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物特性,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雌
體長3.5-4毫米。體色變化很大,大部分個體赤褐色,單眼區、複眼,上顎齒、觸角背面、後胸、並胸腹節(除前側角黃褐色)、腹部第一、二背板中央近四方形的斑紋、第三或第三、四背板中央的2個小斑(或合為一)和爪及產卵管鞘均黑色或黑褐色。個別完全無黑斑。翅透明,具紫色閃光;翅痣淡黃色,翅脈淡褐色。頭、奔局蒸腳胸部光滑,具細毛;上顎與唇基間有近圓形的口窩,無後頭脊;中胸盾縱溝伸至後緣中央,溝的後半段生有長毛;並胸腹節兩側光滑,中央有粗隆線。腹部第一背板梯形,後半中部隆起,且有皺紋;第二背板中央亦匙姜戒有粗皺。產卵管鞘稍短於後足脛節。
雄
繭圓筒形,長4-6.5毫米,雌蜂的繭較大,灰黃凝洪符色或淡黃褐色;質地堅韌。一般10個小繭,多達15個小繭緊密地結成一條排於稻莖內;小繭難以分開。
生物特性
該種寄生白榆樂於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和二點螟(粟灰螟),據記載亦寄生於稻螟蛉和紅鈴蟲。該蜂在江蘇、浙江是稻螟最常見的寄生蜂。蜂產卵子螟蟲幼蟲體表,孵化後即在體外取食。在浙江,虹挨戒6月份幼蟲期為4-5天,成長幼蟲淡綠色,體長7-8毫米,體表多疣狀突起,結繭至羽化7天,未給食時壽命為6-7天,一螟蟲上羽化蜂數,最多15頭,最少7頭,平均10.75頭。在稻樁內結繭越冬,繭內蟲期尚不明。在浙江東陽3月16日即見成蟲,在杭州一般於4月上中旬羽化,羽化後旋即尋找寄主寄生。因此,在稻樁內的鑽朵越冬代螟蟲的寄生率很低,而轉株到大、小麥田的二化螟和大螟幼蟲上則高得多,可達到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