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去病

留美博士,研究方向自然教育。曾多次參與國際慈善組織的慈善項目宣傳調研工作,先後捐資創辦多個慈善項目。多年從事自然教育的研究和套用,現任世紀貝貝幼教機構總輔導員,廊坊市青少年發展研究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去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廊坊市青少年發展研究會副會長
  • 畢業院校美國南太平洋大學
  • 研究方向:自然教育
簡介,事跡,

簡介

袁去病先生是美國南太平洋大學博士。致力於人類成長規律研究,特別是在幼兒學前教育方面取得斐然的成績。2011年,被阿里木的無私奉獻精神感動,因此在畢節學院設立“自然教育獎學金”。頭銜自然教育博士、世紀貝貝幼教機構執行董事、總輔導員、畢節學院客座教授

事跡

4月27日上午,幼兒自然教育理論及實踐前沿專家袁去病先生親臨我校捐資設立“袁去病自然教育獎學金”,並在學校繡山實驗樓前與學校黨委副書記湯宇華以及副院長楊保華共同種下了一棵寓意為“同心樹”的白玉蘭樹,以此紀念獎學金的設定。之後,學校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捐贈儀式,在捐贈儀式上,副院長梁傑代表學校與袁去病先生簽署備忘錄、為袁去病先生頒發客座教授聘書,袁去病先生向學校捐贈了50000元獎學金。
袁去病種下一棵寓為“同心樹”的白玉蘭袁去病種下一棵寓為“同心樹”的白玉蘭
袁去病向畢節學院捐贈50000元獎學金袁去病向畢節學院捐贈50000元獎學金
去年,袁去病先生通過朋友、媒介知道了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先生在我校設立助學金資助貧困學生的事跡後,被阿里木的無私奉獻精神、學校求真務實、紮實服務社會的作風所感動,寫信與學校聯繫,表示要捐資設立袁去病自然教育獎學金,旨在為幫助畢節學院學子完成學業,鼓勵其致力於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教育事業,同時推動畢節學院學前教育、國小教育、特殊教育等學科發展。該獎學金的設立意義非同一般,是貫穿大學期間和延伸到教育就業崗位的獎學金。該獎學金由袁去病先生每年捐資壹萬元人民幣,第一期連續捐贈五年,每年至少10人獲得該獎學金,每人1000元。
在此次捐款活動中值得一書的是,畢節市蘇南花卉基地的苗木供應商史嫉南先生得知袁去病先生設立獎學金的善舉後,免去袁去病購買白玉蘭樹的1000元錢,無償捐贈白玉蘭樹。袁去病先生表示,將購買紀念樹的錢注入袁去病自然教育獎學金。
畢節學院向袁去病頒發客座教授聘書畢節學院向袁去病頒發客座教授聘書
2013年頒獎活動:薪火相傳
2013年9月9日,“袁去病自然教育獎學金”頒獎如約而至。 9 月 9 日 至11日,頒獎嘉賓袁去病博士和陳鋒先生在畢節試驗區展開了“行善之旅”。2011年袁去病博士在畢節學院設立的“袁去病自然教育獎學金”,意在鼓勵任教於邊疆少數民族農村地區的畢業生的職業發展。
9 月 9 日 中午,袁去病及志願者陳鋒先生一下飛機吃過便飯就在教科院李華副書記等人的陪同下赴鳳凰國小考察,因為2012年“袁去病自然教育獎學金”的獲得者張洪玉就在這個位於七星關區小壩鎮的村級國小工作。到達鳳凰國小時,正值學生放學,但張洪玉還在二年級教室布置作業。進了教室,袁去病博士便和在校師生交流起來,親自查看學生的體質並現場診斷了學情和校情後,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就地取材,解決困難,例如用爬山鍛鍊彌補籃球場的缺失;二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滾圈”活動的借用;三是提升專業技能品質,例如用行為教學法矯正少數民族學生的發音問題。每議一事,袁先生現身示範。這兒,行善已拓展了捐款的邊界,它詮釋著人文關懷。
9 月 10 日 ,袁去病先生在畢節學院全天講學,主題是“大學生全壽命職業生涯規劃”和“自然教育之親子按摩常用手法及套用”。畢節學院400多名師生傾聽了講座。“大學生全壽命職業生涯規劃”穿梭在比較巨觀的理論和像張洪玉等具體的案例中,陳述了職業觀念常見誤區和全壽命職業生涯籌劃要點,提出了學生在校期間需要訓練的技能和培養的能力,例如“教學能力、協作能力、科研能力和溝通能力”。 “自然教育之親子按摩常用手法及套用”則從比較微觀的層面展示了相關情境的具體技能,袁博士在一舉一動之間讓學生觀摩可操作的臨床技術。如果說訪問鳳凰國小是對學生職業的關注,那么,走進課堂就是對學生學業的關注,一內一外,反映了“袁去病自然教育獎學金”的可持續性以及這一善行的特別之處。
9 月 11 日 上午,“2013年袁去病自然教育獎學金頒獎典禮暨袁去病博士訪談”在畢節學院身修講堂舉行,會議由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李舒波主持。學校黨委副書記湯宇華、學校資助中心主任張秀蘭、教科院黨總支書記林璟、教科院副院長明蘭、教科院黨總支副書記李華等領導陪同袁去病先生給2012屆的16名畢業生頒獎,袁先生還向學院捐贈了2013年獎學金1萬元、1台平板電腦和2套珍貴的教師節紀念郵票,同時傳達了“香港‘晉先生’有限責任公司”注資“袁去病自然教育獎學金”的好訊息。在頒獎儀式上,獲獎同學馮欠一句話道出了獲獎學生的心聲:“心懷感恩,我時常激勵自己要做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其實,這個儀式的內涵正如袁先生所說:“在畢節學院,從阿里木助學金點燃的火焰開始,我們便願意親近這種至善的火焰,點燃自己的夢想,讓更多的夢想燃燒出亮光,照進現實與未來交匯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