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四篇,共30章。為使讀者容易理解數字聲音廣播技術,作為本書的第一篇,專門提供了與本書所涉及的數位技術有關的基礎知識;同時,將各種數字廣播形式都使用的數字音頻信號數據率壓縮技術(即信源編碼),也放在基礎篇中,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討論。第二篇是本書的重點,詳細討論了數字音頻廣播(DAB的所有問題。第三篇數字衛星廣播,介紹了三種形式的數字衛星廣播技術(ADR,S-DAB和世廣衛星廣播系統)。第四篇介紹調幅波段(中、短波)的數字聲音廣播技術,即數字AM。全書68萬餘字,配有285幅插圖。
本書的讀者對象是,廣播電視通信技術領域(廣播機構、工業界、研究機構)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本書特別適合用於聲音廣播領域數位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
目錄
第一篇 數字通信基礎
第一章 模擬信號的數位化
1.1 數字通信
1.1.1 模擬信號與數位訊號
1.1.2 數字通信的優點
1.2 模擬信號轉換為數位訊號
1.2.1 取樣與取樣定理
1.2.2 幅度量化與量化噪聲
1.2.3 均勻量化與非均勻量化
1.2.4 編碼
1.3 數位訊號的形式
1.4 廣播電視信號數位化的代價和解決辦法
第二章 離散傅立葉變換(dft)和快速傅立葉變換(fft)
2.1 傅立葉變換的幾種形式
2.2 離散傅立葉級數(dfs)
2.3 離散傅立葉變換(dft)
2.4 dft導出的圖形解釋
2.5 快速傅立葉變換(fft)
2.6 dft參數的選擇
第三章 數字音頻信號的源編碼
.3.1 概論
3.1.1 信源編碼的任務
3.1.2 信源編解碼系統
3.1.3 數據壓縮的可能性
3.1.4 數據壓縮的分類
3.1.5 何謂與cd可比的質量
3.2 mpeg音頻編碼國際標準
3.2.1 mpeg1音頻編碼標準
3.2.2 mpeg2音頻編碼標準
3.2.3 iso/iecl3818-7
3.2.4 mpeg4音頻編碼標準
3.3 數字音頻數據率壓縮的理論基礎
3.3.1 頻譜掩蔽效應
3.3.2 時間掩蔽效應
3.3.3 變換編碼與子頻帶編碼
3.4 mpeg1-layer1音頻編碼方法
3.5 musicam(mpegl-layer2)音頻編碼方法
3.5.1 概述
3.5.2 musicam編碼器
3.5.3 musicam方法的主要特性
3.6 聯合立體聲編碼
3.6.1 基本原理
3.6.2 質量改善
3.7 musicam(mpegl-layer2)解碼方法
3.7.1 解碼系統
3.7.2 解碼過程分析
3.8 mpegi-layer3編碼方法
3.8.1 系統概述
3.8.2 混合濾波器組
3.8.3 心理聲學模型2
3.8.4 自適應視窗切換
3.8.5 量化
3.8.6 huffman編碼
3.8.7 layer3中的比特池技術
3.8.8 layer3的比特流結構
3.9 音頻編碼數據的差錯靈敏度、差錯掩蔽與質量評價
3.9.1 比特差錯靈敏度
3.9.2 差錯掩蔽
3.9.3 編碼聲音質量的評價
3.10 低取樣頻率低比特率編碼
3.10.1 原理概述
3.10.2 規範的有關細節
3。11 mpeg2多聲道聲音編碼
3.11.1 概述
3.11.2 多聲道擴展
3.11.3 比特流的格式化
3.12 mpeg2先進音頻編碼(aac)
3.12.1 系統概述
3.12.2 濾波器組
3.12.3 預測
3.12.4 量化
3.12.5 編碼
3.12.6 時域噪聲整形(tns)
3.12.7 解碼
3. 13 杜比ac-3音頻壓縮技術
