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溪傳教院

螺溪傳教院

螺溪傳教院位於浙江省天台縣赤城街道傳教村祥雲峰下,與隋代古剎國清講寺隔山為鄰。北宋乾德元年(963年) ,由佛教天台宗第十五祖羲寂大師開創於螺溪西岸,在此傳揚天台教觀,故名。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賜額“定慧院”。迄今已有一千零六十年歷史。

螺溪傳教院是宋代天台宗的中興祖庭和中韓日三國天台宗交流基地,時稱“林泉相輝,金碧明媚”“海福田衣,濟濟有眾”,台宗第十六祖寶雲尊者即留學於此。歷史上韓國高僧諦觀於此著成天台宗基礎名著《天台四教儀》。

吳越王錢俶對羲寂大師恭敬有加,賜號“淨光大師”,贈紫衣而執弟子禮,為之擴建院宇,並將從韓國迎回的珍稀台宗文獻安奉於此,一度成為宋代天台宗中心圖書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螺溪傳教院 
  • 地理位置:浙江省天台縣赤城街道傳教村 
  • 宗教:佛教天台宗 
發展歷史,

發展歷史

浙江天台山螺溪傳教院是佛教天台宗中興祖庭之一,在天台宗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天台宗第十五祖淨光羲寂大師(919—987)正式開創於北宋乾德二年(964),迄今洽逢一千零五十周年。
  唐末經安史之亂、會昌法難和浙東裘甫農民起義軍占領國清寺之後,天台宗教籍經典散失殆盡。時轄台州的吳越國忠懿王錢俶篤信佛教,他在研讀唐代永嘉玄覺大師著作《永嘉集》時,遇到不解,請教吳越國國師德韶禪師。德韶國師回答說:“天台山羲寂法師必解此語。”於是錢王召大師進宮請益。大師說,此語出於智者大師的《法華玄義》,可惜自唐末喪亂以來,天台教藏損毀嚴重,眼下只有日本、高麗還有保存,懇請國王設法求取。於是,吳越王遣使十人攜帶親筆信和五十種寶物去日本、高麗訪求天台宗教典。翌年十月,高麗國光宗王派遣高僧諦觀法師護送天台宗教典奉還中囯,臨行前光宗王囑咐:“向中國高僧求解問難,如果不能解答,立即奪回教籍,原物返國。”
  諦觀法師抵達吳越,參訪天台山螺溪傳教院,面見羲寂大師,一見折服,遂拜其為師,留住傳教院十年,終老螺溪。期間編成天台宗著名典籍《天台四教儀》,該書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闡明了智者大師的五時八教判教理論,深受僧俗四眾的歡迎,有“台教關鑰”之譽,名列“天台四書”,至今仍被奉為天台宗入門的必讀教材。
  教藏久失復得,為中國佛教天台宗的傳承與復興提供了根本的文獻保障。此後,淨光羲寂大師在螺溪傳教院大弘天台智者之學,中外僧俗學子如霧擁雲集,使螺溪道場一舉成為台宗弘法重鎮,傳法弟子二百餘人。其中高麗王族出身的寶雲義通大師,承受螺溪法乳,成為天台宗第十六祖。義通大師再傳四明知禮大師為台宗第十七祖,開創了輝煌的天台中興!追根溯源,天台山螺溪傳教院亦成為天台宗中興祖庭之一。太平興國八年(983),吳越王為羲寂大師擴建傳教院,賜額“定慧”,賜號“淨光法師”,並贈紫衣而執弟子禮。從日本、高麗求回的天台宗教典全都賜贈螺溪傳教院。傳教院隨之成為當時中國的天台宗中心圖書館,名垂後世。螺溪傳教院作為天台宗千年名剎,在天台宗發展史上、在中韓日三國文化交流史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浙江正在建設文化大省,重建這樣一座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文化積澱的寺院,必將有利於弘揚浙江特色文化,有利於加強中韓日三國的文化交流,也有利於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時值盛世,佛日增輝。2013年在原址隆重舉行了“天台山螺溪傳教院開山一乾零五十周年暨重建奠基典禮”,由天台宗第四十七代傳人淨旻法師主導規劃設計,並傾力籌資督造,於2014年5月開工復建,再現“唐風宋韻”的古剎風貌,營造中華唐風藝術精品和佛教中國化的樣板叢林。
時至今日,國運昌隆,佛日增輝,一座占地70餘畝,建築風格彰顯“唐風宋韻”的螺溪傳教院開始在千年故址上規劃重建了。
  規劃中的傳教院計有山門、定慧門、靈山寶殿、阿彌陀殿、止觀院、天台教藏閣、普賢懺堂、祖堂、鐘樓、轉輪藏、法華樓、庫院樓、文教法喜樓、山居會館等十八項主體建築,建築面積14000餘平方米。松山藕池,粉牆黛瓦,處處彰顯“宋韻伽藍,書香寺院”的獨特魅力。
  在台州市天台縣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螺溪道場的重建大業眾緣漸備,唯待東風。仰盼十方善信見義疏財,同伸樂助,匯涓流而成福海,聚金沙以成須彌,施有盡之財帛,鑄無盡之功德,利在當世,澤及後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