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狹長。頭小,圓錐形。
複眼小而突出,單眼2個。
前胸背板橢圓形,背面隆起如盾,兩側向下伸展,幾乎把前足基節包起。前足特化為粗短結構,基節特短寬,腿節略彎,片狀,脛節很短,三角形,具強端刺,便於開掘。內側有1裂縫為聽器。前翅短,雄蟲能鳴,發音鏡不完善,僅以對角線脈和斜脈為界,形成長三角形室;端網區小,雌蟲產卵器退化。
(1)成蟲:雌成蟲體長45~50毫米,雄成蟲體長39-5毫米。形似
非洲螻蛄,但體黃褐至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1
心臟形紅色斑點。後足脛節背側內緣有棘1個或消失。腹部近圓筒形,背面黑褐色,腹面黃褐色,尾須長約為體長之。
(2)卵:橢圓形。初產時長1.6-1.8,寬1.1~1.3毫米,孵化前長2.4~2.8毫米,寬1.5~1.7毫米。初產時黃白色,後變黃褐色,孵化前呈深灰色。
(3)若蟲:形似成蟲,體較小,初孵時體乳白色,二齡以後變為黃褐色,五六齡後基本與成蟲同色。
生活習性
一般於夜間活動,但氣溫適宜時,白天也可活動。土壤相對濕度為22~27%時,
華北螻蛄為害最重。
土壤乾旱時活動少,為害輕。成蟲有
趨光性。夏秋兩季,當氣溫在18~22℃之間,風速小於1.5米/秒時,夜晚可用燈光誘到大量
螻蛄。螻蛄能倒退疾走,在穴內尤其如此。成蟲和
若蟲均善游泳,母蟲有護卵哺幼習性。若蟲至 4
齡期方可獨立活動。螻蛄的發生與環境有密切關係,常棲息於平原、輕
鹽鹼地以及沿河、
臨海、近湖等低濕地帶,特別是
砂壤土和多腐殖質的地區。
華北螻蛄的生活史較長,2~3年1代,以成蟲和
若蟲在土內築洞越冬,深達1~16米。每洞1蟲,頭向下。次年氣溫上升即開始活動,在地表營成長約10厘米的隧道。非洲螻蛄僅在洞頂壅起一堆虛土或較短的隧道。6~7月是產卵盛期,多產在輕鹽鹼地區向陽、高、乾燥、靠近地埂畦堰處所。卵數十粒或更多,成堆產於15~30厘米深處的卵室內。每蟲一生共產卵80~809粒,平均417粒。卵期10~26天化為若蟲,在10~11月以8~9齡若蟲期越冬,第二年以12~13齡若蟲越冬,第三年以成蟲越冬,第四年6月產卵。
非洲螻蛄在黃淮地區約2年完成1代,長江以南1年1代。產卵習性與
華北螻蛄相似,更趨向於潮濕地區,集中於沿河、池塘和溝渠附近。卵期15~28天。在黃淮地區當年化為
若蟲,以4~7齡若蟲越冬,若蟲共8~9齡,於第二年夏、秋羽化為成蟲越冬,第三年5~6月產卵。
生物學
約3年1代, 若蟲13 齡 ,以成蟲和 8 齡以上的各齡若蟲在 150cm 以上的土中越冬。來年 3-4月當 10cm 深土溫達 8℃ 左右時若蟲開始上升危害, 地面可見長約 10cm 的虛土隧道,4、5月份地面隧道大增即危害盛期; 6月上旬當隧道上出現蟲眼時已開始出窩遷移和交尾產卵, 6月下旬 - 7月中旬為產卵盛期, 8月為產卵末期。越冬成蟲於6-7月間交配,產卵前在土深10-18cm 處作 鴨梨形卵室、上方挖1期20 - 25 天。據北京觀察,各齡若蟲歷期為1至2齡 1-3 天,3齡 5- 10 天, 4齡 8 - 14天,5 至6齡 10 - 15 天, 7齡 15 - 20天,8齡 20- 30天, 9齡以後除越冬若蟲外每齡約需 20 - 30 天,羽化前的最後一齡需 50 - 70 天。
初孵若蟲最初較集中,後分散活動,至秋季達 8 - 9 齡時即入土越冬;第二年春季,越冬
若蟲上升危害,到秋季達 12 - 13 齡時,又入土越冬;第三年春再上升危害, 8月上、中旬開始羽化,入秋即以成蟲越冬。成蟲雖有
趨光性,但體形大飛翔力差,燈下的誘殺率不如
東方螻蛄高。
華北螻蛄在土質疏鬆的
鹽鹼地,沙壤土地發生較多。
該蟲在1中的活動規律和東方螻蛄相似,即當春天氣溫達8 ℃ 時開始活動,秋季低於8 ℃ 時則停止活動;春季隨氣溫上升危害逐漸加重,地溫升至 10 - 13 ℃ 時在地表下形成長條隧道危害幼苗 ;地溫升至20 ℃ 以上時則活動頻繁、進入交尾產卵期 ; 地溫降至 25 ℃ 以下時成、