3.13.1 概述
3.13.2 ac-3的音頻幀結構
3.13.3 編碼過程
3.13.4 ac-3解碼過程
第四章 信道編碼
4.1 概述
4.1.1 信道編碼的任務和誤碼率
4.1.2 差錯控制方式
4.1.3 差錯控制編碼分類
4.1.4 差錯的分類
4.2 循環冗餘校驗(crc)
4.2.1 循環冗餘校驗(crc)的數學關係
4.2.2 crc計算的實施
4.3 卷積編碼
4.3.1 卷積碼的基本概念
4.3.2 卷積編碼器舉例
4.3.3 卷積編碼器的狀態圖和格線圖
4.3.4 卷積解碼一維特比解碼原理
4.3.5 卷積碼的ber
4.3.6 卷積碼的刪除
第五章 數字調製
5.1 概論
5.1.1 調製信號與調製
5.1.2 數字調製
5.1.3 數字調製的基本方法
5.2 二進制數字調製原理
5.2.1 二進制幅度鍵控(2ask)
5.2.2 二進制頻移鍵控(2fsk)
5.2.3 二進制相移鍵控(2psk)
5.2.4 二相差分相移鍵控(2dpsk)
5.3 四相相移鍵控(4psk,qpsk)
5.3.1 /4-4psk系統
5.3.2 /2-4psk系統
5.3.3 串/並變換
5.3.4 4psk的判決範圍和抗干擾能力
5.3.5 4psk的解調
5.3.6 4psk與2psk的比較
5.4 四相差分相移鍵控(4dpsk,dqpsk)
5.4.1 /4-4dpsk系統
5.4.2 4dpsk的差分編碼與解碼
5.4.3 /4-4dpsk真值表
5.4.4 /2-4dpsk系統
5.4.5 4dpsk與4psk的符號差錯率
5.5 正交調幅(qam)
5.5.1 4-qam與16-qam
5.5.2 64-qam
5.5.3 qam信號的特點
5.5.4 qam方法的誤符號率與誤比特率
5.5.5 qam信號的解調
5.6 幅度相移鍵控(apsk)
5.6.1 16apsk信號的形成
5.6.2 16apsk與16qam的比較
第二篇 數字音頻廣播(dab)
第六章 數字音頻廣播(dab)概論
6.1 dab發展概況
6.2 合適的源編碼方法
6.3 對多徑傳播不敏感的cofdm傳輸方法
6.4 dab不同的覆蓋方式
6.4.1 數字的同步網
6.4.2 本地電台
6.4.3 衛星
6.4.4 電(光)纜網
6.5 dab的傳輸模式和工作頻段
6.6 dab的數據業務
6.7 dab未來可向多聲道環繞聲擴展
6.8 dab是透明的數據傳輸系統
第七章 dab的信道編碼與crc
7.1 dab的卷積編碼器特徵
7.2 卷積碼的刪除
7.3 crc在dab系統中的套用
第八章 cofdm傳輸方法
8.1 概述
8.2 移動接收時的傳輸特性
8.3 多徑傳播引起的頻率失真和時間失真
8.4 單載波串列傳輸與多載波並行傳輸的比較
8.5 cofdm方法簡介
8.6 cofdm方法的數學關係
8.6.1 正交關係
8.6.2 載波的數學描述
8.6.3 cofdm系統的信號描述
8.6.4 每個載波的功率譜密度
8.7 cofdm系統的實現
8.8 保護間隔
8.9 cofdm系統參數的確定
8.9.1 要求
8.9.2 符號期ts上限的確定
8.9.3 cofdm信號頻寬的確定
8.9.4 載波數量的確定
8.10 dab工作模式
8.11 ofdm信號時域波形與頻譜
8.11.1 時域波形
8.11.2 頻譜形狀
8.12 ofdm信號在移動無線電信道中的性能
第九章 dab的傳輸幀結構與節目傳輸機理
9.1 傳輸幀的通道
9.1.1 同步信道
9.1.2 快速信息信道(fic)
9.1.3 主業務信道(msc)
9.2 公共交織幀與快速信息塊
9.2.1 公共交織幀(cif)
9.2.2 快速信息塊(fib)
9.3 數據塊劃分及其結合成ofdm符號
9.3.1 在fic中的塊劃分與結合成ofdm符號
