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信息化

衛生信息化的總體框架,即建設國家、省和地市縣3級衛生信息平台,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管理等5項業務套用,建設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2個基礎資料庫和1個專用網路,積極推動居民健康卡建設工作,加強信息標準和信息安全體系建設,簡稱“3521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生信息化
  • 歸屬:3521工程
  • 介紹:建設國家
  • 時間:2010
衛生信息化介紹,醫改,

衛生信息化介紹

通過衛生信息化技術,可以遠程會診和遠程教育的方式,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之間、城鄉之間能夠共享優質的醫療衛生資源,提高基層尤其是邊遠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公平性。
全國衛生信息平台建設進展順利,初步顯現衛生信息化建設總體框架。據悉,自2010年第四季度起,中央財政連續兩年投入專項經費,用於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主要支持各地基層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在專項資金支持下,各試點地區在區域衛生信息平台、遠程會診、公立醫院信息化管理、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能力建設等方面積極探索,並取得明顯成效。
上海市建成市級衛生信息平台及閘北、閔行、長寧等6個試點區區級平台,實現試點區縣的數據匯集及互聯互通。基於市級平台,所有三級醫院實現檢驗和特殊檢查結果的互認,實現健康檔案數據實時調閱及重複檢查檢驗的自動提示功能。
衛生部提出以居民健康卡為有效載體,可以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以及國家、省、地市縣3級衛生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動態更新,實現醫療衛生服務活動中居民身份識別、個人基本健康信息與主要診療信息記錄、跨區域跨機構數據交換和費用結算,讓百姓異地就診、異地醫保不犯難。
目前,醫科院信息所已經初步搭建國家級新農合信息平台軟硬體支撐環境,連通北京、海南、河南的新農合信息平台以及醫科院腫瘤醫院、北大人民醫院和北京長峰醫院的信息系統,已收集2億條新農合信息。
自2009年4月啟動深化醫改以來,居民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預約掛號,享受連續的預防、保健、醫療、康復等服務,並參與個人健康管理,已漸漸從藍圖變成了現實。在方便居民獲得醫療衛生服務的同時,信息化還將促進解決醫療信息不對稱問題,增進醫患雙方的溝通與理解,讓民眾切實享受醫療實惠。
衛生部有關負責人認為,只有利用平台技術,統籌規劃、整合資源,促進業務套用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信息煙囪”、“信息孤島”現象,為民眾提供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
“信息化是把雙刃劍,一定程度上存在信息泄露的巨大風險。要加大對信息安全的投入,健全管理機制,積極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全面推進信息保護和網路信任體系建設”,這位負責人說。
但經過3年實踐證明,衛生信息化目標設定和路徑選擇是正確的,方法是可行的。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只有面對新趨勢、迎接新挑戰,加強新技術套用,構建全球最大的健康信息網路,才能為醫療服務插上信息化“翅膀”,方便百姓看病就醫。
衛生信息化是一個十分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目前一些制約衛生信息化發展的矛盾和困難仍然突出。在明確總體目標和任務的基礎上,必須依靠各方力量,加快推進,逐步完善。

醫改

在這次醫改中衛生信息化得到高度重視,衛生信息化是深化醫改的重要任務,而且是促進衛生事業科學發展、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的重要支撐。”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與信息司司長侯岩6日在瀋陽表示。
當日,第九屆中國醫院院長高層論壇在瀋陽召開。新醫改推行四年多來,中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覆蓋了95%的人口,參保人數超過了13億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大力推進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是醫改的重要內容,也是醫改的重要手段和支撐。
中央財政投入了近百億元人民幣來推進衛生信息化建設,現在有10個左右的省份已經建立了省一級的衛生平台來支持跨區域的信息共享。全國電子健康檔案的建檔率超過了70%,其中12個衛生信息化試點省份已經超過了81%。
傳染病疫情的直報系統,覆蓋了100%的疾控機構。“在以前SARS傳染病的直報需要5天時間,現在0.47天就能夠上報”。另外,信息化在大醫院的發展是以電子病例為核心來建設醫院信息化,所有的三甲級醫院基本都已實現院內信息共享。
醫院信息化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支撐,公共衛生醫療保障、藥品的管理這些方面都離不開醫院的協同參與。醫院尤其是大型醫院中心輻射作用是能夠有效地解決民眾看病難的問題。加強醫院信息化首先就是要積極推進以電子病例為核心的整體的信息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