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是2016年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行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是知之始
- 作者:陶行知
- ISBN:9787554605950
- 頁數:200頁
- 定價:35元
-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行是知之始》是2016年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行知。
《行是知之始》是2016年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行知。內容簡介該書是“民國大家談學養”系列中的一冊。全書分為四個部分:“實踐與認識”、“修養與人生”、“社會與民眾”、“家庭與生活”,收錄陶行知的文章,向大眾讀者...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出自王陽明的《傳習錄》。出處 王陽明的《傳習錄》。例證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實踐證明,“上海精神”催生了強大凝聚力,激發了積極的合作意願,...
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陽明文化的核心。歷史由來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所謂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知”,主要指人的...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教育即創造教育”。“做(行)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造潛能,都能通過適當的教育,取得創造性的成績,成為某一方面的創新型人才。用創造教育幫助每一位孩子自我完善和...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至於這裡的行,雖然含有社會實踐的意義,但說到底只是中國傳統社會的道德踐履,是專指一種所謂克己功夫。在這一點上,王陽明與朱熹並沒有什麼根本性的不同。他們都是要求去人...
“知行合一”,即指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行是知之始,知為行之成,只有把“知”與“行”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是“善”。廣州市白雲中學辦學宗旨 廣州市白雲中學的辦學宗旨是“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現代人”。就...
“知行”:指知和行的關係。知指知識、理論或道德觀念,行指行為、行動、實踐。明朝王守仁云:“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強調知和行是統一的,知行並進。校訓中強調“知行”,即是要求廣大師生員工必須堅持理論與...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是能夠手腦並用、知行合一的高素質勞動者。理論學習必須與動手實踐相結合,認知與行為要高度統一。要學以致用,勇於實踐,臻於至善。校風:求真務實 釋義:校風是學校整體精神...
他如博文者即約禮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誠意之功。道問學即尊德性之功。明善即誠身之功,無二說也”。(12)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13)漆雕開曰:“吾斯之未能信”。夫子說之。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