9.3.2 在msc中的塊劃分與結合成ofdm符號
9. 4 不同模式的數據幀(傳輸幀)對比
9.5 由輸入數據到傳輸複合信號的形成
9.6 dab信號的表達式
9.7 dab節目傳輸機理
9.7.1 複合結構及複合結構信息(mcl)
9.7.2 流模式數據傳輸
9.7.3 包模式數據傳輸
9.7.4 快速信息數據信道(fidc)
9.7.5 節目伴隨數據(pad)
9.8 多路復用器
9.8.1 dab信號群的組織
9.8.2 多路復用的結構
9.8.3 容量分配與復用容量管理
9.8.4 多路復用器
第十章 頻率交織與時間交織
10.1 時間交織
10.2 dab的時間交織規則
10.3 頻率交織
10.4 dab的頻率交織規則
10.4.1 dab工作模式Ⅰ的頻率交織規則
10.4.2 dab工作模式Ⅱ的頻率交織規則
10.4.3 dab工作模式Ⅲ的頻率交織規則
10.4.4 dab工作模式Ⅳ的頻率交織規則
第十一章 dab中使用的/ 4-shilt 4dpsk
11.1 dab的幀結構和數據分配關係
11.2 dab中套用的 /4-shift 4dpsk系統
11.2.1 等效電路
11.2.2 信號的處理步驟
11.2.3 /4-shift 4dpsk的相位關係圖
11.2.4 /4-shift 4dpsk的優點
11.2.5 /4-shift 4dpsk的解調
第十二章 dab的比特差錯保護
12.1 音頻業務的不無均勻差錯保護
12.1.1 音頻數據幀的差錯保護等級
12.1.2 聲音信號的差錯識別和差錯掩蔽
12.1.3 音頻數據的不同差錯保護度
12.1.4 音頻業務的差錯保護類型
12.2 數據業務的保護
12.2.1 在快速信息信道(fic)中的數據業務
12.2.2 專用信道中的數據業務
12.2.3 音頻業務中的與節目有關的數據
12.3 dab的覆蓋退出性能
12.3. 1 不均勻差錯保護的特性
12.3.2 dab的軟退出性能
第十三章 dab發射機
13.1 dab發射機的定義和任務
13.1.1 輸入信號為cofdm基帶信號
13.1.2 輸入信號為經信源編碼的多路複合信號
13.1.3 輸入信號為pcm數字音頻信號
13.2 cofdm信號的特點和對發射機的要求
13.3 頻率變換方法
13.3.1 直接變頻和濾波
13.3.2 i、q分量分離和再調製
13.4 非線性失真與非線性校正
13.5 非線性校正方法
13.5.1 中頻預校正
13.5.2 笛卡兒環路反饋技術
13.5.3 數字校正系統
13.6 輸出帶通濾波器
13.7 dab發射機構成例
13.7.1 利用電視調製器改裝成的dab發射機
13.7.2 r/s公司的新型dab發射機
13.7.2.1 sm225d1型250wdab發射機
13.7.2.2 na5型dab發射機
13.7.2.3 nl5型dab發射機
13.7.3 hirschmann(赫斯曼)公司生產的dab發射機
13.7.4 把cofdm信號分解為i/q分量重新調製的dab發射機
13.7.5 thomcast公司的dab發射機
13.8 發射天線
第十四章 dab同步發射網
14.1 同步發射網及dab同步工作能力的基礎
14.2 網路增益與功率節約
14.3 同步網的頻率節約
14.4 同步網規劃的若干參數
14.5 dab工作頻率
14.5.1 波段i(47-68mhz)
14.5.2 波段Ⅱ(87.5-108mhz)
14.5.3 波段Ⅲ(174-230mhz)
14.5.4 波段Ⅳ/Ⅴ(470-790mhz)
14.5.5 l波段(1452-1492mhz)
14.5.6 s波段(2300-2600mhz)
14.6 同步網基準模型
14.6.1 vhf同步網基準模型
14.6.2 l波段同步網基準模型
14.7 孤立的sfn
14.8 兩個sfn的相互影響
14.9 單一發射機對sfn的影響
