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

行天宮

行天宮,又稱恩主公廟或簡稱恩主公,亦有人作恩主宮。該廟宇位於台灣台北市中山區,為主祀關公的台灣民間信仰廟宇。行天宮是北台灣參訪香客最多的廟宇,一天進出人數可達20,000人之多;除了台北本宮之外,尚有兩間分別坐落於北投與三峽的分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行天宮
  • 地理位置:台灣台北市中山區
  • 修建人:黃欉
  • 別稱:又稱恩主公廟或簡稱恩主公
簡介,歷史,宗教,神祇,關雲長介紹,呂洞賓介紹,張單介紹,王善介紹,岳飛介紹,特色,

簡介

行天宮共有二處,一處位於台北市松江路,一處位於北投區俗稱“忠義廟”。 廟宇古樸明淨中透露肅穆莊嚴,首創常規宗教素心作風;沒設功德箱,傳說靈驗市民奔相走告,因此香火鼎盛遊客絡繹不絕。 北投行天宮,奉祀關聖帝君(關公),亦稱恩主宮,建築氣勢如大陸北方廟宇。關公為歷史上有名戰將,尊為武聖善理財奉為商業保護神。 特別有別於其他廟宇的是不供奉牲禮,不燒紙錢。前往求神問卜的人很多,連帶的在行天宮外的地下商場,也幾乎全都擺滿了算命攤,蔚為獨有的特色。
行天宮行天宮
行天宮位在民權東路與松江路交叉口,於1967年落成,主祀關聖帝君。關聖帝君即民間俗稱的“關公”、“關帝爺”,原為儒家所敬仰,後逐漸成為民間神祇,軍人奉為武神,商人敬為財神,同時在儒、釋、道三教具有重要地位,主察人間善惡。對工商繁榮的台北市來說,關聖帝君的財神角色格外為人稱道,故被尊為商業保護神,善男信女眾多,境內香菸繚繞,縷縷不絕。
行天宮,俗稱恩主公廟,所謂“恩主”乃鑾堂的特殊用語,是救世主的意思,在台灣的神祇中被稱為恩主的並不只關聖帝君一位,但台灣自鄭成功時代起,便開始有人奉禮關聖帝君,迄今全台的關聖帝君廟宇已有140餘座,其中以宜蘭最多,礁溪協天廟就是極有名的一座,但香火最盛的仍屬台北市行天宮。
行天宮建築樸實莊嚴,正殿門匾上有于右任所書的“行天宮”遺墨,下為五座正門,平日深鎖,只在每年春、秋兩季迎神會時才開啟,香客多由左右邊門——“嚴嚴”“赫赫”進出。緊貼廟門兩旁,許多販賣香紙、玉蘭花、油飯、炒冬粉等小販,吆喝之聲不斷、生意盎然;若走地下道,沿街除了賣拜拜用品的商家之外,還有不少命相館,也是行天宮一帶的特殊風貌。進到廟裡,裊裊香菸、靜穆氣氛,對照圍牆外的人車鼎沸,行天宮圈住了一方難得的清淨。
2014年8月26日起,行天宮廟埕不再設定大香爐和供桌,也不提供信徒焚香祭拜,一律採用雙手合十方式參拜。

歷史

早在1949年,居住於台北縣樹林的基隆煤礦業主黃欉(1911年—1970年;行天宮方面敬稱其為“玄空師父”),已經在台北市九台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興建小型的民間信仰簡易齋教鸞堂。到了1960年代初,黃欉原本已有將齋教鸞堂原地擴建為廟宇的計畫,不過,該片占地2,000坪的私人用地,在政府開始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被逕自改劃為國民中學預定用地(現為台北市立新興國中)。經交涉後,市政府採取以地易地的方式,讓此片作為學校用地的原地主黃欉,以九台街的私有地,交換當時仍為琉公圳末梢支流、沼澤的公有地。在取得位於現今民權東路、松江路口東北角的建廟用地後,黃欉商請已有興建多處廟宇經驗的造廟匠師廖石成設計、施工,並於1968年順利完工。
行天宮行天宮
其實在稍早之前的1956年,黃欉已經先著手於北投(平埔族嗄嘮別舊址)、三峽兩地整建以祭祀關公為主的民間信仰廟宇。行天宮落成後,由黃欉所主導興建的三座廟宇合稱為“行天三宮”—新建於台北市中心的行天宮稱為本宮,其餘兩間為行天宮分宮。

