蠣岈山海洋生態旅遊區位於南黃海之濱,是江蘇省南通市十大景區之一。2006年10月國家海洋局批准蠣岈山為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蠣岈山生態風景區
- 地理位置:江蘇省南通市海門港新區東灶港蠣岈山
- 氣候類型: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
- 景點級別: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 著名景點:蠣岈山, 牡蠣博物館 ,張公堤,董竹君紀念館 ,海鮮美食一條街
景區介紹,蠣岈山地址,
景區介紹
1、天下奇島——蠣岈山
東灶港最值得一游的應屬天下奇島蠣岈山。據科學家實地觀測,作為牡蠣並不稀罕,大量在淤泥中平原海灘出現這種非石的貝礁體,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十分罕見,經專家測定證實它已有1540—1946年的歷史,其固著基及造礁可達數千年,甚至上萬年。
蠣岈山位於海門市東灶港東北約4海里,是一個兩棲奇島,因盛產蠣岈(牡蠣的俗稱)而得名。它似山非山、似島非島,整體呈東西走向,東西長1.43海里,南北寬0.9海里,方圓6600多畝,它潮漲為礁,汐落為島,是由“神賜魔食、海中牛奶”之稱的牡蠣活體堆積而成的生物島礁。
島上資源豐富,別有天地,除盛產牡蠣外,還生長有海葵、海螺、泥螺、梭子蟹、竹節蝦以及各種近海魚類。整個蠣岈山奇景引人入勝,不睹不快,可謂“是山非山潮落登山天奇景撲面來,有島無島汐漲離島海上壯觀踏浪去”。在這裡挽起褲腿、赤足於沙灘,海蟹梭行、泥螺纏足、文蛤冒於指間,那份愜意與自得能有幾處尋?
(小提示:每月農曆初一至初六、十六至二十一才能觀看到蠣岈山全景)
2、牡蠣博物館
牡蠣博物館位於蠣岈山海洋生態旅遊區東側海濱,與華夏第一龍橋隔堤相望,現有建築面積200多㎡,內設生物標本廳、海環境監測廳、生物研究室、室內仿海洋環境工作室。館內還羅列了全國各地的牡蠣標本,闡述了牡蠣的生物特性和文化內涵。對遊客進一步了解牡蠣、理解蠣岈山的神奇之處作出了更好的詮釋。同時也提醒大家在開發、遊覽的時候,要更好的對世界稀有、國內獨特的生物寶礁——珍貴的歷史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
3、張公堤
張公堤是民族實業家、清末狀元張謇於光緒27年(1901年)至宣統2年(1910年)率數萬民工,歷時10年圍築的捍海大堤,共圍墾105373畝。古堤在蠣岈山旅遊區內長4.5公里。這裡還有抗日戰爭時期留下的海防碉堡,棧道式的古窯還保存完好。古堤烙下了張謇先生的足跡,見證了狀元的開拓精神,同時也留下了海門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印跡。
4、華夏第一龍橋
華夏第一龍橋從張公堤起始蜿蜒曲伸於大海懷抱之中,橋長1280米、寬4米,它既是遊客通向和了解蠣岈山一座真實的橋樑,同時也是中國龍文化旅遊形象展示的一個舞台,是中國向世界推出的又一具有獨特自然與人文資源價值的精品旅遊目的地。它由橋身、龍頭廣場及附屬建築、龍尾廣場等三部分組成,途中設有3個寬10米的會車點,並設定下橋階梯,滿足遊客落潮後下灘涂遊玩的願望,在離岸1200米處設定1800㎡的龍頭廣場,和長120米的靠船碼頭。遊客漫步在龍橋上眺望蠣岈山,目睹潮漲汐落,放飛心情。
5、董竹君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