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畫裳繡,上衣和下裳施以繡繪。在原始社會,人們用紋身、紋面、紋繢服裝等方式來美化生活,但服裝上紋繢的花紋,畢竟會在運動磨擦時剝落毀損。後來人們漸知刺繡,用絲線將花樣繡在衣服上既牢固又美觀。起初並非滿地施繡,往往繡畫並用,只繡局部,繡後再用毛筆填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衣畫裳繡
- 類型:服飾術語
衣畫裳繡,上衣和下裳施以繡繪。在原始社會,人們用紋身、紋面、紋繢服裝等方式來美化生活,但服裝上紋繢的花紋,畢竟會在運動磨擦時剝落毀損。後來人們漸知刺繡,用絲線將花樣繡在衣服上既牢固又美觀。起初並非滿地施繡,往往繡畫並用,只繡局部,繡後再用毛筆填彩。
衣畫裳繡,上衣和下裳施以繡繪。在原始社會,人們用紋身、紋面、紋繢服裝等方式來美化生活,但服裝上紋繢的花紋,畢竟會在運動磨擦時剝落毀損。後來人們漸知刺繡,用絲線將花樣繡在衣服上既牢固又美觀。起初並非滿地施繡,往往繡畫並用,...
繡裳,注音xiù cháng,漢語詞語,意思是袞衣繡裳,畫有卷龍的上衣和繡有花紋的下裳。出處 《詩·豳風·九罭》:“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朱熹 集傳:“之子,指周公也。”相傳 周公 東征勝利,成王以上公冕服相迎。後遂用為典故。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錫爾(袁可立)繡裳,帝曰...
魏晉規定,皇帝郊祀天地、明堂、宗廟,元會臨軒,其服裝,“衣畫裳繡,十二章”,王公、卿助祭郊廟,王公衣九章,卿衣七章(《晉書·輿服志》)。南北朝時期,章服制度更趨繁瑣,以後周為例,不僅不同等級的人有不同等級的章服,即使同一等級,不同用處的禮服也各有不同的章紋。皇帝“祀昊天上帝”等,用...
衣畫而裳繡,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素帶廣四寸,朱里,以朱綠裨飾其側,要中以朱,垂以綠,垂三尺。中衣,以絳緣其領袖,赤皮韍,絳袴襪,赤鋋抃,郊廟臨朝所服也。 (三)、鷩冕:蓋鷩冕七章,華蟲居首。鷩,即華蟲。《周禮》「則鷩冕」注:「鷩畫以雉,謂華蟲也。
刺繡是漢族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刺繡工藝也逐漸興起,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宋代時期崇尚刺繡服裝的...
挽袖即外護袖,是清代女裝最重要裝飾之一。多用於女上裝及女裝披風、袍服,是中國“衣畫裳繡”習俗的產物。簡介 挽袖做為清代女裝重要裝飾,在結構上,挽袖是女裝的接袖部分,以線縫綴在衣袖之內,帶狀花邊環繞袖口,穿時翻卷在外,所以被形象的成為挽袖、引袖。在功能上,挽袖可以調節穿著時袖子的長短,“折...
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繡品,水平都很高。唐宋繡花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繡花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繡工規模很大,民間繡花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繡、粵繡、湘繡、蜀繡,號稱“...
刺繡藝術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代表作品有雙面繡《貓》等。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刺繡工藝也逐漸興起,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宋代時期崇尚刺繡服裝的風氣,已逐漸在...
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刺繡工藝也逐漸興起,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宋代時期崇尚刺繡服裝的風氣,已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
洛川刺繡是在陝西省流傳了千百年的傳統工藝之一,尋根溯源是發展洛川地區民間刺繡的基礎,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中,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另外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繡”的描繪,宋代時期崇尚刺繡服裝的風氣,已在民間廣泛流傳。洛川獨特的地域特色,使民間刺繡風格與品類極為豐富;刺繡明快、大氣...
抽紗屬於織繡工藝。起源最早於奴隸制時代,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在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出土的絲織品和衣物中,有“衣畫而裳繡”的就達四十件之多。春秋時期,吳國建立於現在的蘇州,當時吳人以繡衣作為服飾。從一九五六年蘇州雲岩塔,一九七八年瑞光塔出土的絲織來看...
