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掌突蟾,角蟾科掌突蟾屬物種,生活于海拔410~925m植被繁茂的山區流溪兩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島掌突蟾
- 拉丁學名:Leptolalax sangiLathrop, Murphy, Orlov et Ho,1998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兩棲綱
- 目:無尾目
- 亞目:變凹型亞目
- 科:角蟾科
- 屬:掌突蟾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種群狀態,分布,物種辨識,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48~53mm,雌蟾體長57~59mm。頭長大於頭寬,吻端鈍圓,瞳孔縱置;鼓膜圓,有耳柱骨;上頜齒髮達,無犁骨齒。皮膚較粗糙,頭部、背部、體側和四肢背面有許多圓形或長形小疣粒;上眼瞼有顆粒狀疣粒,並延伸到吻棱;腹麵皮膚光滑,腋腺卵圓形,有股後腺,距膝關節較近。前肢較粗壯,前臂及手長約為體長之半,指、趾端球狀,指間無蹼,無關節下瘤,內掌突甚高大,卵圓形,位於第一、二指基部下方,幾乎占手掌之半,外掌突小,略呈三角形;後肢適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左右跟部幾乎重疊,脛長不到體長之半,趾側緣膜弱,在趾基部相連成蹼跡;趾底部膚棱弱;內跖突呈橢圓形;無外跖突。背面淺棕色或灰棕色,兩眼間有深褐色三角斑;背部和上眼瞼外側的疣粒以及顳褶上面均為橘黃色;體側和四肢背面顏色較體背面淺;眼下方有一醒目的褐黑色斑,吻棱和顳褶下方有褐黑色縱線紋;前臂、股部和脛部各有褐色細橫紋5~8條。頭體腹面為淺黃色,無深色斑,腹側有白色腺體排列成縱行,但不明顯;股部腹面肉紅色,有淺灰色小斑點。雄蟾有單咽下內聲囊;無婚墊和婚刺。
生長環境
該蟾生活于海拔410~925m植被繁茂的山區流溪兩旁。成蟾棲於距溪邊1m左右的陸地上或草叢中。
種群狀態
該蟾在中國屬於次要分布區,其種群數量較少。受脅等級:費梁等(2010)建議列為易危VU。
分布
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國外分布於越南北部。
物種辨識
本種與蟼掌突蟾Paramegophrys pelodytoides (Boulenger)相近,兩者的體形較大,胸腹部無斑紋。但本種體形更大,體長48.3-58.9mm;趾側緣膜弱,趾間僅具蹼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