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主義美術

表現主義美術,20世紀初歐洲(主要在德國)的文藝運動和思潮,在美術中有鮮明的反映。

德國《狂飆》雜誌的編輯H.瓦爾登1911年首次使用表現主義來稱呼柏林的前衛派作家,不久被廣泛採用。實際上,美術中最早的表現主義社團從1905年即已戀櫃甩堡出現。表現主義是個複雜的文藝流派,它的成員包括不同政治傾向和思想傾向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都市文明不滿,對機械文明壓制人性和個性反感,同情工人階級,反抗保守的傳統藝術,要求藝術革新。他們從原始的農業社會、東方文明尋求精神安慰,並從東方和非洲藝術中吸收營養。表現派的美術家們強調藝術的表現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主張不機械地模仿客觀現實,要表現“精神的美”和“傳達內在的信息”。其中有些人在社會的不平等和人類的災難面前有強烈的改變現實的緊迫感,刻畫社會生活的黑暗面,描繪弱小的、在生命線上掙扎的人;也有人故意迴避生活中的矛盾,在藝術中尋求寧靜和仁慈。不少表現主義藝術家在激烈和殘酷的社會對抗前,表現出悲觀和動搖,在作品中流露出傷感情調。表現主義是從後印象主義演變、發展而來,是對印象主義忠實地描繪現實的悖逆。同時,它和德國歷史上的民族傳統有內在的聯繫,它承繼中古以來德國藝術中重個性、重主觀表現的特點。在造型上追求強烈的對比、扭曲和變化的美。19世紀末,德國的一些哲學家、美學家的理論,曾經對表現主義運動起了推動作用。K.菲德勒提出了在文藝中創造個性的課題,認為形式產生於內容和主題,並且和內容與主題難以區分開。他還把藝術品的產生看作是作者的內在需要。T.利普斯把前人提歡拒出的移情說加以新的解釋和發展,認為審美快感的特徵在於對象受到主體的“生命灌注”,從而為表現主義奠定了美學基礎。W.沃林格認為,真正的藝術在於滿足各個時代人們心中所存在的心理的需要。他說,“美術品可以是寒戲臭一種獨立自由的有機體,和自然並存而在最終本質上又與自然毫不相干”;他還提出了藝術創造活動中“抽象的趨勢”的學說,為抽象主義的理論尋找美學依據。直接對表現主義產生影響的是挪威畫家E.蒙克。他的作品引起一些年輕畫家的極大興趣。被稱為表現主義先驅的是C.羅爾夫斯、L.科林特和E.諾爾德。接近表現主義畫風,且十分狂熱的還有法國畫家M.de弗拉曼克。他們是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的影響走向表現主義的藝術家,在作品中注意表現主觀的內心感受,追求強烈的形式感。第一個社團是橋社,1905年成立於德勒斯登。它的發起者和主要成員是E.L.基希納、E.黑克爾、K.施密特–羅特盧夫、O.米勒、M.佩希施泰因。這群年輕白己雄人憑著樂觀主義的熱情和改革社會和藝術的信念,試圖建立把生活和創作融合在一起的社團。橋社的畫家們早期主要畫風景和裸體,用寫生直接抒發感情。橋社雖於1913年因內部意見不一而解體,但對德國表現主義運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第二個社團是青騎促市漿士社。組織者是從慕尼黑分離派中分裂出來的、來自俄國的W.康定斯基。他於1909年成立了慕尼黑新美術家協會,不久又脫離該會,以與F.馬爾克共同主辦的刊物《青騎士》為據點,團結一批激進的青年藝術家,參加的有A.馬克、H.坎彭東克、G.明特爾、P.克利和著名作曲家A.勛伯格。在青騎士社舉辦的展覽會上陳列作品的,還有橋社的成員和法國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的畫家。1913年支持表現主義運動的瓦爾登的狂飆畫廊,仿效法國舉辦了第一次德國秋季沙龍,陳列了包括青騎士社成員捆頁幾在內的歐洲各國新流派的作品,並在北歐各國巡迴展覽,影響很大。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青騎士社中止了活動。但歐洲以至西方各國1910年以後的藝術變革,無不和它有一定的聯繫。青騎士社中最傑出的畫家是康定斯基、克利和馬爾克。他們都宣傳非理性的、超脫現實生活的純藝術。德國表現主義美術活動的另一個重要據罪蘭嬸轎點是柏林的《狂飆》雜誌社和同名畫廊。參加《狂飆》活動的,除基希納外,還有奧地利的O.科柯施卡。此畫派在形式上以富有強烈的動感、旋轉的筆觸和歪曲客體的變形著稱;在內容上,以善於剖析對象的心理狀態、性格和情緒而引人注意。第三個社團是新客觀社,出現於1923年。嚴格地說,它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社團,而是一個展覽會的名稱。參與活動的藝術家受橋社和青騎士社的影響,提倡反映客觀現實,主張描繪戰爭的後果和腐朽不堪的社會,對失去人性的現實和市民的庸俗氣作猛烈的抨擊。他們不要求極端地分解和歪曲客體,而要求細節的真實性。代表人物是G.格羅斯、O.迪克斯和M.貝克曼。新客觀社是表現主義的最後階段,也是它的左翼。表現主義藝術家雖然試圖不重複、不反映現實的表面,而力求反映現實的本質和精神,但他們沒有深入到生活的內里和本質,除少數人外,他們只能畫出體現抽象觀念的形式感很強的圖畫。表現主義的繪畫,尤其是版畫作品,經魯迅介紹,對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新木刻運動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