14.10 sfn的設計
14.10.1 中心發射機的作用
14.10.2 周邊天線方向性的影響
14.10.3 全部發射機功率都變動時的影響
14.10.4 發射天線高度的影響
14.10.5 sfn之間距離的影響
14.10.6 同時減小發射台之間的距離和降低發射功率的影響
14.11 同步網中覆蓋空隙的填充
14.12 dab與其它無線電業務的相容性
14.12.1 dab干擾tv
14.12.2 dab對fm廣播的干擾
14.12.3 其它無線電業務的保護率
14.13 同步網同步運行的保證
14.13.1 gps(全球定位系統)
14.13.2 比特同步發射的時間同步
第十五章 dab同步網節目和數據的饋送
15.1 概述
15.2 eti數據流的饋送
15.2.1 信號由演播室到dab信號群複合器的饋送
15.2.2 信號從dab信號群複合器到發射台的饋送
15.3 已處理好的dab信號(cofdm信號)的饋送
15.4 直接傳送musicam數位元組目
15.5 scpc技術
15.5.1 傳送eti信號
15.5.2 傳送cofdm信號
15.5.3 直接傳送壓縮的數字音頻信號
15.6 在饋送網路和發射台的時延均衡
15.7 eti幀結構
第十六章 dab的數據加密和能量擴散
16.1 概述
16.2 數據流的加密和解密原理
16.3 偽隨機比特序列的控制字的管理
16.4 使用權的管理
16.5 使用權接口
16.6 能量擴散與解擴散
16.6.1 偽隨機二進制序列發生器
16.6.2 能量擴散在快速信息信道中的套用
16.6.3 能量擴散在主業務信道中的套用
第十七章 dab的數據廣播業務
17.1 dab數據業務傳輸概論
17.1.1 在快速信息數據信道(fidc)中的數據傳輸
17.1.2 節目有關的數據一pad
17.1.3 在主業務信道(msc)中的數據業務
17.2 傳送數據的特殊性能
17.2.1 多路複合建立的規則
17.2.2 干擾信道中的數據重複
17.3 pad的編碼與套用
17.3.1 pad數據區
17.3.2 pad的編碼
17.3.3 pad的套用
17.4 不同類型的數據業務例
17.4.1 一次性傳送的業務
17.4.2 重複傳輸的業務
17.5 數據接收機
17.5.1 數據終端機
17.5.2 接口
第十八章 節目信息與調諧信息(業務信息)
18.1 節目信息和調諧信息的傳輸機理
18.2 節目和信號群(ensemble)識別
18.3 信號群名稱和節目名稱
18.4 節目語言種類識別
18.5 日期和時鐘時間
18.6 發射節目編號(pnnm)
18.7 節目類型識別(pty)
18.8 通告識別
18.9 關於其它信號群的節目信息
18.10 頻率信息
18.11 地區識別
18.12 發射機識別和接收機的定位
18.13 業務啟動信息
第十九章 dab接收機
19.1 dab接收機的基本構成和工作原理
19.1.1 高頻部分(調諧器)
19.1.2 cofdm解調器
19.1.3 接收機的同步
19.1.4 解複合器
19.1.5 時間解交織與頻率解交織
19.1.6 信道解碼一維特比解碼器
19.1.7 解擾(解能量擴散)
19.1.8 源解碼器
19.1.9 接收機數據接口(rdl)
19.2 dab接收機例
19.2.1 philips dab452接收機
19.2.2 grundig dcr 1000 dab接收機
19.2.3 blaupunkt hannover dab 106a和106d
19.2.4 將pc機擴展為固定dab接收機
19.3 新一代的dab接收機
19.3.1 硬體
19.3.1.1 信道解碼器晶片saa3500h
19.3.1.2 音頻解碼器晶片saa2502
19.3.2 軟體
19.3.3 提供新的功能
19.4 接收機接收功率與差錯之間的關係
