蟼掌突蟾

蟼掌突蟾

蟼掌突蟾(學名:Leptolalax pelodytoides)為鋤足蟾科掌突蟾屬的兩棲動物。產於中國、香港、寮國、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常生活於次生林山溝中、水流小而緩以及兩旁有灌叢的環境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800至16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蟼掌突蟾
  • 拉丁學名:Leptolalax pelodytoide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鋤足蟾科
  • :掌突蟾屬
  • 亞屬:掌突蟾亞屬
形態特徵,生物學資料,種群狀態,分布,
簡介
蟼掌突蟾(學名:Leptolalax pelodytoides)為鋤足蟾科掌突蟾屬的兩棲動物。產於中國、香港、寮國、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常生活於次生林山溝中、水流小而緩以及兩旁有灌叢的環境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800至16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34~35 mm,雌蟾體長46 mm左右。頭較高,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圓,瞳孔縱置;鼓膜圓,有耳柱骨; 上頜齒髮達,無犁骨齒。體背面和體側有圓形或長形小疣粒,多排列成行,肛下方有3~5個淺色疣粒;腹麵皮膚光滑,腋腺淺色,股後腺大於趾端。前肢細弱,內掌突呈橢圓形,位於第一、二指基部下方,幾乎占手掌之半,外掌突甚小;後肢較細,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部; 趾側緣膜較寬,趾間具1/3蹼或略遜。體背部為灰棕色或棕褐色,兩眼間有三角形深色斑;體側及四肢背面色略淺,上臂及脛跗關節部位紅棕色,四肢背面深色橫紋窄而少,股後下方有大而顯著的紫黑色塊斑;咽、胸、腹部為淺色,無斑; 腹側有白色腺體排列成縱行,股部腹面有棕色小斑。第30~34期蝌蚪全長48 mm,頭體長17 mm左右,尾長 約為頭體長的214%; 體背面淺棕色,有不規則的黑棕色斑點,尾部具黑棕色細麻斑;唇齒式為Ⅰ:4+4/3+3:Ⅰ〔雲南景洪市勐養鎮者多為Ⅰ:3+3/2+2(或3+3):Ⅰ〕;唇緣寬,周緣具乳突,僅下唇中央向內凹陷,口角處有副突或無。

生物學資料

該蟾生活于海拔1 300~1 400 m植被繁茂的山區。成體常棲息於流溪旁的石隙、土洞內或落葉下。蝌蚪一般分散棲息於流溪水底或岸邊石縫間,有時也活動於淺水凼的枯枝腐葉下;稍受驚擾後,其尾左右擺動形成水花,並迅速潛入深水石隙或水底落葉間。

種群狀態

中國屬於該蟾的次要分布區,其種群數量較少。受脅 等級: 易危VU。

分布

雲南(景洪勐養); 國外分布於緬甸、泰國、越南、馬來 半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