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氣失常

《衛氣失常》是戰國時期創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詳。衛氣失常指由於勞累過度、運動不當(外傷、扭傷)、飲食不當(寒涼、下咽速度過急)、情緒不暢(生氣、惱怒)或氣候(寒冷)變化等不良刺激,衛氣當先奮起抗爭,從而出現“衛氣稽留”、“衛氣不行”、“衛氣行澀”等“衛氣阻滯”、“衛氣失常”現象,導致臟腑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從而出現氣串脹滿疼痛或氣串刺痛等症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衛氣失常
  • 創作年代:戰國時期
  • 作品出處:《黃帝內經》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不詳
題解,本章要點,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題解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為古代醫家托軒轅黃帝名之作,為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創作,一般認為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等。
如《靈樞·衛氣失常》:“衛氣之留於腹中,搐積不行,苑蘊不得常所,使人支脅胃中滿,喘呼逆息”,《靈樞·脹論》“營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膚脹……厥氣在下,營衛留止,寒氣逆上,真邪相攻,兩氣相搏,乃合為脹也”、《靈樞·壽夭剛柔》:“衛之生病也,氣痛時來時止,怫愾賁響,風寒客於腸胃之中”等。

本章要點

一、概括說明衛氣失常後產生的病變和針刺治法。
二、指出在診斷皮、肉、氣血、筋、骨等病變時要注意體徵的變化。
三、指出脂、膏、肉三種不同體質人的氣血多少的差異與體形之不同。

原文

黃帝曰:衛氣之留於腹中,搐積不行,苑蘊①不得常②所,使人支脅胃中滿,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積於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傍取之。
黃帝曰:取之奈何?伯高對曰:積於上③,瀉人迎、天突、喉中;積於下者,瀉三里與氣街;上下皆滿者,上下取之,與季脅之下一寸;重者,雞足取④之。診視其脈大而弦急,及絕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黃帝曰:善。
黃帝問於伯高曰:何以知皮肉、氣血、筋、骨之病也?伯高曰:色起兩眉薄澤者,病在皮;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營氣濡然⑤者,病在血氣;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塵垢者,病在骨。
黃帝曰:病形何如,取之奈何?伯高曰:夫百病變化,不可勝數,然皮有部⑥,肉有柱⑦,血氣有輸,骨有屬⑧。黃帝曰:願聞其故。伯高曰:皮之部,輸於四末;肉之柱,有臂脛諸陽分肉之間,與足少陰分間;血氣之輸,輸於諸絡,氣血留居,則盛而起;筋部無陰無陽,無左無右,候病所在;骨之屬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腦髓者也。
黃帝曰:取之奈何?伯高曰:夫病變化,浮沉深淺,不可勝窮,各在其處,病間⑨者淺之,甚者深之,間者小⑩之,甚者眾之,隨變而調氣,故曰上工。
黃帝問於伯高曰:人之肥瘦大小寒溫,有老壯少小,別之奈何?伯高對曰:人年五十已上為老,三十已上為壯,十八已上為少,六歲已上為小。
黃帝曰:何以度知其肥瘦?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黃帝曰:別此奈何?伯高曰:膕肉堅,皮滿者,肥。膕肉不堅,皮緩者,膏。皮肉不相離者,肉。
黃帝曰:身之寒溫何如?伯高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細理者身熱。脂者,其肉堅,細理者熱,粗理者寒。
黃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氣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肉者,身體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黃帝曰:三者之氣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氣,多氣者熱,熱者耐寒。肉者多血則充形,充形則平。脂者,其血清,氣滑少,故不能大。此別於眾人者也。
黃帝曰:眾人奈何?伯高曰:眾人皮肉脂膏不相加也,血與氣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稱其身,命曰眾人。
黃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必先別其三形,血之多少,氣之清濁,而後調之,治無失常經。是故膏人者,縱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雖脂不能大者。

注釋

①苑蘊:鬱結不通的意思。
②常:正常、平常的意思。
③上:相對於腹而言,胸為上。
④雞足取:一種針刺手法。
⑤濡然:濡,濕潤的意思;濡然,形容皮膚多汗而非常濕潤。
⑥皮有部:指皮有一定的部署。
⑦肉有柱:上下肢肌肉堅厚隆起,有支柱作用,所以稱為肉有柱。
⑧骨有屬:屬,指關節部位。因為兩骨相接的部位都是關節,所以稱為骨有屬。
⑨間:清淺的意思。
⑩小:這裡是取穴少的意思。
肥:指肌肉肥厚、健壯的人。
膏:指肌肉鬆懈的一類人。
肉:指脂肪肥厚的胖人。
寒溫:指兩種不同的體質。
不相加:勻稱的意思。

