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地理學

行政地理學

是對政治現象在其地域表現上的組織與分布的研究。國籍是人群之間文化差異的基本要素,傳統上政治地理學首要的興趣是國土單元( coImtryunits),即國家(states)。政治地理學所關心的核心問題是反映中央政府實施管轄的空間格局,例如邊界勘定與實施問題。然而,關心的重點日益轉移到政治級別( politicalscale)的上升和下降。在世界舞台上,自1945年以來,國際聯盟、地區性協定和生產者卡特爾的聲望日隆,代表著空間相互作用的新形式。在地方水平上,選舉模式、選區界線和分區規則,以及政治分裂,把公眾的注意力引向國內政治進程中的區域重要性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政地理學
  • 外文名:political geography
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意義,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有最基本的範疇以及相應的由這些範疇構成的學科體系,以此與其他學科相區別。政治地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也不應例外。然而,綜觀政治地理學在西方的發展,以及圍繞政治地理學研究對象出現的種種流派,關於政治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迄今為止仍未形成一個能夠被普遍接受的定義。這我們可以從地理學史上出現的如下幾個主要流派的觀點中看出來:
有機組織學派的代表人物,德國的拉采爾(F.Ratzel)、德國的豪斯浩弗(K.Haushofer)和瑞典的契倫(K;ellen)主張,政治地理學就是對國家這個有機體所作的空間研究。如豪斯浩弗就認為“政治地理學系研究政治有機體的空間及其結構的學問。”。
政治景觀學派的代表人物美國的惠特萊西(D.Whittlesey)、哈特向(R.Hartshorne)主張,政治地理學主要是對政治景觀進行研究,如惠特萊西在其《地球與國家》中曾認為,“地球表面不同地方的政治現象的差異是政治地理學的本質。”。
政治生態學派的代表人物美國的鮑曼(I.Bowman)、荷蘭的范根堡(V.Valkenbury)主張,政治地理學主要研究人類所組成的社會集團如何從政治發,當代的區域除指地球表面上的地域以及分割不同地域的界線外,還指地域之上的空間和大氣層。除這些有形的區域外,政治區域中的區域還包括無形的區域,如均勢、集團等詞語表達的區域。人口除了指人口的數量、密度及其流動以外,還指種族、民族以及人們的政治行為等。可見,政治區域的歷史性、時代性,為政治地理學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內容。
任何政治區域都離不開三個基本組成要素。①政治組織,這是政治區域與其他區域,諸如經濟區域、社會文化區域、自然區域相區別的一個主要標誌,是構成政治區域的首要條件。狹義地講,政治系統是指通常情況下合法的機構,包括“政府”、“國家”;廣義地講,包括實際和法定形式的政治行為,不僅包括國家的合法組織,也包括現實的政治生活,如地區群體、壓力集團、政治勢力等。②一定數量的人口,這是政治區域和其他以人文特徵為標準劃分的區域的共同特徵。沒有人,沒有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自然界就不可能留下人類實踐活動的烙印,各種區域的存在也就不可能。正是人類的政治活動才形成政治區域,離開人,一切就無從談起。當代美國著名政治學家G.A.阿爾蒙德曾說:“政治系統是由國民或選民同立法者、行政官員和法官這些相互作用的角色構成的。當每個人參加政治交流,組織政治利益集團,參加投票或繳納捐稅時,他就從非政治角色轉為政治角色,因此,我們不妨說,每個人都是出入於政治系統的。”④當然,人口數量呵多可少,如有的城市可達幾百萬人,有的村莊只有幾十人。③地理區域,這是構成政治區域的必要條件,也是所有區域的共同特徵,這是人類活動的空間表現形式。地理區域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對有主權的國家來說,地理區域是指該國的領土;對國際組織來說,地理區域是指這些組織相應的空間,這些區域都是有形的,有其明確的界線。也有無形的地理區域,這種區域很難考究其界線,如選舉活動中選民態度的分布範圍,國際政治中的均勢等。
政治區域這三個組成要素並非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就政治系統和人類的關係而言,政治系統並不是人類社會所固有的,而是隨著階級的產生而出現的,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的,隨著“居民第一次劃分為兩大階級”和“城市的出現”,也就“需要有行政機關、警察、賦稅等等,一句話,就是需要有公共的政治機構,也就是說需要政治。”②政治系統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就政治系統和地理區域而言,政治系統離不開地理區域,地理區域為政治系統提供“政治資源”,具體表現在,任何一個政治系統必然受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的影響,諸如國內的經濟、自然環境和資源、教育和技術體系、種族和文化體系以及國際之間的貿易、外交、戰爭、交通和文化交流等都影響政治系統的功能。政治區域正是這三個要素的有機統一。

