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主義(藝術流派)

波普主義(藝術流派)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波普藝術作為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叛逆登上了藝術舞台,這也是美國就重要和獨特的藝術形式。代表人物勞森伯格受到作曲家凱奇的影響,試圖以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來抹平藝術與生活的區別,藝術家應該自由的反映客觀現實,不受傳統的約束。他甚至把城市的廢棄物作為了 作品材料,把這些本來不具備審美特性的東西按照藝術構思拼湊起來,使之脫離原來的屬性在形式上開了“結合”藝術的先河。漢密爾頓的作品更直接體現了波普藝術的本質,他們並非對現實的諷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個普通者的姿態觀察我們生活的世界。使我們突然意識到某些東西的存在,而這些習以為常的東西確經常被我們忽略。安迪·沃霍爾與其他波普藝術家相比顯得更徹底,他完全取消了藝術創作中的手工操作觀念,直接用製版印刷的方法 把照片形象移到畫布上。還套用了古典主義者和現代主義者視為大忌的“重複”,甚至於推向極端,可口可樂瓶無盡無休的排列,以及明星們的照片都成為了最好的創作主題和素材。 這十分貼切的反映出了後工業時代的特徵,現代工業正是這樣每天重複著同一樣東西。以直 觀的藝術形式代替了深奧的藝術。隨著後現代藝術的推進,它同我們生活的界限也顯得愈來 愈近,可能我們無法意識到,但它作為我們生活和精神的組成部分已無法替代。

基本介紹

代表人物,漢密爾頓,安迪·沃霍爾,勞森伯格,作品,

代表人物

漢密爾頓

漢密爾頓的作品更直接體現了波普藝術的本質,他們並非對現實的諷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個普通者的姿態觀察我們生活的世界,使我們突然意識到某些東西的存在,而這些習以為常的東西確經常被我們忽略。
1956年,就在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最火爆的時候,英國藝術家漢密爾頓,用很多照片剪貼出一幅畫,題為《我們今天的生活為什麼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這種藝術創作手法在現代藝術中稱為拼貼,此作品被認為是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波普藝術作品。
這幅作品把50年代歐洲中產階級的生活追求:美男美女、錄音機、電視機、吸塵器、浪漫電影等等,用圖片拼貼的方式放在一起。其中的美男子像健美運動員一樣,手上拿了一個棒棒糖。這個巨大的棒棒糖上面的商標是"POP"。而恰好英文"popular的簡化也是"POP”。

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1928-1987)
波普藝術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藝術運動之一,也是20世紀唯一獲得普遍接受的藝術流派。在這場藝術運動中,沃霍爾一馬當先,成績斐然。他被視為波普藝術最傑出的代表人物和最有革命性的藝術家。
這位捷克籍的美國藝術家以可口可樂、速食罐頭等題材的作品而聞名,之後他又將電影明星和名流要人作為創作對象。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1962年創作的《瑪麗蓮·夢露》。 他喜歡完全取消藝術創作的手工操作,經常直接的將美鈔、罐頭盒、垃圾及名人照片一起貼在畫布上,打破了高雅與通俗的界限 。
安迪·沃霍爾說過一句話:"Every thing is beautiful. Pop is everything."這句話就是,所有的事物都是美麗的,波普就是所有的事物。

勞森伯格

勞森伯格收到作曲家凱奇的影響,試圖以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來抹平藝術與生活的區別,藝術家應該自由的反映客觀現實,不受傳統的束縛。他甚至把城市的廢棄物作為創作材料,把這些本來不具備審美特性的東西按照獨特的藝術構思拼湊取來,使之脫離原來的屬性,在形式上開創了“結合”藝術的先河。

作品

巨大的全景式作品《駁船》是勞森伯格創作於1962年到1963年。該作品高2米,寬9.8米。勞森伯格運用拼貼技術、絲網印,把大眾圖像和各種混合物品放進這幅作品,從而把二維平面繪畫和三維雕塑結合起來,創作了一種美國式的藝術形式。畫面還融合了抽象表現主義的潑灑、揮灑技法,恣意縱橫,展示了美國60年代進入工業化消費社會後的社會景象。這裡有太空世界的遨遊,也有繁華都是的交通。運動和變化成為作品的主旨。新一代年輕藝術家所激勵追求的新的美學表現,在這幅作品中一覽無餘。
觀眾可以在祝福圖像重疊之中,體會美國60年代年輕藝術家的熱情和對藝術的想像,體現出了一種努力突破藝術極限的革命性創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