衩

衩是漢字詞語,讀作chǎ,意思是指衣服旁邊開口的地方,如:衩衣(下端有開叉的衣衫。或指便服),引申義“褲衩”:短褲。

[chà]:衣服旁邊開口的地方。[chǎ]:[褲衩]短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衩
  • 讀音:chǎ
  • 五筆:PUCY
  • 統一碼:U+8869
  • 四角號碼:37243
  • 筆畫數:8
  • 部首:衤
  • 筆順編號:45234544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chǎ
——“褲衩”(kùchǎ):短褲
另見chà
chà
<名>
另見chǎ
chà
ㄔㄚˋ
衣服旁邊開口的地方:~口。開~。
鄭碼:WTXS,U:8869,GBK:F1C3
筆畫數:8,部首:衤,筆順編號:45234544
slit衩
衩是位於衣裙下擺或褲邊(或稱褲底邊)的開口。開衩常常是成雙地開,較多地位於兩側;也有置於身前或背後的衩,外套後身的衩則另有一個英文名稱vent。
現今服裝的開衩不外乎兩大功能:第一,便於活動。第二,增強美感。它是服裝的一個重要構成因素。開衩的部位十分講究做工。工藝欠缺的開衩,無論面料如何昂貴,圖案怎么現代,都會給人以劣質之感,從而使所有在款式上花的心思忖諸東流。
中國古代的袍服也開衩,當時稱作楔,開衩的袍被稱作開鍥袍,俗稱"開氣袍"。清代男袍以四開衩為貴,兩開衩次之,不開衩(稱"一裹圓")最低。成為中國女性國服的旗袍也以開衩的高低作為款式變化的重要特徵。
20世紀80年代以來,女裝的性感慢慢地被認識,亦掩亦露被認為比直接的暴露更加性感、更為挑逗。開衩的長裙(或旗袍)對腿部的表現因而比超短裙來得曖昧且含義豐富。正如閃爍其辭的表達比一句簡簡單單的"I love you"更令人耳熱心跳。長裙開衩可以開在兩側或單側(拉格菲爾德有此一舉),有前衩、後衩等等。穿褲裝的女士在上衣兩側開衩或在褲腳管側開衩,以顯示她們的流行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𠀤楚懈切,差去聲。《玉篇》衣衩也。《博雅》䘯、袺、衽,謂之褸衩。
又衩、衸、袥,𧙞膝也。
又裙衩。《李商隱詩》裙衩芙蓉小。
又《篇海》衣袒也。
又《類篇》楚嫁切,音汊。義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