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魏塘鎮又名武塘。“相傳宋大姓魏、武居此,聚商成市”故名。
宋時設巡檢司,元代設有魏塘務,並升為鎮。
明洪武三年(1370)政稅務官署為稅課局。明宣德五年(1430)建嘉善縣,縣治在魏塘鎮。清循明制。
民國元年(1912)稱城廂鎮,民國17年劃分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個鎮,一年後,仍合為魏塘鎮,民國19年稱城區,屬縣第一區,民國22年7月撤區復稱魏塘鎮,民國29年7月改稱魏塘坊,民國31年分為魏塘、武塘兩鎮,民國34年3月兩鎮合併,稱魏塘鎮。
1949年5月11日嘉善解放,6月建立魏塘區,1950年5月魏塘區和楓涇區合併,原魏塘區改為區屬魏塘鎮,1951年6月區屬魏塘鎮上升為縣直屬鎮,1958年10月撤銷魏塘鎮建制與鳳桐、羅星合併為魏塘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嘉善縣撤銷,併入嘉興縣,翌年6月19日社鎮分治,魏塘鎮建制恢復,直屬嘉興縣,1961年4月嘉興、嘉善兩縣分開,恢復嘉善縣建制,魏塘鎮為嘉善縣直屬鎮。1992年6月擴鎮,羅星、鳳桐、善西3鄉和里澤2個村併入仍為縣直屬鎮,1999年12月里澤、楓南兩鄉併入魏塘鎮。
地理交通
滬杭鐵路與杭楓公路(320國道)橫貫鎮北,滬杭甬高速公路在鎮南通過,善江公路南聯平湖,北通江蘇吳江,善西公路貫通全縣南北,構成了四通八達公路網,並與全國公路網融為一體,外連各大城市,內通各鄉鎮。魏塘鎮歷來是縣治所在地,中共嘉善縣委、縣人民政府設在嘉善大道126號,是全縣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四鄰分別與惠民、大雲、乾窯、楊廟等鎮接壤。西南與
嘉興市秀城區七星、大橋鎮交界,東與上海市楓涇鎮相聯,被譽為接軌上海浦東第一站。 。
榮譽記事
魏塘鎮曾榮獲省民政工作全優鄉鎮、市 “雙擁”工作模範鎮、省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市級文明單位、省級衛生鎮、國家級衛生城鎮、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鎮、創建全省百家農業農村現代化示範鎮、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等稱號。
經濟建設
2008年,魏塘鎮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0.8億元,同比增長20.2%;財政總收入5.24億元,同比增長19.55%;農民人均純收入11998元,同比增長14.81%。
農業經濟
自改革開放以來,全鎮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特別是1985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對外開放城鎮後,全鎮經濟穩步增長。農業經濟綜合發展較快,形成了萬家農戶調結構,萬畝農田創雙萬格局。並形成了甜瓜、西瓜、瓠瓜、絲瓜、番茄等五大專業生產基地。
厚皮甜瓜種植面積占全省厚皮甜瓜面積70%,已成為全國著名甜瓜生產基地之一,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甜瓜之鄉”。2001年8月,國務院領導曾專門到魏塘鎮視察農業發展情況,走訪農戶。近些年,魏塘鎮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前提下,不斷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高效生態農業得到新發展,農民收入逐年增加。
2005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3.72 億元,同比增長10.04%,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從2000年的5518元增加到2005年的8177元。
至今,魏塘鎮形成了大棚蔬菜、甜瓜、葡萄、鮮切花、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和大棚甜瓜、地蒲、萵筍、番茄、葉菜類以及露地蔬菜六大生產基地,建立了魏塘鎮先鋒村葡萄園和“東冠酥”梨園基地,完成了馬家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任務。基地的建立和形成,有力地促進了全鎮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糧經比例從2002年的52:48調整到2005年的45:55。
最近幾年,魏塘鎮的農民嘗到了高效生態農業的“甜頭”。今年上半年高價葡萄和大棚作物成為魏塘鎮二大“亮點”,效益明顯提升。“香玉”葡萄一度以80元1公斤的高價格搶占市場,供不應求。專家預計今年魏塘鎮每畝葡萄的種植效益可達萬元。
大棚作物效益也創下近幾年新高,每畝增加545元,增幅達到10.7%。大棚作物中,櫻桃番茄的增收幅度達到近300%,每畝效益達到7300多元;萵筍的種植效益達到每畝7400多元,同比增加1500多元。另外,馬家橋現代農業園區內建起了813隻8米鋼管大棚,面積近1000畝。8米鋼架大棚的畝效益比6米鋼架大棚每畝增加1150元,增幅達到15%,最高一畝收益可達2萬元。
魏塘鎮還積極推進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無公害諮詢點和多個農產品農藥殘留檢驗點,制定並實施西瓜、甜瓜、瓠瓜、番茄、萵筍5個農產品的無公害標準實施細則,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成功舉辦了每年一次的甜瓜擂台賽,打響了“銀嘉善”西甜瓜、“康發”生態鱉和“小蜜蜂”葡萄三個品牌,其中“小蜜蜂”品牌葡萄獲得了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銷會優質獎。農業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建立起了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協會8家。
