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徵

一些疾病或因素可以產生類似帕金森病(PD)臨床症狀,其病因為感染、藥物(多巴胺受體阻滯藥等)、毒物(MPTP、一氧化碳、錳等)、血管性(多發性腦梗死)及腦外傷等所致,臨床上稱之為帕金森綜合徵。帕金森病與上述有類似臨床症狀疾病一起統稱為帕金森綜合徵。

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徵(VP),多由腦血管病變,如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基底核腔隙狀態、澱粉樣血管病,以及皮質下白質腦病等引起,臨床表現類似帕金森病。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急性腦卒中或全身性低氧血症後突然發病,也可多次腦卒中後逐漸出現。病程呈階梯狀進展,起病時症狀多不對稱。

臨床表現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雙下肢運動障礙。典型症狀為“磁性足反應”(起步極其困難),但活動中行走近乎正常或呈短小步態。無急性腦卒中史或神經影像學改變者,臨床表現類似老年性步態障礙。常伴錐體束征和痴呆.其主要臨床特點有:
1.起病可急可緩,可隱匿起病;亦可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
2.多無靜止性震顫;
3.強直性肌張力增高;
4.非對稱性肢體強直;
5.動作緩慢;
6.步態慌張;
7.表情呆板,呈“面具臉”;
8.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現錐體束征、假性延髓性麻痹
9.患者亦出現痴呆
10.VP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自發緩解。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無特異性。血常規、生化、腦脊液常規檢查正常,或與並存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相關。
2.頭顱MRI
顯示皮質或白質有血管性損害,如腔隙性梗死等。主要位於分水嶺區、基底核等處。同時可見有額葉白質的病灶如白質疏鬆等損害。而且白質或灰質病灶的體積大於腦組織體積的0.6%。

診斷

根據以上所述,VP的臨床診斷指標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病史
大多數VP患者有高血壓史、糖尿病史、或高血壓合併糖尿病史。
2.卒中病史
不少患者發病前有反覆發作的卒中病史。
3.症狀和體徵
除有肌張力強直性增高,非對稱性肢體強直、慌張步態、表情呆滯、痴呆帕金森綜合徵症狀和體徵外,患者無靜止性震顫出現。並經常伴有錐體束征,假性延髓性麻痹
4.影像學檢查
頭顱MRI顯示皮質或白質有血管性損害,如腔隙性梗死等。主要位於分水嶺區、基底核等處。
5.左旋多巴治療效果不佳。
6.臨床上VP患者的症狀和體徵可有自發的緩解現象。
7.應排除藥物、毒物、外傷、感染、腦積水以及一些變性疾病所引起的帕金森綜合徵
8.應排除帕金森病以及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徵並存的病例。
根據以上幾點,臨床上可以診斷為血管性帕金森綜合症,但最後確診仍需病理學證實。

鑑別診斷

應與帕金森病進行性核上性麻痹鑑別外,還應注意與早期正壓性腦積水鑑別,尤其在病程晚期,後者頭顱CT和MRI檢查顯示整個腦室系統擴大,有正壓性腦積水影像改變等。

併發症

有急性腦卒中史或有腦卒中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動脈栓塞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顱內外血管內膜粥樣硬化的患者,同時存在以上疾病的臨床表現。

治療

臨床上VP病人多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該病的病理變化主要為尾狀核、內囊、蒼白球、殼核等基底節區的廣泛腔隙梗死以及額葉白質的血管性病灶。因此,需特別重視早期治療,同時要注意整體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相結合的原則,如合理的膳食、適當鍛鍊身體(運動操、太極拳),調節情緒。調控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等。可給予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黏度治療,如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靜脈滴注脈絡寧、川芎嗪、金納多和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鈣通道阻止劑,具有擴張血管、保護腦細胞、抗動脈粥樣硬化和維持紅細胞變形性能力的作用,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自由基清除劑,如維生素E、延胡索酸尼唑芬諾。也可以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高壓氧治療。
另外,近年來治療帕金森病的立體定向手術對部分VP病人有明顯療效,手術為雙側腹后蒼白球切開術,術後患者該病的臨床症狀可有明顯緩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