宗教

行天宮創始人黃欉祖籍泉州,其宗教思想源於泉州流行的閭山派正一教。正一教是以閭山法與道教正一道正一派、符籙派相融合以及吸收佛教 世俗化的福建道教。正一派來台後,經過一段時間與佛儒兩教摻合,逐漸變成“民間基層人口的傳統信仰及文化現象,只求個人與家庭之富貴財子壽”的台灣多神格“民間信仰”。
行天宮行天宮
台灣這種民間信仰也有專家把它歸類為齋教,鸞堂或“儒宗神教”,因為就其信仰內容來看,大都是借著神明持筆揮鸞來闡述儒宗孔教的倫理道德教化,兼容聖賢、佛祖、仙神思想,強調修身、持家、行善、勸化;即以勸化世人,挽救人心,導正社會頹風惡習為宗旨,而行天宮也是其中之一:宗教屬性為儒、釋(佛)、道三教合一的民間信仰,呈現相通而多元的融合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在行天宮出現,台灣其他許多廟宇也都具有這樣的融合屬性。
雖然如此,行天宮許多固定的宗教活動,仍以道教科儀為主。例如祈安大法會(俗稱拜斗)、祭元辰、祭關限、祭星、掩魂、收契孫、收驚等,都與道教儀式關係密切,而國外關於台灣的相關資訊,亦把類似於行天宮這種“恩主公信仰”的齋教,鸞堂或台灣民間信仰,歸類為“道教”。

神祇

行天宮在神祇的奉祀上傾向於多神教的性質,有些專家歸於信奉五恩主的鸞堂信仰。所謂的“恩主”是鸞堂信仰的名詞,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
行天宮行天宮
行天宮五恩主如下:

關雲長介紹

關雲長:佛教稱迦藍菩薩,道教稱協天大帝。1614年,中國明朝萬曆皇帝敕封關雲長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故又名關聖帝君,或簡稱關帝。明、清時代三國演義小說興起,部分道教信徒稱關雲長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說又以福建泉州一帶為最盛,鸞堂信仰則尊稱關恩主。
關羽(?-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勢力的重要將領。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由於其忠誠和勇武的形象,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稱為關聖帝君關帝君關帝等。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又尊為“文衡聖帝”,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中國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民間由於《三國演義》等傳統作品的影響,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張飛結義兄弟,關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公關二爺關二哥關老爺,直至現當代的某些社會群體與場合中,仍然經常出現祭拜關羽的情況。

呂洞賓介紹

呂洞賓:中國神話傳說八仙之一,道教稱孚佑帝君,鸞堂信仰尊稱呂恩主。
呂洞賓,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師,鐘、呂內丹派代表人物。原名呂岩,(“岩”或作“岩”、“岩”),(另說本名呂煜),字洞賓,號純陽子。一般認為呂洞賓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貞元十二年)農曆四月十四生於永樂縣招賢里(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另說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陝西西安)人。

張單介紹

張單:灶神,司命主災咎生死,鸞堂信仰尊稱張恩主。

王善介紹

王善:道教的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傳人,鸞堂信仰尊稱王恩主。

岳飛介紹

岳飛:12世紀中國宋朝名將,鸞堂信仰尊稱岳恩主。
五恩主以關雲長為首,因此台灣一般民眾亦稱關雲長為恩主公,於是也就經常順勢稱行天宮為“恩主公廟”。
除了正殿五恩主之外,行天宮大殿左、右的兩個側殿也祭祀關雲長的義子關平與麾下大將周倉。因此面對大殿,行天宮由右至左所供奉的神祇分別為:關平、王善、呂洞賓、關雲長、張單、岳飛與周倉。另外,行天宮也祭祀道教三清,佛教佛祖,儒教的孔子以及三教的許多神祇。

特色

行天宮落成以來,之所以會成為大台北地區,甚至整個北台灣參訪人數最多的廟宇,原因除了“恩主公信仰”普遍受到民眾接受外,還有行天宮本身的一些特色:
不焚燒金紙,不奉拜牲禮,符合都會人現代潮流。
利用道教的“拜斗”科儀取代“添油香”捐獻。
廟宇地點位於市中心、交通便利;將來將設有同名捷運車站
且有兩千坪大的寬敞廟埕,不若台北其他廟宇的擁擠。
率先成立宗教性的財團法人機構,確立其社會公益的屬性。
妥善運用效勞生等義工人員,取代有給職的廟宇執事。
除了以上特色之外,行天宮旁地下道內的行天宮商場(俗稱算命街),也成為許多遊客(特別是日本觀光客)前來行天宮參訪的另一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行天宮除了包含本宮與兩間分宮在內的宗教事業,以及成立於1995年的“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之外,還設有兩座附設圖書館,以及位於三峽的恩主公醫院。
行天宮圖書館
敦化本館、館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9號。
北投分館、館址: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四段18巷48號。
原於行天宮旁的圖書館,仍在長期整修中,至今閉館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