19.4.1 測量機構
19.4.2 外部干擾信號影響的評價
19.4.2.1 干擾的定量評價
19.4.2.2 周期性脈衝干擾對接收機靈敏度的影響
第二十章 地面dab的室內覆蓋
20.1 地面dab的覆蓋條件與場強要求
20.2 室內覆蓋問題的提出
20.3 接收機的靈敏度
20.4 在建築物內的dab覆蓋
20.4.1 通過轉發器進行信號放大
20.4.2 接收設備的最佳化
20.5 在隧道、停車房和地下車庫的dab覆蓋
20.5.1 轉發器使用發射天線的覆蓋
20.5.2 轉發器使用輻射器電纜的覆蓋
第二十一章 dab電視系統
21.1 基本要求
21.2 dab傳送活動圖像的可能性
21.3 dab-tv系統配置
21.4 在dab複合信號中mpeg數據流的置入
21.5 通過dab系統傳送tv的試驗系統
21.6 dab-tv使用的頻率
21.7 dab-tv的套用
21.8 dab與dvb-t的關係
21.9 dab系統一將來的地面電視傳輸系統
第二十二章 電纜dab
22.1 dab進入電纜網
22.2 電纜網中可供dab使用的頻率
22.3 對電纜設備的技術要求
22.4 電纜網dab信號頻率變換器
22.5 電纜網系統驗證及其結果
22.5.1 驗證系統構成
22.5.2 驗證結果
第二十三章 dab測量技術
23.1 場強測量
23.1.1 場強測量的接收天線
23.1.2 用於場強測量的接收機
23.1.3 測量次數
23.2 信道脈衝回響
23.3 干擾
23.3.1 干擾分類和測量方法
23.3.2 保護率
23.4 比特差錯率的測量
23.5 噪聲掩蔽比(nmr)
23.6 衰落信道模擬器
23.6.1 基本原理
23.6.2 pc產生係數序列
23.6.3 基於複數信號表示的衰落信道模型
23.6.4 用滑鼠控制的下拉式選單
23.7 測量車
23.7.1 對測量系統的要求
23.7.2 系統介紹
23.7.3 計值系統
第二十四章 多媒體對象傳輸協定
24.1 概述
24.1.1 多媒體服務的條件
24.1.2 多媒體對象傳輸協定要解決的問題
24.1.3 接收機參考模型
24.2 對象描述
24.2.1 頭核心
24.2.2 頭擴展
24.2.3 對象正文
24.3 對象傳輸機理
24.3.1 對象的分塊一傳輸層
24.3.2 打包塊一網路層
24.3.3 傳輸mot對象的不同方法
24.4 升級
24.4.1 對象升級
24.4.2 頭信息/觸發對象升級
24.5 mot目錄
24.5.1 概述
24.5.2 mot對象和mot目錄的結合
24.5.3 mot目錄編碼
24.5.4 mot目錄的使用
第三篇 數字衛星廣播
第二十五章 阿斯特拉數字衛星廣播(adr)與衛星dab(s-dab)
一、阿斯特拉數字衛星廣播(adr)
25.1 概述
25.2 adr的特點
25.3 adr傳輸系統
二、衛星dab(s-dab)
25.4 概述
25.5 分層模式的套用
25.6 套用層
25.6.1 系統提供的功能
25.6.2 音頻質量
25.6.3 傳輸模式
25.7 表示層
25.7.1 音頻信源編碼
25.7.2 音頻的表示
25.7.3 業務信息的表示
25.8 對話層
25.8.1 節目選擇
25.8.2 條件接收
25.9 傳送層
25.9.1 節目業務
25.9.2 主業務復用
25.9.3 相關數據
25.9.4 數據的組織
25.10 網路層
25.11 數據鏈路層
25.12 物理層
25.12.1 能量擴散
25.12.2 卷積編碼
25.12.3 時間交織
25.12.4 頻率交織
25.12.5 4dpskofdm調製
25.13 衛星dab系統的rf性能特徵
第二十六章 世廣數字衛星廣播(world space)
26.1 概述
26.2 信源編碼
26.3 系統構成
26.4 透明廣播方式與處理廣播方式