若蟲開始大量取食積累營養準備越冬,秋播作物受害嚴重 。土壤中大量施用未腐熟的
廄肥、
堆肥,易導致
螻蛄發生,受害較重。當 深 10 - 20cm 處土溫在16 - 20 ℃ 、含水量 22 - 27% 時,有利於螻蛄活動 ; 含水量小於 15% 時, 其活動減弱 ; 所以春、秋有兩個
危害高峰,在雨後和灌溉後常使危害加重。
藥理藥效
性味
鹹,寒。
①《本經》:味鹹,寒。
③《日華子本草》:冷,有毒。
歸經
入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
①《本經》:主難產,出肉中刺,潰癰腫,下
哽噎,解毒,除惡瘡。
②《日華子本草》:治惡瘡,水腫,頭面腫。
④《綱目》: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癧,骨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1.5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或搐鼻。
【注意】氣弱體虛及孕婦均忌服。
【附方】
①治水病腫滿喘促,不得眠臥:
螻蛄五枚,曬令乾,研為末。食前,以暖水調下半錢至一錢,小便通利為效。(《聖惠方》)
③治
石淋,導水:螻蛄七枚,鹽二兩。同於新瓦上鋪蓋
焙乾,研末。溫酒調一錢匕服。(《
本草圖經》)
④治
小便不通:
螻蛄三枚(微妙),苦瓠子三十粒(微炒)。搗細羅為散。每服以冷水調下一錢。(《聖惠方》)
⑤治頸項瘰癧:帶殼螻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於殼內燒過,與肉同研,用紙花貼之。(《救急方》)
⑥治小兒臍風汁出:甘草(炙,銼)、螻蛄(炙焦)各一分。上二味,搗羅為散,摻敷臍中。(《
聖濟總錄》
甘草散)
⑦治緊唇:自死螻蛄,灰,敷之。(《千金方》)⑧治齒牙疼痛:
土狗一個,舊糟裹定,濕紙包煨焦,去糟,研末敷之。(《本事方》)
⑨
水腫病(
腹滿,喘急,不能安臥)。用
螻蛄五枚,
焙乾為末,飯前用開水送服一錢,以小便通暢為效,有人加
甘遂末一錢、商陸汁一匙,忌鹽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螻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錢,立通。又方:用螻蛄一個、
葡萄心七個,搗爛,露一領先,曬乾,共研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螻蛄陰乾,分頭、腹、尾,焙過收存,治上身水腫,用頭末七個;治身體中部水腫,用腹末七個;治下身水腫,用尾末七個,飯前服,酒送下。
⑩
大腹水腫。用螻蛄炙熱,每天吃十個。又方:用
大戟、
芫花、
甘遂、大黃各三錢,共研為末。以
螻蛄七個,加搗爛的蔥,在新瓦上
焙乾,去掉翅足,每個剪作左右兩半。退左側水腫時,即以蟲的左側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藥末二錢,黎明時,用淡竹葉、
天門冬煎激發
調服。三天后,照這種方法服蟲的右側七片。
⑾大小便不通。用螻蛄、
蜣螂各七個,男取蟲頭,女取蟲身,瓦上
焙焦,研為末。以樗皮煎汁送服。極效。
⑿
胞衣不下。用歸螻蛄一個,水煎開二十次,灌入即下。
經濟意義
螻蛄都營地下生活,吃新播的種子,咬食作物根部,對作物幼苗傷害極大,是重要地下害蟲。通常棲息於地下,夜間和清晨在地表下活動。潛行土中,形成隧道,使作物幼根與土壤分離,因失水而枯死。螻蛄食性複雜,為害穀物、蔬菜及樹苗。
非洲螻蛄在南方也為害水稻。台灣螻蛄在台灣為害甘蔗。據國外記載,某些種類還取食其他土棲動物。如
蠐螬、
蚯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