與一般“袁大頭”無大差別,鑄量較大。另外有一些把“年”字中的一點寫成一豎或“7”字形,但鑄量較少。
此外還有T點年版、缺口造版、半缺口造版、雙缺口造版、連口造版、十年八年版、十年九年版、開渠華版、正星版、偏星版、豎點年版、開口中版、右缺口中版、7點年大鬍鬚版、大點年版、下缺口造版、敗筆造版、六角星版、連口造無珠版等等。
“袁大頭”壹圓銀幣除上述版別外,還有許多大同小異的版別,難以一一例舉。
鑑別方法
方法
一、
銀質辨偽。辨別銀圓的真假,首先從辨識銀質的真假說起。銀原子序數47,元素符號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銀光澤柔和,潤白色。銀的成色越高其澤度越白,真銀圓清洗後雪白照人。銀圓硬度低,兩塊銀圓相疊摩擦,有油潤感,聽不到金屬磕碰聲音(外國銀幣或
凸凹不平的銀幣除外)。假銀圓或鋼鐵做胚、或銅鉛做胚、或鋁錫做胚,或金屬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無光澤。假銀圓用火燒後便“醜態”百出,有斷裂的、變形的、散化的,真銀圓火燒不變形、不變音,清洗後雪白有亮光。假銀圓清洗後泛黃、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別銀質是收藏銀圓的前提。
二、
聽音辨偽。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對卡銀圓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銀圓中部,用另一枚銀圓撞擊,聲音清韻柔和的是真銀圓。聲音尖高的是鋼鐵做胚假幣,聲音嘶啞的是銅錫合金做胚假幣,聲音沉悶的是“銀包銅夾餡”假幣,無聲的是金屬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幣。過去傳統的鑑定銀圓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掐住銀圓中心,用力猛吹,能聽到輕微韻音的是真銀圓,無韻音的是假
銀圓。這種方法一是要聽力好,二是切忌手指與銀圓接觸面過大,三是要猛吹快聽。聽音辨偽是識別銀圓的基礎。
三、
包漿辨偽。傳世銀圓表面有一層氧化銀,就是人們常說的包漿。包漿主要有淺黑色、淺灰色、淺橙色和粟殼色。用鞋油擦塗和
蠟火燒烤出來的包漿呈重黑色,一眼便識。辨認包漿是識別銀圓的有效方法。
四、
銹色辨偽。銀圓停止流通後,存放不當會生鏽。傳世銀圓銹層很薄,呈墨綠色。出土銀圓一般銹層較厚,局部銹層凸起。兩枚銀圓銹在一起,磕開後,表面有分布不勻的白色亮點,迎光而視閃閃發光,俗稱“泛銀”,泛銀現象是無法作偽的。陪葬出土銀圓多數泛醬紅色,局部有綠色銹斑。水坑銀圓通體泛
綠銹。真銀圓的銹色是歷史的烙印,很難去掉,用鹼水沸煮而不退。假銀圓人工做作的銹呈淡綠色,用指甲就能刮掉,用針扎在上面可直立不倒,用鹼水沸煮半小時便銹色全無。假銀圓的銹用鼻子聞有腥味,用舌頭舔有酸味。銹色辨偽是識別銀圓的關鍵。
五、邊齒辯偽。真幣邊齒平整,大小一致,齒深深淺一致;假幣邊齒則不工整,深淺不一,邊齒歪歪扭扭。
六、重量辯偽。真幣重量標準應在26.86克,但是經過百年流通產生磨損也應達到26.5克,但袁大頭一般在26.5~26.6克。一些粗製假幣材與非銀質往往會低於26.5克很多。
由於“袁大頭”逐漸得到收藏市場的認可,因此不乏眾多造假者為追逐利益偽造或仿造“袁大頭”,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為了“袁大頭”而稀里糊塗成了“
冤大頭”。原
中國錢幣博物館副館長、
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
姚朔民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鑑別“袁大頭”真偽的技巧:
第一種方法是“敲”
拿兩塊銀幣,用雙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銀幣的中心,慢慢靠攏,當兩枚銀幣重合大約四分之一的位置時,使得兩枚銀幣輕輕地磕彼此的邊緣,真幣發出的聲音清脆,偽幣聲音聽來發木。
第二種方法是“吹”
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捏住銀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銀元的豎邊,迅速放到耳朵邊聽,真的成色好的銀幣尾音悠長而清亮,而其他金屬或非純銀的不會有這樣的尾音,比如市場常見的灌鉛銀幣幾乎不響,因為鉛比較重比較軟,不容易震動發音。偽造者大多借用電腦製版,以合金材質冒充銀子,其色、文圖幾可亂真,但終因不是銀,其發音尖長,內行人一辨別就知真偽。
