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仁(1479——1546),字良貴,號參坡。他“博極群書”,天文、地理、曆書、兵刑、水利、醫學等,無不精通。以醫為業,又以賢能聞名於地方,曾被選為“耆賓”,主持地方的祭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仁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479—
- 逝世日期:1546)
- 代表作品:一螺集
袁仁簡介,袁仁家庭情況,
袁仁簡介
袁仁,袁了凡的父親。生於1479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公元1546年)。字良貴,號參坡。袁仁“博極群書”,天文、地理、曆書、兵刑、水利、醫學等,無不精通,家有藏書兩萬餘卷,號稱文獻世家。
袁仁以醫為業,又以賢能聞名於地方,曾被選為“耆賓”,主持地方的祭典。袁仁對儒學具有很高的造詣,與本縣郁九章(天民)、譚舜臣(稷)、沈槩(一之)、平湖陸文選(中坡)、嘉興包憑等,以及沈周、唐伯虎等為詩文好友。袁仁還與大學者王陽明、王艮(心齋)、王畿(龍溪)等有交往。袁仁寫得一手好字,以致當時所謂“趙孟頫書法”,大半出自他的手筆。
袁仁博學又善於教育,對袁黃早年的影響極大。他對袁黃教導的重心在修身:“士之品有三,志於道德者為上,志於功名者次之,志於富貴者為下。”袁仁臨死前將藏書全部託付給了袁黃,沐浴更衣,筆錄“附贅乾坤七十年,飄然今喜謝塵緣”一詩,投筆而逝,達觀瀟灑。袁仁夫婦信仰佛教,袁仁還把敬信三寶當作必須遵守的家法。家庭的教育為袁黃思想的形成播下了最初的種子。
袁仁家庭情況
袁了凡共有兄弟姐妹8人。袁仁38歲時妻子王氏(魏塘王孟璿次女)去世,王氏生子袁衷、袁襄。袁仁又娶繼室李氏,生3子,即袁裳、袁了凡、袁袞。袁仁還有3個女兒,長女嫁錢南壬,次女嫁嘉興張高標,三女嫁錢曉。袁了凡14歲時父親去世,41歲時生母李氏去世。袁仁的墓在嘉善縣惠民鎮雙溪村孫家浜。
袁了凡各弟兄記錄父母平日訓導,由袁仁女婿錢曉將其整理成《庭幃雜錄》一書。《庭幃雜錄》是我國古代家訓著作的佼佼者,被收入《叢書集成初編》,由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在1985年出版。
根據《庭幃雜錄》記述可知,袁了凡的母親李氏,是一位人格高尚的女性。她不僅對前夫的孩子視如己出,而且以身作則,給他們以勤儉持家、體恤貧窮、寬以待人、以德報怨等美德的薰陶。錢曉盛讚說:“李氏賢淑有識,磊磊有丈夫氣,觀茲錄可以想見其人矣。”
譬如,由於袁了凡母親的寬厚,使在魏塘鎮東亭橋比鄰而居的袁沈兩家,不僅化解了世仇,且結為姻親。《庭幃雜錄》“袁襄錄”記載了這段由仇轉親的過程:“比鄰沈氏世仇予家,吾母初來,吾弟兄尚幼,吾家有桃一株,生出牆外,沈輒鋸之。予兄弟見之,奔告吾母,母曰:是宜然。吾家之桃豈可僭彼家之地。沈亦有棗,生過予牆,棗初生,母呼吾弟兄戒曰:鄰家之棗,慎勿撲取一枚。並誡諸仆為守護。及棗熟,請沈女使至家,面摘之,以盒送還。吾家有羊走入彼園,彼即撲死。明日,彼有羊竄過牆來,群仆大喜,亦欲撲之,以償昨憾。母曰:不可。命送還之。沈某病,吾父往診之,貽之藥。父出,母復遣人告群鄰曰:疾病相恤,鄰里之義。沈負病,家貧,各出銀五分以助之。得銀一兩三錢五分,獨助米一石。由是沈遂忘仇感義,至今兩家姻戚往還。”
日本學者酒井忠夫在其《中國善書研究》中指出:“袁了凡的學問和思想,創造的原因是他的家庭傳統對他的影響。”袁黃在袁氏家學傳統的培養中成長,他的曾祖父袁顥在《袁氏家訓》中,提倡救世助人、修身積德、積善行善、謙虛修德等規範訓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