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落信道數字通信基礎

衰落信道數字通信基礎

數字通信的早期歷史是與電報的發展聯繫在一起的。1937年,英國人A.H.里夫斯提出脈碼調製(PCM),從而推動了模擬信號數位化的進程。 1946年,法國人E.M.德洛雷因發明增量調製。1950年C.C.卡特勒提出差值編碼。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出供實驗用的24路電子管脈碼調製裝置,證實了實現PCM的可行性。1953年發明了不用編碼管的反饋比較型編碼器,擴大了輸入信號的動態範圍。1962年,美國研製出電晶體24路1.544兆比/秒脈碼調製設備,並在市話網局間使用。 數字通信與模擬通信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它抗干擾能力強,通信質量不受距離的影響,能適應各種通信業務的要求,便於採用大規模積體電路,便於實現保密通信和計算機管理。不足之處是占用的信道頻帶較寬。 20世紀90年代,數字通信向超高速大容量長距離方向發展,高效編碼技術日益成熟,語聲編碼已走向實用化,新的數位化智慧型終端將進一步發展。

基本介紹

  • 書名:衰落信道數字通信基礎
  • ISBN:9787811337631
  • 出版社:哈爾濱工程大學
  • 出版時間:2010-6-22
基本信息,目錄,

基本信息

數字通信是用數位訊號作為載體來傳輸訊息,或用數位訊號對載波進行數字調製後再傳輸的通信方式。它可傳輸電報、數字數據等數位訊號,也可傳輸經過數位化處理的語聲和圖像等模擬信號。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衰落信道的一般描述
1.2 幾種典型的無線信道
1.3 對抗衰落的基本技術
1.4 本書的內容組織結構
第2章 隨機變數和隨機過程
隨機過程(Stochastic Process)是一連串隨機事件動態關係的定量描述。隨機過程論與其他數學分支如位勢論、微分方程、力學及複變函數論等有密切的聯繫,是在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及社會科學各領域研究隨機現象的重要工具。隨機過程論目前已得到廣泛的套用,在諸如天氣預報、統計物理、天體物理、運籌決策、經濟數學、安全科學、人口理論、可靠性及計算機科學等很多領域都要經常用到隨機過程的理論來建立數學模型
2.1 隨機變數及其分布
2.2 平穩隨機過程
小結
習題
第3章 無線信道與衰落
3.1 無線信道傳播特性
3.2 大規模衰落
3.3 小規模衰落
3.4 陰影衰落
3.5 多徑衰落信道
3.6 都卜勒時變衰落信道
3.7 深衰落與電平通過率
小結
習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