第三種方法是“稱”
真幣一般足重,經過流通損耗也在26.5克左右,其色潤澤柔白、音色柔長、文圖精確、包漿自然;偽幣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導致超重,且顏色灰暗。但從解放前到近年來都有用真銀仿製的銀幣,有些比真幣的工藝都好。
第四種方法是用化學分析(慎用,容易造成包漿破壞)
在沒有圖案的地方,點一小滴硝酸,立刻會看到硝酸與銀幣中的金屬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土黃色的硝酸銀等其它金屬的化合沉澱物。然後用布類的軟性材料擦去化學反應沉澱物,你仍然會看到銀白色的表面,這種實驗不會傷害銀幣的整體結構,簡單易行。因為金屬幣的金屬成分的構成不純,其化學反應物的
顏色變化也較大,如果是假幣,可通過化學反應物的顏色,來判斷出銀幣的真偽。例如:
1,銅胎鍍銀 幣的微米鍍銀層很快的會和硝酸進行化學反應,然後,再與銅基材料繼續進行化學反應,最終的化學反應完成後,會呈現出淺綠色的硝酸銀與硝酸銅等金屬的混合沉澱物。擦淨化學反應後的部位顏色,其不再是銀白色,而是淺黃色的銅基材質。
2,合金材料銀幣 不含銀的合金材料假銀幣,用硝酸化學分析後,其沉澱物的顏色為渾濁的白灰色物質。
3,如果用錫與鉛材料製造的假銀幣,其硝酸錫和硝酸鉛等金屬的化學反應物為白灰色的沉澱物質。
通過化學反應物的顏色,就能夠判別出銀幣的真假。其他材料的假銀幣可用上述的三種方法進行驗證。
妙招
聽聲音
就是利用銀元相互撞擊發出的聲音來辨別。用一個指尖向上輕輕頂住銀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銀元撞擊這枚銀元的邊緣部位,發出的聲音輕脆,柔和,是真銀元。如聲音發尖而高,帶有銅聲,是含銅很多的低成分假銀元。如聲音低而嘶啞,周邊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補的假銀元。一般假銀元的聲音多半尖短而低悶。
看外形
看外形結構,注意觀察銀元的顏色、花紋、圖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無經過酸洗、銼邊、包皮、挖補的痕跡及是否私版銀元等不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假銀元的直徑比真銀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體積的假銀元與真銀元比較一下,即可辨出真偽。
驗邊齒
由於真銀元是機製版?其邊齒細緻勻稱,規整劃一;假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只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頭"邊齒的兩條粗齒里有一條細齒?而假"袁大頭"的細齒則模糊不清。
稱重量
銀元的標準重量應是26.8克,成色89.1%。正常的銀元經過流通磨損後,重量也應達到25.8克。凡是重量低於25克、含銀量低於80%,不是當時的官造,洗版、銼邊、包皮、挖補銀元,就是假幣。
酸檢驗
在銀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如發現銀元冒綠泡或變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銀元。而銅芯銀元只要是一觸及硝酸,便會失去光澤。如是鍍銀,鍍銀表層很容易脫落,且脫落部分極易生鏽。
總之,要多學習通過形制、
包漿、字型、銹色來判斷銀幣的真假,以及識別銀幣的版別。敲擊、酸檢驗等方法儘量少用。另外千萬不要用牙齒去咬銀幣,否則會破壞品相。
具體鑑定方法
(一)驗重量,量尺寸(直徑和厚度):一元銀元和原來七錢二分龍洋,重量標準一般為26.6克,流通磨損也應不少於25.5克,反之就要打問號;
(二)聽聲音:真幣輕輕碰擊,就會發出純真、婉轉動聽的聲音,反之其聲音或尖高,或尖銳短促,或純音或低啞。
(三)辯成色:民間有“銀子發白眼睛發黑”之說,就是說真幣越擦越白,晶瑩鋥亮,表里一致,反之一擦就發黑,或灰白,或鍍銀所作,有一種浮躁感。
(四)看紋飾:真幣是鋼模具由機器衝壓而成,字圖案清新,流暢自然,龍鱗細緻入微,人像眉毛鬍子、雙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圖案模糊不清,拖泥帶水而不平整。
