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毛麻繡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構思新穎,技藝精湛,多出自村姑農婦之手。構圖上儘量將畫面充滿、平面展開、互不遮擋。造型上大刀闊斧,削繁就簡,大膽誇張,使形象更加鮮明生動,色彩艷麗。作品集精細華麗與粗獷拙樸於一體,富有裝飾性和實用性,是中國民族壁飾的一支新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川毛麻繡
- 底:麻袋片
- 原料:彩色的毛線、棉線
- 方法:扎、織、繡
內容介紹,主要特徵,主要價值,製作特色,歷史淵源,相關物品,外界評價,
內容介紹
洛川毛麻繡以麻袋片為底,用彩色的毛線、棉線為原料,採用扎、織、繡的方法製作而成。它不但有剪紙的特點,而且具備刺繡的風韻,工藝精細,為中國民間藝苑中軟雕藝術的出新另闢了蹊徑。毛麻繡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構思新穎,技藝精湛,多出自村姑農婦之手,構圖將畫面充滿,平面展開,互不遮擋。造型上大刀闊斧,大膽誇張,使形象更加鮮明,色彩艷麗,作品集精細華麗與粗獷古樸於一體,富有裝飾性,隨著世界範圍內民間藝術熱潮的興起,洛川毛繡已經成為國內外藝術家和遊客們求之難得的藝術品和旅遊紀念品。
主要特徵
1、受洛川歷史、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影響,形成了洛川毛麻繡的稀有性。
2、由於毛麻繡是在刺繡、剪紙的基礎上形成,受到多層次多民族的藝術薰陶,因而毛麻繡繼承了剪紙的造型,刺繡的色彩,在內容上具有豐富性特徵。
3、由於毛麻繡是勞動人民生活真情實感的流露,因而構成其簡樸的粗獷性。
主要價值
由於毛麻繡獨有的特點,在整個陝北乃至全中國具有絕對的稀有性和典型性,填補了漢民族無壁掛的空白。挖掘、搶救、保護、發展具有以下價值:
學術價值:它是在刺繡、剪紙的基礎上發展的新事物,發展時間短,但影響深遠,從中既有剪紙對文化內涵的符號標識,又有刺繡色彩的改進與再現,表現了黃土高原的厚重與凝聚。
實用價值:發揚搶救保護洛川毛麻繡對延安乃至全省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民眾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民眾的素質,產生重要作用。
製作特色
在施針用線和配色上不拘一格,以服從各手中主題之需要,而各其宜,如禮義中的“石榴百子圖”表現出了多福和家庭團圓的美好願望,毛麻繡也稱布軟雕,用繡、拼、搐、填充等手法進行製作,在洛川,外婆給孫兒做布老虎、布娃娃、布馬、布狗等玩具;過去結婚時,女方要繡花枕頭頂、鞋墊、門帘送給男方,同時還要準備一些香包、針扎送給男方的親戚朋友,讓大家品評自己是否心靈手巧;外婆給孫兒做“布老虎、布娃娃”,洋溢著濃郁溫馨的生活情趣,小孩滿月時,姑姑、姨姨要給娃娃送虎頭鞋、虎頭帽、虎頭枕、肚兜、布老虎,為孩子消滅辟難,保佑孩子長命百歲。姑娘給心上人的繡品繡有“馬上封侯”、“二龍戲珠”象徵大福大貴。這些繡品精細入微,寓意深刻。隨著時代的發展,刺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內容也越來越廣泛,成為城鄉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裝飾品。
歷史淵源
毛麻繡是在陝西民間生長了千百年的傳統工藝之一,尋根溯源是發展洛川民間毛麻繡的基礎,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中,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另外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繡”的描繪,宋代時期崇尚刺繡服裝的風氣,已在民間廣泛流傳。明清時期盛行以山水、人物、樓台、花鳥等書畫內容為刺繡題材,刺繡人物盛行,如洛川文化館館藏《美人遊春圖》等。使洛川民間毛麻繡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精彩與多樣,主要有實用類、觀賞類、禮儀類。
毛麻繡是洛川民間美術工作者在傳統剪紙、刺繡、農民畫的基礎上,大膽設計,推陳出新的一種新型工藝品。洛川刺繡、剪紙歷史悠久,毛麻繡採用刺繡的色彩、剪紙的造型,經過20世紀80年代文化館美術幹部探索性嘗試後,王生毅於1984年創作的作品《艾虎》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及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毛麻繡發展於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成熟於當今(2011年)。
相關物品
毛麻布,彩線,針及道林紙。
外界評價
洛川毛麻繡20世紀80年代在全國各大美術館展出和交流,得到專家學者的認可,洛川刺繡種類繁多,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布軟雕,布刺繡、布拼、布搐四大類,包括枕頭、玩具、肚兜、香包、帽圍簾、馬甲、鞋、雲肩等,表現的題材有動物,人物、花鳥、草蟲、瓜果戲劇、神話故事等。
洛川毛麻繡集精細華麗與粗獷拙樸於一體,富有裝飾性和實用性,是我國民族壁飾的一支新秀,曾多人榮獲全國比賽嘉獎。世界婦聯組織兩度考察並收藏,中國美術館收藏61幅,上海展覽館收藏50幅,曾多次赴國外展出,其中有500幅被法國法中友協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