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軋機

行星軋機由一個或兩個支持輥和圍繞支持輥四周的許多行星輥(工作軋輥)組成的軋機。

支持輥為傳動輥,按軋機方向旋轉,行星輥除按反軋制方向“自轉”外,還圍繞支持輥的轉動方向“公轉”。行星輥在軋制時無咬入能力,坯料須藉送料機推力送入,所以行星軋機機組包括送料機。行星輥相繼通過坯料變形區,似軋似鍛周期性地壓縮坯料。雖然每個行星輥壓下量很小,但每秒內通過變形區的行星輥多達100對,所以軋制一道的壓下率可達到90%以上。由於工作軋輥輥徑很小,所以軋制壓力低於同樣壓下率的其他軋機。由於軋輥多次壓下累積的結果,帶材上出現波紋,需在平整機上平整消除,所以行星軋機機組包括平整機。
行星軋機
1945年美國人森吉米爾(T. Sendzimir)創製熱軋窄帶鋼行星軋機。1950年法國建成第一台生產寬 165mm帶鋼的行星軋機,1951年美國建成第二台生產寬 216mm帶鋼的行星軋機。到60年代,中國和許多國家先後建造了這種軋機。到70年代末,世界上已有30多台,其中最大的是日本的1450mm行星軋機,可把厚140mm、寬1300mm、長6500mm連鑄板坯,一道軋製成厚3.5~6mm帶鋼,也可軋成厚6~50mm的中厚板。
除熱軋板帶行星軋機外,也有冷軋板帶行星軋機。蘇聯還建造了生產薄壁鋼管的三輥式行星軋機和專門生產小鋼坯的萬能式行星軋機,並同焊管機組和連鑄機配合成聯合機組。日本則發展出獨特的單行星輥的軋機,上面是大直徑工作軋輥,或固定圓盤,或平盤,下面是行星輥,結構簡化,推力、噪聲和振動均減小,軋卡事故也少了。
70年代以來,行星軋機發展緩慢,主要由於設備結構複雜,維修工作量大,振動和噪聲大,生產不穩定,軋制速度低,而且所生產板帶的厚度精度不高,表面質量也差。雖然日本、聯邦德國、蘇聯等國對行星軋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至今仍未脫離試生產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