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籃球玩法

街頭籃球玩法

街頭街頭籃球(street-ball)起源於美國,比賽並不需要在正規的籃球場上進行,在城市廣場或街邊開闊地劃出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平坦硬地,樹立一個籃球架,即可進行比賽。三人籃球傳入我國,在一些大、中城市已進行了多次比賽,很受人們喜愛;還推出街頭籃球電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街頭籃球玩法
  • 外文名:street-ball
  • 起源美國
  • 相關電影:《扣籃對決》
起源和背景,發展,比賽規則,風格,街頭籃球文化,電影,正宗街頭籃球,高水平表演隊,花式傳統區別,

起源和背景

講到街頭籃球文化,不可不提的就是紐約曼哈頓區的West 4th Street和哈林區的Rucker Park.在這兩個地區造就了許多街頭籃球的英雄與神話。山羊(Earl Manigault)便是其中一個傳奇,他可以輕易地在籃板頂取下25美分的硬幣,還有那快速的運球與切入,令對手防不勝防,身高只有6尺2(188)的他可以輕易地將身高有7尺2(218)的NBA巨星Kareem Abdul-Jabbar打敗,從此山羊(Earl Manigault)被人們稱為是“未曾打過NBA 的最偉大球員”。但是由於美國街頭的黑道勢力和毒品的影響,許多的街頭球員即使有再好的實力也不能加入NBA聯盟,所以也只能在街頭完成自己的籃球生涯。
由於這個緣故街頭籃球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每個街球玩家都自己獨有的風格和技巧來贏得觀眾的贊同和尊重。Hot Sauce也許是當今21世紀最受歡迎的街頭玩家,因為他創造了許多New Tricks(新花式),使街頭籃球更具有觀賞性與娛樂性。如果你能親眼看他打球你就會真正明白到街頭籃球不僅僅是一種運動,而是一種藝術,使你置身其中而感受到那份街球帶來的震撼。
“街頭籃球”是以HipHop的街頭籃球為背景。扔掉各種煩瑣的規則,大家來到街頭。在大街小巷,跟著HIPHOP的節奏,大家一起來享受自由籃球的樂趣吧。

發展

70年代,美國紐約黑人聚集的街區,那裡的孩子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到處惹是生非肆意揮霍著無來由的熱情。某一天,不曉得哪個聰明的美國人喊了一聲“讓他們去街頭打籃球吧”。從此,那些過分好動的孩子有了去處,他們逞強好鬥,把籃球當道具,玩著簡單而難懂的籃球遊戲。
從什麼時候開始,街頭籃球已經出現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玩球的男孩們大都不愛說話,問多了,隊伍里有人會偶爾咕噥一句“流行就像制服一樣愚蠢”。他們不承認自己在趕流行,他們更不承認自己僅僅在打籃球。據說,東方男籃的某些隊員不服氣,悄悄找他們單挑,結果被小個子街球手以假亂真似舞非舞的“胡亂打法”晃得丟了方向。他們說:“街頭籃球不靠運球贏,依靠身體的節奏感晃得對手頭暈!"

比賽規則

正式的籃球比賽被各種規則所限制,但街頭籃球的比賽是為了讓觀眾感覺更華麗,所以有些規則是不必遵守的——為重點。球砸在對方的頭上彈回來或用腳踢和把球彈向牆壁來傳球等動作是在街頭籃球里才能看到的,這些正是街頭籃球的魅力。

風格

街頭籃球講求風格,是因為街波體現了籃球的自由性和創意,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風格,使籃球更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首先要講的就是服裝,最好是穿一些比較大或是OVER SIZE的衣服,這樣的衣服給人感覺很寬鬆很舒服,而且在做動作的時候也會覺得很自由。沒有什麼拘束的感覺。其次就是動作,相信每個打籃球的人都知道CROSS OVER這個基本動作,如果想提升自己的控球技術和感覺,那么你一定要熟練這個基礎,因為無論多花巧的動作都離不開控球技術,如果你想提煉自己的風格,在街頭球場上有一席之地,那么就要練好控球。接著講的就是街頭籃球的意義,其實有許多人都接受不了這種花巧和自由的籃球方式,也許是因為傳統的籃球教育,因為死板的籃球規則,還有技術水平的限制。然而街頭籃球就是脫離了許多的限制,達到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使它比正統的籃球比賽更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打街頭籃球當然是為了贏,但是你不要誤會,這並不是為了贏得比賽的勝利,而是贏得觀眾的贊同和歡呼聲,使觀眾也一起融入到比賽中去,那才是真正的勝利,真正的街頭籃球。

