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芙蓉

《行香子·芙蓉》是明代文學家高啟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寫芙蓉花不見春光,雨打霜欺,狀其所逢時令之蕭瑟;下片集中筆墨寫芙蓉花境遇之悽苦孤寂,寄寓了詞人幽棲寂寞之情懷。全詞情景交融,含蓄蘊藉,尤其上結尾,有一唱三嘆的效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行香子·芙蓉
  • 作者:高啟
  • 創作年代:明初
  • 出處:《高青丘集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行香子·芙蓉
如此紅妝,不見春光,向菊前、蓮後才芳。雁來時節,寒沁羅裳。正一番風,一番雨,一番霜。
蘭舟不採,寂寞橫塘。強相依、暮柳成行。湘江路遠,吳苑池荒。恨月蒙蒙,人杳杳,水茫茫。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行香子: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六字,上片五平韻,下片四平韻。
⑵芙蓉:此指木芙蓉。木芙蓉,俗稱芙蓉、芙蓉花,又稱木蓮等,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掌狀,秋季開白色或淡紅色花,結蒴果。
⑶紅妝:本指婦女的盛裝,亦常藉以喻花。蘇軾《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
⑷沁:氣體或液體等深入或透出。此處意為寒氣襲透了繡羅衣裳。
⑸橫塘:水塘。這裡指荷花塘。
⑹湘江:即湖南之湘水。因與此水有關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甚多,故古詩文中多用。吳苑:指吳王之苑,亦稱長洲苑,地在今蘇州一帶,是“以江水洲為苑”。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這么美麗,卻見不到春光,在秋菊之前,蓮花之後才有芳香。此時已是大雁南飛,寒意侵人之時,只能在一陣陣風,一陣陣雨,一陣陣霜中開放。
開花時沒有蘭舟來采,在橫塘中倍顯寂寞孤單,傍晚勉強依著殘柳排成行。湘江路遙遠,吳苑池荒涼,只能遺憾月色蒙蒙,人跡杳杳,煙水茫茫。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詠物詞,當作於明初,而具體創作時間難以考證。詠物之作大多是有寄託的,即如沈祥龍《論詞隨筆》所說:“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於其內,非沾沾焉詠一物矣。”這說得很明白,詩人詠物無非托物言志。高啟這首詠物詞也是如此,借寫芙蓉之不見陽春、不與群芳爭艷、孤獨自處,寄寓了自己幽棲寂寞之懷。詞中表現的芙蓉受冷落的悽苦境遇當與明初嚴酷的社會政治背景有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高啟除這首《行香子·芙蓉》外,另有七古《東池看芙蓉》詩,立意大致與此相近,都是寫芙蓉不見陽春、不與群芳爭艷,孤寂自守,顯然以之自喻,暗寄自己幽棲寂寞的心緒。此詞則以紅妝形容芙蓉。芙蓉花開在菊之前,荷之後,《東池看芙蓉》稱:“江天搖落逢秋杪,滿目殘荷與枯蓼。東家喜有木芙蓉,幾樹繁花依綠沼。”(此木芙蓉即是此詞所詠之芙蓉,芙蓉又可指蓮花,則又稱水芙蓉)時至秋末,百花差不多已開盡了,此時芙蓉花才得遲遲地展露她的嬌容,可是等待她的再也沒有明艷的春光、和煦的夏日,而只是“一番風,一番雨,一番霜”的肅殺秋令了。
高啟的詠物詞境界深遠,情景交融,含蓄蘊藉,耐人尋味。這首詞中的芙蓉沒有碰上好時光。熱鬧的夏日裡,先有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蕭瑟的秋風中,後有菊花的霜下貞秀與歲寒,而芙蓉,偏偏在最沒有人欣賞的日子裡綻放,於是“蘭舟不採,寂寞橫塘”,一切熱情只能對著月空揮灑,這處境正如詞人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命運。詞人以寂寞的芙蓉暗喻自己,抒發了孤獨寂寞無人欣賞的憂鬱。高啟的詠物詞,有的以物喻己,有的借物言志,有的托物抒情,手法純熟,情物渾然一體,使得詞作境界幽深的同時又寓意深沉。這部分作品堪為高啟的得意之作,成就很高,所獲得的認同也最多。其中固然有悽惻婉轉之語,然而婉轉中亦飽含豪放之情。詞人經常在結尾著力刻畫,用情深處,往往有一唱三嘆的效果。
這首詞既恨時令,又恨人事。芙蓉美麗卻只開放在菊前蓮後,不與他花爭艷承受著“一番風,一番雨,一番霜”的摧殘,但“路遠”“池荒““人杳”“水茫”,對於未來的生存倍感迷惘,這其實就是作者自身的寫照。

名家點評

現代詞學研究家張秉戍:這首詞以人擬物(芙蓉),亦人亦物,人物合一,詠嘆的是芙蓉,表現的卻是作者的孤淒之情。這種淒情苦懷,出自高啟之口,而其所反映的卻是明初許多士大夫知識分子的心情,因為明王朝建立後,朱元璋大開殺戒,許多勛臣被殺被冷落,在這樣嚴酷的政治背景下,誰不心寒膽戰,誰不幽淒悲慨!所以這首詞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心理寫照,是時代的折光。(《元明清詞》)

作者簡介

高啟,明代詩人。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明洪武元年(1368)應召入朝,授翰林院編修,以才學受朱元璋賞識,復命教授諸王,編修《元史》。次年秋,委任戶部右侍郎,固辭不受,被賜金放還。被朱元璋懷疑作詩諷刺皇帝而忌恨。返青丘後以教書治田自給。後因受魏觀案株連,逮赴金陵,腰斬於市。《明史》有其傳。其詩能兼師眾長,詩風清新秀逸,為明代成就最高詩人。一生著述甚豐,有《高太史大全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