研究內容

政治地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它的性質是由其研究對象的性質決定的。概括起來,政治地理學的性質豐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歷史性:和其他許多學科相同,政治地理學的一個重要性質就是它的歷史性或時代性,這種時代性或歷史性是由其研究對象本身的特徵決定的。
2.政治性:與其他類型區域相比,政治區域的另一個顯著特徵就是階級性,也叫政治性。任何政黨、社會集團、社會勢力、國際組織在國內和國際活動中都有一定的政治傾向,代表一定的階級。
歷史發展
一般認為,政治地理學在西方的發展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
1.萌芽時期(古代~19世紀中葉):在西方,最早把政治現象和地理環境聯繫起來並加以闡述的思想家是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前427一前347年)和亞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年)。
2.初創時期(1897—1914年):政治地理學作為一門科學被系統化、理論化始於19世紀下半葉,對此作出重大貢獻的主要有三位思想家,德國的拉采爾、英國的麥金德和美國的馬漢。
3.發展時期(1914—1945年):政治地理學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了戲劇性的發展,一方面,政治地理學的內容:定義更加明確,理論概括也大有發展,並出版了兩本比較系統的政治地理學教科書,使這門學科真正朝著科學的方向前進;另一方面,政治學界和地理學界出現了一股逆流,這就是以豪斯浩弗為代表的德國地緣政治學的產生,致使政治地理學對地緣政治方面的研究在戰後長時間處於困惑狀態。
4.繁榮興盛時期(1945一)
(1)戰後國際形勢的變化。二戰之後,特別是本世紀六七十年代,政治地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擺脫了“地緣政治”所帶來的陰影而飛速發展。這與二戰之後國際政治形勢的變化是緊密相關的。
(2)戰後政治地理學研究傾向。在上述背景下,曾一度被敗壞了聲譽的政治地理學又發展並繁榮起來。為了與二戰期間盛行的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相區別,許多政治學家和地理學家寧願把這門學科稱為政治地理學(Political Geography),在研究傾向和範圍上,也發生了許多變化。

研究意義

把政治地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能幫助人們深刻地理解各個國家的內外政策。任何國家,在制定內外政策時,雖不以地理因素作主要依據,但各國內外政策的制定必須考慮地理因素的影響:如國內民族的區域分布,資源的不平衡及重新配置,中心區和邊遠地區政策的不同,對外貿易與投資、外交政策、雙邊關係等政策。
如我們在制定環太平洋政策時,如不了解美國、俄羅斯、日本、拉美等各國在該地區的政策,不了解日本、俄羅斯領土之爭,不了解這一些區域自然資源的分布狀況,我們就很難有效地在環太平洋地區發揮作用。
第二,對於維護世界和平,防禦侵略戰爭具有重要意義。到目前為止,仍然有一些國家以地緣政治理論為藉口和根據,在海上或空中爭奪霸權和制定自己的戰略。世界各國人民須對此應更加關注與防範。
第三,有助於各國、各地區之間人民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從世界政治這一角度來說,任何政治現象都是在特定的地理區域內產生的,不熟悉地理區域特徵,就很難理解區域內的政治現象,從地理區域這一角度來看,特定的地區和國家有其特定的政治文化傳統。如果我們不了解中東地區是石油儲量最大的地區,我們就很難了解西方各國在這一地區的政治競爭。同樣,如不了解南極地區的自然資源狀況和戰略位置,當然就很難理解英國、阿根廷等國為何對南極洲提出領土要求。學習政治地理學,有助於增進各國各地區之間的理解。減少政治摩擦。

研究方法

在西方,政治地理學從初創時期起,就曾出現過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歷史的方法、形態的方法、功能方法、系統方法,為了提高我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有必要對這些方法本身進行分析。
1.歷史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政治區域或社會區域的進化,注重政治區域進化的過程。如拉采爾、惠特萊西、瓊斯都曾用這種方法分析國家的增長。在拉采爾的有機組織理論中,把國家增長的過程看成是其版圖擴張的過程,是和鄰國鬥爭的過程。
2.形態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政治景觀學派運用的,哈特向曾對這種方法作過概括,認為這種方法是“把國家區域作為一個地理客體,對其內外形態進行描述性和解釋性的分析。”②外在形態是指國家的大小、形狀、區位和邊界;國家的內在形態是指中心區、首都、文化區、人種區。這種方法實際上是主張從靜態的觀點對國家進行研究,其優點是研究比較具體、真實全面,但這種方法的一個最大缺點是缺乏聯繫性和動態性。後來,哈特向提出功能方法來代替這種方法。
3.功能方法:在哈特向看來,國家區域是這樣一個組織,即它有起源、結構和功能。然而,無論從實踐上,還是理論上,其功能方面都是最重要的,在國家的起源和其結構以及功能之間沒有太緊密的聯繫。國家只有在版圖變化之後才根據其職能而自動產生結構,因此,對國家區域起源的考慮絲毫無助於對其功能和結構的理解。另外,每個國家結構本身是各不相同的,對結構作一般性的概括是無意義的。只有對國家的功能進行研究,才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國家的功能包括兩種,內在功能包括國家觀念、目的的建立,加強向心力,克服離心力,使國家成為一個有效的單位;外在功能包括國家和國家內其他區域以及和外在區域的關係,這些關係可以分為版圖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戰略的關係。這種功能方法從國家與其內部和外部區域的關係來研究,把國家放在一個聯繫網中,並注意到國家內外功能的多樣性,不僅有版圖上的,而且還有政治、經濟上的等,克服了形態方法的片面性。這是值得借鑑的。
4.系統方法:這種方法較為著名的代表是美國的政治地理學者科恩、羅森塞爾(Rossenthal)、英國的繆爾等。繆爾認為,無論是歷史方法、形態方法,還是功能方法都只強調政治區域的不同方面。如研究法國發展時,可以用歷史的方法;對波蘭中心區進行研究時,形態方法是最合適的;而研究孟加拉國分離原因時,功能方法是合適的。這些方法都不能被看作是對政治地理學這個學科的整體適合的方法。而對政治地理學整體較為適合的方法是系統方法,一個系統包括部分和部分之間的關係,以及這些關係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開放系統中,系統偶爾和外在系統的環境發生作用,而在封閉系統中又包括諸多子系統。任何系統都有自變數和因變數:自變數包括結構(各因素之間的關係)、過程(相互作用的形式,包括個人之間的相互作用)、背景(經濟、社會、文化或地理);因變數包括力量、權力的管理,權力在系統的分配,穩定性、變化、系統轉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