街頭籃球文化

走在紐約街頭,也許都市的喧囂並不能給你帶來一絲的快感與震撼,也許你正想尋找著能讓你驚心動魄的節奏。
一群手拿籃球的小伙子會告訴你:“嘿,去洛克公園吧!”
“那是什麼?”
“嘖,你不知道那裡是街頭籃球的聖地嗎?”
“去那裡你會看到你想要的!”
“對,你還會聽到很多傳奇,相信我。”
紐約的哈林區的Rucker Park(洛克公園)造就了許多街頭籃球的英雄與神話。
大名鼎鼎的“山羊”厄爾-麥尼考爾特(Earl "The Goat" Manigault)便是其中之一。
無數這樣的名字成就於洛克公園, “毀滅者”喬-哈蒙德(Joe "The Destroyer" Hammond)、“旋風”理察-克蘭多(Pee Wee Kirland)、 “豌豆”勞依德-丹尼爾斯(Lloyd "Swee Pea" Daniels)等等……
他們每個人都擁有一段傳奇般的故事,讓每個年輕人為之驚嘆。
當然,那僅僅是20世紀50年代的一段歷史,但是它留給我們的卻是當今生機蓬勃的街頭籃球文化。
華麗優美的街球動作,激情澎湃的籃下對抗,震耳欲聾的大力灌籃,賞欣悅目的空中接力,加上熱力四射的HIPHOP音樂,球場邊身著寬大HIPHOP服裝的黑人小伙子們隨著音樂的節奏扭動的身體,不時的為球場上不可思議的進球尖叫著。這場比賽並不是在正式的籃球場上,街邊的寬闊地、城市廣場、甚至是工廠的空地,只要樹起一個籃球架,那裡就是他們的主場!
這不僅僅是一種運動,而是一種藝術,如果你能置身其中,你便能感受到那份由街球帶來的震撼。
這就是街頭籃球,一種源自美國街頭黑人文化的籃球形式。

電影

《像喬丹一樣打球》
《Cross over》
《扣籃對決》
《單挑》

正宗街頭籃球

“AND1”的mixtape是經典的街球視頻,目前有volum1-5,notic的視頻也非常經典。
網際網路上流傳了許多街球視頻,球手可以在網上獲得很多街球的資訊,目前“街球聯盟”是國內比較著名的街球網站,網站內蒐集了很多街球視頻,還為國內街球手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忽客”要素
1.夥伴:誰說街頭籃球只講求單打獨鬥?
忽客們也要講友誼。有了夥伴,忽客們的競爭也有了方向。
場地:街頭籃球是貧民窟出來的運動,一個用鐵絲網圈出來的球場,一個沒有網的舊籃筐,加上一隻球,這就是最本質的街頭籃球。萬體館球場、虹體球場是上海忽客們的樂園。
2.音樂:街頭籃球少不了Hip-Hop音樂的助興。節奏感強烈的Hip-Hop音樂會讓神經亢奮。循著音樂的節奏運球,體會快慢的變化,感覺就像是在跳舞,棒極了!