刺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古代稱“黹”、“針黹”。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刺繡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中國的手工刺繡工藝,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
袴自晉朝起就是朝服和官服的重要組成部分。魏晉、南朝已多穿袴褶,北魏更盛,朝服都穿袴褶,被譏諷為“帽上著籠冠,袴上著朱衣,不知是今是,不知非昔非”。 到了隋朝,袴成為正式的朝服,「衣袴褶。五品已上以紫,六品已下以絳。」《晉書·輿服志》「其衣皂(黑)色。前三幅,後四幅;衣畫而裳繡。中...
毛麻繡是在陝西民間生長了千百年的傳統工藝之一,尋根溯源是發展洛川民間毛麻繡的基礎,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中,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另外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繡”的描繪,宋代時期崇尚刺繡服裝的風氣,已在民間廣泛流傳。明清時期盛行以山水、人物、樓台、花鳥等書畫內容為刺繡題材,刺繡...
《尚書》中曾有“衣畫而裳繡”的記載。可見早在4000多年前刺繡工藝已開始萌芽。西周時,有了新的發展,但還限於貴族奴隸主所享用。漢代達到高度水平,使用範圍也有擴大。唐代是我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隨著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絲綢和刺繡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古都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絲綢出口的中心,也是...
毛麻繡是在陝西民間生長了千百年的傳統工藝之一,尋根溯源是發展洛川民間毛麻繡的基礎,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中,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另外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繡”的描繪,宋代時期崇尚刺繡服裝的風氣,已在民間廣泛流傳。明清時期盛行以山水、人物、樓台、花鳥等書畫內容為刺繡題材,刺繡...
酒泉市肅州區刺繡,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傳統美術,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是酒泉市肅州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刺繡俗稱繡花,又叫女紅,以繡針引線按設計的圖案,在絲織物上刺輟運針,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有了華美的刺繡服飾。“衣畫而裳繡”...
抽紗刺繡是河北省高陽縣的傳統產品。其做工精細,花色新穎,風格獨特,在國內外市場很受歡迎.抽紗刺繡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據《尚書》記載,早在4000多年前的奴隸制社會,大奴隸主的衣飾就已“衣畫而裳繡”。到西漢時,我國的抽紗刺繡工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高陽抽紗刺繡,是當地刺繡藝人繼承發揚傳統的刺繡工藝...
刺繡,古稱“黹”、“針黹”,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傳統工藝,故屬於“女紅”的重要組成部分。 刺繡是中國最古老的手工技藝之,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有“繡繢共...
秦漢深衣之妖嬈,魏晉褒博之瀟灑,唐朝霓裳之艷麗,大宋衣風之優雅,明朝服制之完善……漢服之美,從未消褪。翩翩漢家霓裳,絕美中國配色,本書是了解漢服、熟悉漢服,從而傳承漢服文化的好途徑。同時,精美的排版設計以及裝幀設計,使本書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與收藏價值。圖書目錄 壹 衣畫裳繡 先秦立範 貳 錦繡深衣...
周人開發武功時,曾渡過渭水,到南山鑿取磨扇。它建都於灃鎬,啞柏為王畿地,又有出土的西周青銅器。《周禮考工記》記載了西周人刺繡,練絲和彩繪的情景。《古人尚書》記載“衣畫而裳繡”的六種圖案。說明周代時,啞柏的奴隸主貴族中,就流創刺繡品。啞柏地處關中平原腹地,氣候溫和,適宜於栽桑養蠶、抽絲織帛,...
《中國的刺繡中華國粹叢書》是少年兒童出版社於199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潔。內容提要 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刺繡工藝也逐漸興起,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宋代時期崇尚刺繡服裝...
身上穿的衣和裳:其中,衣和裳上面要畫有五章(即5中圖畫)。在衣上面要畫有宗彝、藻、粉米。在裳上面繡有黼和黻。其中,宗彝是古代宗廟祭祀時彝尊名,上面畫有老虎和蜼(一種孝順的猴子)兩種圖案,所以,宗彝也稱為虎蜼,取義老虎的嚴猛,蜼的才智(蜼遇到下雨,會用尾巴塞住鼻孔,以防止鼻孔進水。)藻就...
王室公卿為表示尊貴威嚴,在不同禮儀場合,頂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著裳也須採用不同形式、顏色和圖案。最著名的為《尚書·益稷》所載十二章服:“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繡,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十二章紋遂成為歷代帝王上衣下裳的服章制度,一直延用到清帝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