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溪

螺溪

螺溪是一條普通的溪,作為天台的母親河——始豐溪左岸的其中一條支流,螺溪源出石樑鎮磨刀灣,最後在城東湖大壩下游處匯入始豐溪,全長僅15.7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螺溪
  • 所屬水系:天台縣始豐溪
  • 發源地:石樑鎮磨刀灣
  • 河長:15.7 km
螺溪傳教院,歷史背景,重建,高僧迭出,羲寂大師,義通法師,

螺溪傳教院

歷史背景

歷史上“螺溪”已成為一所著名佛教寺院——天台山螺溪傳教院的代稱而名煥史冊,彪炳中華。因傳教院就建在螺溪之西側,從此傳教院被稱為螺溪道場,而開山祖師淨光大師則被稱為螺溪尊者。也許一開始螺溪清澈之水流淌的就是佛源宗泉,而螺溪就是因為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曾將螺螄在此放生而得名。也許有人認為,以中國之大,佛教寺院之多,螺溪傳教院也算不了什麼。其實這種看法是對螺溪傳教院的不了解,螺溪之魅力是說不盡的。
螺溪
螺溪
螺溪鐘靈毓秀,林泉相映,是塊方外寶地。據明代《天台山方外志》記載:“周顯德初年(954),螺溪居民張彥安詣淨光曰:家居里所,陰晦之夕,必有鬼神吟嘯,敲擊鐘鼓之聲,又嘗夢龍游其地,非愚民所居,願以奉師。師往視之,見山水秀異,謂眾曰:此伽藍地也。”因此淨光大師有了在此地創建傳教院的因緣。

重建

螺溪傳教院在明朝晚期時就已荒廢,當地百姓傳說是毀於土石流和山體滑坡。400年來,這片遺址所在的山岙,顯得特別寧靜。2010年夏天,天台宗第四十七代傳法弟子、普陀山淨旻法師來到螺溪傳教院遺址,千載而下,撫今追昔,一種使命感讓淨旻法師有了發起重興螺溪祖庭、再續螺溪往日輝煌的強烈願望。在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重建的藍圖隨即繪就:占地60餘畝,擁有靈山寶殿、阿彌陀殿、天台教藏閣、普賢懺堂、止觀院等18座殿堂樓宇,建築面積14000餘平米。重建後的螺溪傳教院將秉奉四大宗旨:“以文化推動佛化,以學風提振宗風,以修行完善徳行,以高尚引領時尚”;把握七大定位:“文化的殿堂,弘法的講院,共修的道場,聯誼的紐帶,公益的平台,養生的仙境,心靈的家園。”古今交輝,願景可期。
2013年古歷十月初八(11月30日),“天台山螺溪傳教院開山一千零五十周年暨重建奠基典禮”在青山環抱的千年故址隆重召開。當下,淨旻法師志向更加高遠,提出要把螺溪傳教院建設成當代中國佛教四大名院之一的目標。

高僧迭出

羲寂大師

螺溪弘宗傳教,高僧迭出,曾是佛教天台宗中興的一面旗幟。螺溪傳教院始創於北宋乾德二年(964),開山祖師就是佛教天台宗第十五祖、被吳越國王賜號“淨光大師”的羲寂大師(919—987)。羲寂大師來天台山師從清竦大師修習止觀,造詣甚深。深到什麼程度呢?我可以用二件事實來說明。一件是吳越國王有一次閱讀佛典時,遇到一個問題不解,請教天台德韶國師,德韶國師建議他去問羲寂大師,羲寂大師一下子道出教義出處,並且說經過會昌法難和唐末戰亂,天台宗教藏盡失,建議吳越國王派人去日本、高麗訪求。在這裡可以看出,也許德韶國師出於謙虛,也許德韶國師想引見羲寂於吳越國王,但羲寂的佛法素養確實不同凡響,提出的建議也能被國王採納。造詣深得很!第二件事是,高麗國王派出高僧諦觀法師護送天台教藏來華,拜謁羲寂大師,想問難題於羲寂,如羲寂不能答,則奪教藏以回。歷史已無法知道諦觀問了羲寂什麼難題,只記載了這么幾個字:“一見心服並禮為師”。從此諦觀法師追隨羲寂大師十年,並終老螺溪。

義通法師

還有一個高麗王族出身的義通法師也來到螺溪,受教於羲寂門下,後來成為天台宗第十六祖。能讓二位外國高僧欽服並留下來追隨左右,從中可見螺溪尊者的人格魅力和佛學造詣之深不可測。在當時來說,羲寂的佛學修為代表了天台宗的整體水平,而天台宗又是代表了中國佛學界的水平。義通法師後來移居明州(今浙江寧波),創居明州傳教院,以紀念其在天台山螺溪傳教院的難忘時光,並於此培養了天台宗第十七祖四明知禮大師和慈雲遵式大師。若干年後,皇帝賜額,改明州傳教院為“寶雲院”,義通大師也因之史稱“寶雲義通”。得益於朝廷的支持、天台宗教藏的回歸以及台宗大德們的風雲際會,螺溪道場講經傳教氛圍極其濃厚,中外學子云集,高僧紛起迭出,法緣空前,使天台宗在北宋初年得以煥然中興,並在當時的中國佛教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盛極許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