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膾,古時壯族民間風味食品。流行於廣西山區壯族民間。製法:將山林中撿回的大蝸牛,用煮開的米湯燙死,把蝸牛肉取出,去內臟、洗淨,用竹刀將蝸牛肉切成細片,加油、鹽、蔥、姜等調料,入鍋炒熟,即可進食。其味鮮美脆嫩,且富有營養,為宴席佳肴。此餚見於史載已有千餘年之久。唐人張鷟《朝野僉載》即提及嶺南“峒中”有“蝸牛膾”。明末鄺露在《赤雅》及清初檀萃在《說蠻》中,更明確指出:廣西“僮人”嗜食“蝸牛膾”,並載:廣西山林中出產的蝸牛很大,其“殼可容升”,其“角大如指”。到近現代,因人口猛增和原始森林近被破壞,蝸牛減少,此種食品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