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紋沈氏棘魚是一種個體較小的軟骨魚類,化石材料發現於中國重慶市志留紀早期蘭多維列世,特列奇期地層,距今約4.36億年,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關聯完好保存的軟骨魚類化石,使得來自中國的化石成為揭示軟骨魚類起源的決定性證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蠕紋沈氏棘魚
- 拉丁名:Shenacanthus vermiformis
- 分類位置:軟骨魚類
- 產地:中國-重慶-秀山
- 時代:志留紀早期 蘭多維列世 特列奇期,~4.36億年前
- 地層:志留系蘭多維列統特列奇階
蠕紋沈氏棘魚是一種個體較小的軟骨魚類,化石材料發現於中國重慶市志留紀早期蘭多維列世,特列奇期地層,距今約4.36億年,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關聯完好保存的軟骨魚類化石,使得來自中國的化石成為揭示軟骨魚類起源的決定性證據。
蠕紋沈氏棘魚是一種個體較小的軟骨魚類,化石材料發現於中國重慶市志留紀早期蘭多維列世,特列奇期地層,距今約4.36億年,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關聯完好保存的軟骨魚類化石,使得來自中國的化石成為揭示軟骨魚類起源的決定性證據...
蠕紋沈氏棘魚(Shenacanthus vermiformis),屬名Shenacanthus紀念著名作家沈從文,其最著名的小說《邊城》原型在靠近化石發現地的洪安邊城。acanthus是來自希臘文akantha,意為棘刺。種名vermiformis意為“蠕蟲狀的”,指具有蠕蟲狀紋飾的中背片。 形態特徵 沈氏棘魚全長只有3厘米左右。身體呈紡錘形;頭部較小,從吻端...
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中包括最新發現的3種志留紀古魚新屬種:盔甲魚類的靈動土家魚、軟骨魚類的蠕紋沈氏棘魚和盾皮魚類的奇蹟秀山魚。價值意義 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將完整有頜類的化石記錄大大前推了1100萬年,將若干人類身體結構的起源追溯到4.36億年前的化石魚類中。該發現填補了全球志留紀早期有頜類化石記錄的空白,...
最新發現的5種志留紀古魚新屬種的三維藝術復原,從上到下分別為蠕紋沈氏棘魚(Shenacanthus vermiformis)、新塑梵淨山魚(Fanjingshania renovata)、雙列黔齒魚(Qianodus duplicis)、靈動土家魚(Tujiaaspis vividus)和奇蹟秀山魚(Xiushanosteus mirabilis)。這些魚化石的時代分別為4.36億年前和4.39億年前...
新塑梵淨山魚(Fanjingshania renovata)化石材料發現於中國貴州省石阡縣,屬於棘魚形態的軟骨魚類,微體化石和部分關聯保存的骨片提供了軟骨魚類中最早的可靠的形態學和發育學數據,將軟骨魚類確切的可重建身體大致形態化石出現的時間推前了約2000萬年。命名由來 新塑梵淨山魚,屬名Fanjingshania來源於貴州省內距離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