工業經濟
工業迅速發展,形成了以木業為龍頭、五金機電、紡織服裝、電子為支撐的工業生產新格局。商業繁榮,城鎮建設突飛猛進,文教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2008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0.8億元,鎮財政總收入5.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98元。魏塘鎮依託鎮工業園區,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和百姓致富工程,堅持“接軌上海、開放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以外引外,以商引商”具有魏塘特色的發展之路,促進了鎮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該鎮成為國內外商家爭相投資的熱土。
2001~2005年,連續5年進入嘉興市利用外資十強鄉鎮排行榜,其中3年名列榜首。2000年魏塘鎮總共只有2家外資企業。
2003年以來,全鎮共引進外資項目61個,累計契約利用外資10422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307萬美元,引進縣外內資4.67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5%、47.2%、18.25%。引資範圍涉及10個國家(地區)和一、二、三產各個領域。項目質量明顯提高,引進了一批大項目和高科技項目,單個項目平均投資規模由2002年的211.62萬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232.88萬美元,其中註冊資本5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9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2005年實現外貿出口交貨值7.33億元,其中外貿直接出口5713萬美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27.64%、132.14%,年均增長31.55%、32.41%。
該鎮工業園區在發展開放型經濟中發揮了主戰場作用。2003年以來鎮工業園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7775萬元,新增開發面積2860畝,累計開發面積達到6748畝,改善了投資環境,提升了承載能力。
至今進區企業已達到345家,全鎮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產值的85%在園區,工業性投資的90%左右在園區,招商引資的95%以上也在園區,為產業的集聚和提升提供了發展的平台。2002年~2005年,鎮工業功能區連續四年被評為嘉興市“重點工業園區”、“重點工業功能區”及“十強工業功能區”稱號。
在企業發展戰略上,魏塘鎮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努力做大做強木業、五金金屬製造業、紡織服裝三大主導產業。2005年三大行業實現產值50.35億元,占全鎮工業總量的60.25%。
積極引進和培育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型材料四大高新技術產業,使全鎮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25家。在抓好工業經濟發展的同時,該鎮充分利用縣城區核心地位和交通優勢,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扶持、引導力度,加快包括現代流通業在內的整個服務業的發展。拓展信息諮詢、文化體育、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領域,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商貿業。創辦了華東建材市場、浙北果蔬市場。
新農村建設
為了不斷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魏塘鎮實施了塊石護岸、農田配套設施建設、農業示範基地建設、鎮村道路橋樑改造、教育基礎設施改造、社區基礎設施等六大類政府實事工程。完成了李家、城南、魏中三個省級小康示範村建設任務和9個整治村的創建任務。
魏中村被命名為省級首批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並通過了省級綠化示範村驗收。全面開展以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抓好
農村生活污水淨化處理、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整治、衛生改廁等,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深化實施“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千傾綠化”工程和康莊工程。全鎮創建省級生態鎮也正有條不紊地紮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