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恙蟲病立克次體引起的一種蟎傳疾病,特點為發熱,出現原發性損傷,斑疹和淋巴腺病.
病因學和流行病學
恙蟲病立克次體在自然界是由生活在森林中和大鼠,田鼠,野鼠等齧齒動物中的恙蟎傳播.人被恙蟎幼蟲叮咬而感染.叢林斑疹傷寒發生在亞太地區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範圍內.在美國也有散發病例,特別發生在去過泰國北部或印度的人中.
症狀,體徵和預後
經6~21天(平均10~12天)的潛伏期,突然出現發熱,頭痛和全身淋巴腺病.發熱時,在恙蟎幼蟲叮咬處常見一焦痂,這一損傷在白人常見,但在東方人少見.損傷開始時為一直徑1cm的紅色硬結,最後變成水泡並破裂,覆蓋以黑色焦痂,且局部淋巴結腫大.在第一周,熱度不斷上升,常達40~40.5℃.頭痛劇烈且常見.發熱後第5~8天,在軀幹部出現斑疹,常擴展到四肢.疹子可迅速消失或變成深色的斑丘疹.發熱第一周可有咳嗽;第二周可出現肺炎.在嚴重病例,脈率增加,血壓下降,譫妄,昏迷和肌抽搐可發生.脾腫大可能存在,間質性心肌炎比在其他立克次體病普遍.病人如不治療,高熱可超過2周,然後在幾天內降至正常.治療者,熱度常在36小時內降下,且恢復迅速順利.
預防
清除灌木叢,用長效殺蟲劑噴灑浸染地區以消滅或降低蟎群.當有接觸可能時,應該使用驅蟎藥劑.
診斷和治療見前述立克次體病的鑑別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