高水平表演隊

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哈林巫師花式籃球隊(前身是哈林環球者隊)創立於1962年。40多年來,哈林巫師隊每年都要週遊全球,為數百萬球迷帶去令人激動的表演。通過籃球、舞台表演和無與倫比的演出技巧的完美結合,哈林巫師隊正在將籃球帶到一個新的境界。
巫師隊擁有一些世界上成就最高的花式籃球選手,諸如傳奇巨星“SPEEDY”、“TRIKZ”“BROADWAY”、“DP”、“A-TRAIN”……這些隊員的天賦包括令人瞠目結舌的雜耍和運球技巧,令人眼花繚亂的扣籃。哈林巫師花式籃球隊和其他的街頭籃球隊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代表的是積極健康的籃球。在美國,幾乎哈林的所有比賽都是公益活動,掙得的錢會全部捐給慈善機構。他們沒有很古怪的裝束,有的只是最好的籃球技術和謙遜的笑容。他們不會拒絕任何球迷簽名或合影要求,他們保持著與世界球迷最好的友誼。
如果你還記得NIKE在2002年推出的“街舞風雷”廣告,相信你也不會忘記其中讓人眼花繚亂的運球和轉球技藝。在那條廣告裡,除了卡特、皮爾斯、威廉士這些NBA的球星外,其餘的球手全部是哈林巫師花式籃球隊的隊員。
洛克公園,一個讓紐約人驕傲的地方。它位於紐約哈林地區第155大街,毗鄰弗雷德克·道格拉斯大道。洛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公園,對於那些為黑人文化、紐約文化乃至美國文化而痴迷的人,這是一個不能不去的地方。哈林幾乎成為街頭籃球的代名詞,但“洛克籃球”才是其中最精髓的文化。這裡是街頭籃球的聖殿,即使是像科比這樣的NBA巨星來到洛克公園,也要保持謙卑。穿著無袖的金色T恤,及膝的短褲,R&B的明星瑪利·J·比利吉,舒服地靠在場邊的座位上,為她的球隊熱情歡呼。能在一個悠閒的晚上,看一場頂級的籃球賽,這種感覺真是好極了。
這是在好萊塢明星雲集的麥迪遜廣場花園的球場前排區嗎?NO,但這裡的名氣絲毫不亞於廣場花園,當朋友問起比利吉在哪裡,比利吉用自豪的語調透過電話大聲說,她正在霍爾考比·洛克紀念公園看球。
比利吉和其他500多名觀眾一樣,已經激動地站了起來,手舞足蹈。她就像一位驕傲的母親,為他們球隊中鋒的精美灌籃大聲喝彩。以她名字命名的“瑪利全明星隊”已經遙遙領先於另一支叫作“泰森·瑞考茲”的球隊。
激情四射,對於此時的比利吉來說,絕對不是為了譁眾取寵。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沒有什麼好玩的東西,幾乎無事可乾。”比利吉動情地說起她贊助這次比賽的原因,“但是,洛克籃球改變了一切,它給孩子們提供了樂趣,給他們希望和自信。如果你喜歡籃球,毫無疑問,這裡就是你的天堂。”
她也到廣場花園看NBA的比賽,但也許是一種偏愛,比利吉認為洛克更有趣:“這裡才表現了真正的籃球文化。它現在是紐約最著名的地方之一,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美國文化的很多方面。”
3.鏡子:奇怪嗎?鏡子可是忽客們練球的助手。在家裡,對著鏡子練球,自己就是自己的對手。單挑,從自己開始!
4.勇敢:街頭籃球場上沒有懦夫,這裡就像是一個江湖,每一個人都想成為武林高手,所以想有立足之地就要有勇敢的心去承擔,你可以擊敗我,但不能戰勝我!
5.衣服:T-Shirt外套無袖背心,腰身夠大———大到甚至能放下一個籃球還有富餘,衣服沒有最大,只有更大。要發自內心地討厭穿衣服的老規矩。內行品牌:AND1當然是首選。其次,REEBOK、ADIDAS和NIKE也是忽客們不錯的選擇。要與眾不同?簡單,在衣服上燙上自己特有的LOGO!一張最有個性的照片或你崇拜的偶像、自己死黨的照片當然也行。