(五)察邊窗:真幣經過流通,邊齒雖有些磨損,但齒距整體劃一;自然流暢圓潤,反之邊齒生硬,不太整齊,長短不一,有淺深之感。
(六)識包漿:銀元在流通或貯藏過程中表面會留下一種特質,叫包漿,又名黑漆古,它即有自然美,又有歷史陳跡的美觀、反之仿幣往往用煙烤或黑鞋油,黑泥等塗抹,看起來不自然,還有異味,很容易擦掉。
(七)摸幣面:真幣緊密平整,無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顯得粗糙,在放大鏡下幣面有凸起的細粒狀。總之,我國銀元收藏投資,增值空間較大,它既有收藏價值,又有歷史研究價值,但在收藏銀元的過程中,千萬要提高警惕,因為當前造假者比比皆是,防不勝防,所以希望一些初涉銀元收藏領域的朋友,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增強辨別能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樣我們就不會上當受騙。同時也就會收藏到真品。
常見假幣
銅版銀幣
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幣相似,但以銅為主體,圖案粗糙,在石頭上磨一下,即出現銅的本質,敲擊出來的聲音尖亮而有哨聲。
鉛版銀幣
以鉛充銀,即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其花紋與正常銀元無異,但聲音較厚、發悶,陰沉而帶嗒音,以火烤之,鉛即流出。
夾版銀幣
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較厚,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一種稱夾心銀元,是假銀幣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鉛等多種成分,其聲音實短、沉悶且無轉音。
改小銀幣
將正常銀元之齒挫平、改小,然後獲取細毫碎銀。只要對照一枚足重的真銀元即可判別。
砂版銀幣
表面粗糙,圖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淺灰色。市場上見到的假“袁大頭”多數屬於這一種類型。
洗版銀幣
亦稱洗澡版,即將正常銀元以硝酸蝕去一層銀,竊去一部分銀質。其特點是圖案模糊或有浮白色,發音微慢。嚴格說來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銀幣,但重量有所減少,已不足25克。如作為一枚藏品來說,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價值也就大打折扣。
私版銀幣
是私人鑄造的銀元。袁大頭幣、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北洋造龍洋幣均有之,這種偽錢主要是從台灣的錢幣市場上販運來的,民國時期在
海南島鑄造,因此又稱做瓊版銀幣。其共同特點是,聲音尖高,質量低劣,銀的成色不在89%-90%之間。 (注意,有些民國時期的私版並不被認為是假幣。)
鍍銀銀幣
表面光滑,圖案清晰、精細,成色也逼真,與真銀幣一模一樣。表面鍍銀的,從形象上與成色上看是難以鑑別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雖然精工細作,但金屬的比重無法與真銀平衡,所以只要稱一下重量就能原形畢露。真銀幣雖然在流通過程中有所磨損,但不會低於25克(標準重量是26.8克)。
改版銀幣
這種銀幣一般收藏愛好者無法用肉眼鑑別,無論敲聲或測試銀幣成色,或看包裝均是舊制。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鏡鑑別,細看每個字型的跡縫,是否留有刀痕跡,如有刻刀痕跡就是改刻的。這種做偽的方法是把真銀幣原有的字型用刀刻或挖掉,然後將特製銀字貼上上去冒充傳世銀幣,牟取暴利。
真銀假幣
使用含銀量較高甚至與真幣含銀量相同的材料製作的假幣,一般為
高仿,且多仿造少見版別。這種假幣無法通過鑑定銀質或者聽聲音、稱重量的方式鑑定,只能通過形制、
包漿、字型、銹色來判斷。
伍元假幣
用真銀材料製作高仿的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假幣,後面壹元改為伍元,比壹元真幣的直徑長1cm左右,重量在32克左右。市場上多有幣販子在宣稱民國時期有這種銀幣 ,在這裡提醒大家,袁大頭絕對沒有伍元版本的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