譯文

黃帝說:衛氣留滯於胸腹之中,運行受到阻礙,違背正常的循行規律,積聚不暢,鬱結而不能運行到正確的部位,使人產生胸脅、胃脘脹滿、喘息氣逆等症狀,用什麼方法來治療這些疾病呢?伯高說:氣鬱不行,積聚在胸中的,就取上部的腧穴治療;積聚在腹中的,就取下部的腧穴治療;積聚在胸腹部,使胸脅脘腹都脹滿的,則取上下部及附近的穴位治療。
黃帝說:取哪些穴位呢?伯高回答說:衛氣鬱積在胸中,當瀉足陽明胃經的人迎穴,任脈的天突穴和廉泉穴;衛氣鬱積在腹中,當瀉足陽明胃經的三里穴和氣街穴;衛氣積在胸脅脘腹,上下都覺脹滿,當上取人迎、天突、廉泉等穴,下取三里、氣街穴,以及季肋下一寸的章門穴以瀉;病情嚴重的,採取雞足刺法。如果病人的脈大而弦急,或脈絕不至以及腹皮繃急緊張,就不能用針刺治療。黃帝說:講得好!
黃帝問伯高說:應該如何診察皮、肉、氣、血、筋、骨的病變呢?伯高說:病色表現於兩眉之間,並且缺少光澤的,則病變發生在皮;口唇呈青、黃、赤、白、黑顏色的,病變發生在肌肉;皮膚多汗而濕潤,則病在血氣;目色呈現青、黃、赤、白、黑色的,則病發生在筋;耳輪焦枯,陰暗不澤,如果有塵垢的,則病變在骨。
黃帝說:病情的表現及變化是怎樣的呢?應當如何治療?伯高說:很多疾病的變化,是多種多樣的。但皮有部,肉有柱,血氣有輸,骨有屬。黃帝說: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伯高說:皮之部,在肢末端的淺表部位;肉之柱,在上肢的臂、下肢的脛,手足六陽經肌肉隆起之處,以及足少陰經循行路線上的肌肉豐厚之處;血氣之輸,在諸經的絡穴,當血氣留滯時,則絡脈壅盛而高起;筋的病變無陰無陽,無左無右,治療時應隨病變的部位而取之;骨病的所屬部位,在關節處,骨穴是輸注精液的,且能補益腦髓。
黃帝說:應當如何進行治療呢?伯高說:由於疾病產生的原因是千變萬化,針刺治療或深或淺,或浮或沉,不可勝數。其主要的原則應根據發病的部位和病情進行針刺,病輕的淺刺,病重的深刺,病輕的用針要少,病重的用針要多。能隨著病情的變化而調治經氣,且治療得當,才是高明的醫生。
黃帝問伯高道:人體的肥瘦,身形的大小,體表的寒溫,以及年齡的老、壯、少、小,是怎樣區別的呢?伯高回答說:年齡在五十歲以上的稱為老,三十歲以上的稱為壯,十八歲以下的稱為少,六歲以上的稱為小。
黃帝說:以什麼標準來評定人體的肥與瘦呢?伯高說:人體有脂、膏、肉三種不同的類型。黃帝說:應當如何區別人的脂、膏、肉三種類型呢?伯高說:肉豐厚堅實皮膚豐滿的為脂;肉不豐厚堅實、皮膚鬆弛的為膏;皮肉緊緊相連在一起的為肉。
黃帝說:人的身體有寒溫的不同,如何加以區別呢?伯高說:膏類型的人肌肉濡潤,如果皮膚腠理粗糙,衛氣就易外泄,故身體多寒;若皮膚腠理細膩,衛氣就易收藏,故身體多熱。脂類型的人肌肉堅實,皮膚腠理緻密的,身體多熱;皮膚腠理粗疏的,身體多寒。
黃帝說:身體的肥瘦大小是如何區別的呢?伯高說:膏類型的人,多陽氣充盛,皮膚寬縱弛緩,腹部肌肉鬆軟下垂;肉類型的人,身體則寬大;脂類型的人,肌肉則堅實而身形較小。
黃帝說:這三種類型的人的氣血情況又各是怎樣的呢?伯高說:膏類型的人,陽氣充盛,身體多熱,就能耐寒;肉類型的人,陰血偏盛,能充養肌肉形體,氣質平和;脂類型的人,其血清稀,氣滑利而且少,所以身形不大。這就是脂、膏、肉三種人氣血多少的大概情況,與普通的人有所區別。
黃帝說:一般人的情況是如何的呢?伯高說:一般人的皮、肉、脂、膏都比較均勻,血與氣也能保持平衡,沒有偏多的情況,所以他們的身形不大不小,身體各部位都非常勻稱,這就是一般人的情況。
黃帝說:講得好。對於這三種人所出現的疾病,應當如何進行治療呢?伯高說:必須先分清這三種不同類型的人的氣血多少以及氣的清濁,然後再進行調治,根據具體情況用常法治療。所以說,膏人形體寬肥腹肉下垂;肉人身體上下都很寬大;脂人的脂雖然很多,但體型不大。

作者簡介

《衛氣失常》出自《黃帝內經.靈樞經》,為第五十九篇,屬於第九卷。《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備的一部醫學典籍,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一部巨著。《內經》後世分《素問》和《靈樞》兩部分,《素問》之通行本為唐朝王冰編次,宋朝林億等校勘;《靈樞》的通行本為南宋史崧保藏並校正的二十四卷本。《內經》之名首見於《漢書.藝文志》,而後者是班固據《七略》“刪其要,以備篇籍”而成。《七略》為西漢劉向父子奉詔編撰,史載方技類由李柱國校對於公元前26年,此當為《內經》成編的時間下限。《內經》的著作時代跨越春秋戰國至漢代,所以《內經》的作者自然非一時一人,而是眾多醫家的經驗結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