6.褲子:牛仔七分褲或是運動褲都不重要。特點是要夠“肥大”,作為忽客的褲子,越不合身越合理。寬大的牛仔褲里還可以藏著更寬大的運動短褲,一層層脫下來,不露聲色。
7.球鞋:AND1的太極系列曾受到忽客們的追捧。現在NIKE、CONVERSE開始捲土重來。球鞋要高幫、帶氣墊。千萬不要穿舊鞋子———那樣會使你看起來不精神。
8.頭飾:戴頂大頭帽,或者裹塊頭巾,就OK了。固定頭髮,除了用頭帶、發箍,還有更in的辦法,把頭巾折成帶子綁在頭上,再配大頭帽。要想再炫一點,掛上一根粗粗的金項鍊或者銀項鍊,就能讓你的脖子很搶眼。要是項鍊夠長,再套個很大的吊墜,回頭率就百分百啦!
9.頭髮:紅頭髮已經不再稀奇,光頭更是隨處可見。不怕麻煩的話,留個艾弗森似的玉米排頭,誰說小辮子僅僅是黑人的專利?
【洛克公園:街球聖地】 從棒球到籃球
穿過紐約哈萊姆區厚重的夜色,從153街右拐走進155街,波羅棒球場的舊址就在那裡。那座球場從1891年起就是紐約巨人的主場,1911年它的木製看台引起了一場大火,整個球場被夷為平地。如今這裡矗立著一幢17層的“貧民樓”,你可以猜到人們叫它“波羅球場公寓”。
公寓樓頂的露台上空無一人,只有晾衣繩和電視天線雜亂無章地蔓延著。從這處昔日的棒球聖地望下去,你可以看見一塊用紅綠油漆刷過的瀝青籃球場,一些裝在棕色牛皮紙袋裡的空啤酒瓶在慘白的路燈照耀下無處遁形。那是另一個聖地:洛克公園。
從60年前開始,洛克公園就是街球的聖地,這裡與NBA的歷史一樣久遠。1946年,紐約公園局職員霍爾康比·洛克決心在悶熱的夏夜為哈萊姆區那些無所事事的孩子們找點消遣,於是他創立了一個夏季籃球聯賽。讓公園方面頭疼的是,洛克公園的球網總是用不上兩天就支離破碎了,最後公園管理者乾脆不再換球網,所以直到今天光禿禿的籃圈仍是街球場地的醒目標誌。
籃網的作用是減緩籃球下落的速度,在遠投時它也是一個醒目的標誌。沒有籃網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早期的街球很少有遠投,打球的人都喜歡採用扣籃或上籃的方式得分,為此他們必須先晃過防守自己的人。街球花哨的風格由此誕生,不過那時還沒有胯下運球,技術最好的球手也只是擅長變向運球。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政治不穩定在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心中引起一種絕望情緒,這種情緒在洛克公園表現得更加明顯。那是一個街頭英雄輩出的年代,“毀滅者”哈蒙德、“山羊”馬尼加特、“Pee Wee”柯克蘭等街球傳奇巨星在洛克公園呼風喚雨,他們被稱作“街球詩人”或“瀝青地上的諸神”。
這些傳奇球員的出現讓洛克公園聲名遠播,許多人專程來這裡看他們打球。停在球場邊的汽車引擎蓋是最好的場邊座位,155街上的那座橋是二樓包廂,公園周圍高層建築的天台就是廉價座位。NBA最好的球員也慕名而來,與街球高手們一較高下,維爾特·張伯倫、歐文、奈特·阿奇巴爾德、考文斯和賈巴爾都是洛克公園的常客。
“那些街頭英雄從來不怕職業球員,”在洛克公園當了多年解說員的“探戈公爵”說,“那讓他們更加偉大。他們把職業球員看成普通人,只是運氣夠好才進入一個職業聯盟打球。在NBA之外,那些職業球員與周圍社區的窮小子沒什麼兩樣。”

花式傳統區別

傳統籃球和街球只是用不同形式詮釋了籃球以及文化,所以說傳統籃球和街球都是籃球的一部分,無所謂正規和不正規,因為規則本就不同。正規籃球:高效,高速,戰術配合為主,是對抗性的;而街球是個人能力極度體現,在進攻的時候以大幅度的假動作虛晃進攻或者NO LOOK PASS傳給對友以完成最後的進球,它也有對抗,但是重點還是在花樣的運球技巧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