26.5 信道編碼與數據格式
26.6 調製
26.7 接收機
26.8 系統信號處理流程
26.9 套用前景
第四篇 數字am廣播
第二十七章 數字am概論
27.1 調幅信道的特性
27.2 調幅廣播的過去和現在
27.3 調幅廣播面臨的挑戰與出路
27.4 數字am戰略
27.5 數字am制式建議
27.6 全世界需要統一的數字am標準
第二十八章 德國電信的單載波系統
28.1 關於數字調製方案的選擇問題
28.1.1 一般要求
28.1.2 信道彌散因素
28.1.3 數字元號的持續期與頻寬
28.1.4 信道參數的關係
28.1.5 數字傳輸的套用
28.1.6 調製方式選擇的原則
28.2 數字am廣播原理
28.2.1 am發射機改裝為數字調製
28.2.2 i/q信號和a(t)/ (t)信號的形成
28.2.3 數據結構
28.2.4 接收機技術
28.3 共用一部發射機的多信道廣播
28.4 兩個數字發射信道相結合的調製器
28.5 廣播信道中的干擾
28.6 德國電信的試驗發射簡況
28.7 串列系統與其它制式的比較
28.7.1 與iboc相比
28.7.2 與多載波系統相比較
28.8 對德國電信的單載波系統總的評價
第二十九章 法國thomcast的skywave2000多載波系統
29.1 調製方案及其選擇標準
29.1.1 傳輸數據率
29.1.2 信道編碼
29.1.3 調製方案
29.1.4 波形頻寬
29.1.5 在整個am波段(長、中、短波)採用單一方案
29.1.6 串列與並行系統接收機複雜性對比
29.1.7 單載波系統的均衡與多載波系統的保護間隔
29.1.8 關於峰值係數
29.2 發射機硬體
29.3 系統結構
29.4 信號格式
29.5 qam調製方式
29.6 格網編碼調製(tcm)
29.7 頻率交織與時間交織
29.8 幀和複數信號的產生及接收處理方法
29.9 信源編碼
29.10 thomcast天波2000的演示系統
29.11 thomcast天波2000系統現在、將來可能的傳輸模式
29.12 對thomcast天波2000系統的評價
第三十章 drm關於數字am技術標準的建議
30.1 概述
30.2 drm系統與itu數字聲音廣播系統業務要求的一致性
30.2.1 系統標準要求
30.2.2 從模擬到數字傳輸的過渡能力
30.2.3 數據廣播
30.2.4 音頻性能要求
30.2.5 高效率的頻譜利用率
30.2.6 業務的可靠性
30.2.7 用於調諧選擇的業務信息
30.2.8 發射系統需要考慮的事項
30.2.9 接收機需要考慮的事項
30.2.10 靈活可變的業務
30.3 標準涉及到的符號和意義
30.4 總體特徵
30.4.1 系統結構
30.4.2 源編碼
30.4.3 傳輸模式
30.5 多路復用
30.5.1 主業務信道(msc)
30.5.2 快速存取信道(fac)
30.5.3 業務描述信道(sdc)
30. 6 信道編碼和調製
30.6.1 信道編碼
30.6.2 交織
30.6.3 信號的星座圖和映射
30.7 傳輸結構
30.7.1 傳輸幀結構和模式
30.7.2 與傳播相關的ofdm參數選擇
30.7.3 與頻率頻寬相關的ofdm參數選擇
30.7.4 基準信號
30.7.5 接收機控制信號
30.7.6 業務容量和比特率
30.8 信源編碼模式
30.8.1 概述
30.8.2 uep和音頻超幀
30.8.3 aac編碼
30.8.4 celp+sbr
30.8.5 sbr
30.9 預先考慮的rf保護率
30.10 主業務信道(msc)的業務分配示例
30.11 自動頻率切換的實現
30.12 仿真系統性能
附錄:縮略語全稱與中英文對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