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文
蜀山湖開掘於明朝,是白英“南旺分水”後建的濟漕運的“水櫃”。湖面積9999頃,堤長100多里,與古
運河水壤相連,西接南旺湖,北望梁山八百里水泊,南俯十二連窪和馬場湖。葦海菱盪,水豐魚肥,煙波浩淼,氣象萬千。
據明萬曆戊申年始編《汶上縣誌·方域志》載:“邑之湖為南旺即古之大野澤也。中為長堤。漕渠貫之,劃而為三,在漕渠之西曰西湖,其東曰蜀山湖周圍65里,水漲出長溝減水閘入馬坊湖”,因湖中有蜀山而名。
解放後,由於1957年和1964年兩次大水災,後經政府治水還田,蜀山湖退水還耕。在上世紀70年代,長溝人民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為擴田整地,將蜀山湖30多華里的南大堤全部平掉,改為耕地。但在曹林村北尚有原湖堤殘存。
民謠村莊
鷹張的鷹,邵莊的綆。
付溝的泥腿扒,莊戶的小罩子一把風。
後陳的會罱魚,劉莊的淜大星。
太平莊的張卡子,小店子絲網亂鬨鬨。
辛莊的推蝦網,寺前鋪的搬大罾。
這是蜀山湖沿岸以捕魚為生的漁民的民間歌謠。
蜀山湖沿湖村莊很多:長溝、回林、楊胡李、後陳、曹林、後劉、翟趙付、大分崔、黨莊、蘇橋、胡坑、江莊、付溝、英張、邵莊、牛村、小店子、辛莊、太平莊、莊戶、寺前鋪等,村民均“靠水吃水”,以打漁為生。其中湖內的劉莊人,更是捕魚撈蝦的能手。從前人們戲謔劉莊:“四面環水,一面朝天。多吃魚蝦,少見人煙。”劉莊人自己也說:“打一千,罵一萬,幹了篙頭斷了飯。”
蜀山湖裡的劉莊,想當年是個很美麗的地方,有碑文為證:“北接汶壤,南通洞庭。東貫泰山之勝氣,西映運河而盤桓”。萬頃碧波洶湧,十里濁浪排空。蜀山風光於水底,四時之色於人間。
劉莊村內有一五聖廟,院中古槐蔭地,垂柳依依,四外野荷林立,葦蒿處處,蘆荻繚繞,水草叢生。觀不盡的蘭菱芡實,聽不完的鶴唳鷗鳴。炊煙掛夕陽,漁歌唱晚舟。五聖廟廟門兩側有碑文唱道:仙壇依綠水朝霞煙里開福地,幽苑絕紅麈湖山光中藏洞天。
蜀山湖剿匪記
1946年1月,
濟寧第一次解放後,殘餘兵匪、特務和惡霸紛紛出逃。竄至微波蕩漾、蘆葦叢生的蜀山湖一帶的共有十多股,700餘人。他們搶劫商民,勒索財物,綁架、暗殺共產黨員,殘害無辜百姓,擾亂社會治安,破壞農耕生產。雖然經過冀魯豫第七軍分區和縣大隊的集中清剿,但仍未能徹底消滅。5月,匪首惡棍陳德山從濟南秘密潛回濟寧,網羅殘部,組織“黑殺團”,破壞黨的基層政權和民眾工作,致使反動勢力更加囂張,人民生活一天不得安寧。
為震懾敵膽,保民平安,1946年5月15日,蜀山特區工作委員會成立。針對敵情,在特區工委路忠的領導下,積極配合人民解放軍清剿盤踞在蜀山湖一帶的土匪、特務。特區工委轄運河、湖南、湖東、湖北四個分委。特區在軍分區十九團和鄰縣革命武裝的配合下採取軍事打擊與政治攻勢相結合的方法,摧垮了大股土匪,開闢了湖東區,控制了湖南區,同時開展減租減息,除奸鏟霸的鬥爭,蜀山湖一帶出現了平安祥和的新局面。先後有41個村莊建立了農會,21個村莊建立了民兵組織。6月下旬,剿匪部隊大部調出。分散隱藏的土匪、特務和惡霸乘機猖狂報復,捲土重來。十天左右,暗殺20多名革命積極分子。特區工委針對敵人的破壞活動,發動民眾,自衛聯防,展開了積極的對敵武裝鬥爭。
1946年7月底,根據情報獲悉,陳德山帶領一百餘人躲藏在蜀山湖孤島劉莊村。濟寧縣大隊,公安機關於8月1日下午,配合冀魯豫軍分區十九團一部從濟寧出發,冒雨乘船40餘只出兵蜀山湖,迅速包圍匪巢。激戰一個多小時,擊斃匪徒30餘人,俘獲60餘人,繳獲長槍70餘支,短槍8支,解救被綁架的農會會員20餘人。匪首陳德山及零星殘匪乘夜黑逃遁。直至1951年2月,公安機關在哈爾濱一帶將陳德山抓獲,並押解濟寧處決。
1946年9月,國民黨重占濟寧。特區工委併入濟北縣,濟北縣黨政機關和武裝人員撒至蜀山湖一帶開展游擊鬥爭,發動民眾一手拿槍,一手分田,開展土地改革和保家保田運動,並領導縣大隊多次擊潰出城騷擾之敵。
1947年7月12日,國民黨重兵進攻蜀山湖解放區,濟北縣委被迫轉移。12月濟北縣委率縣大隊返回,向老運河一帶的敵人主動出擊,騷擾駐城敵兵,摸排土匪惡霸,振奮了士氣,提高了對敵鬥爭的勝利信心,打開了對敵鬥爭的反攻新局面。
1948年7月,濟寧第二次解放,樹倒猢猻散,潰散的國民黨軍殘部結股為匪,與國民黨安插的武裝特務相勾結,妖言惑眾,擾亂民心,危害政權。12月在剿匪指揮部的指揮下,在濟寧北湖(含蜀山湖)一帶清剿武裝匪特,逮捕了土匪頭子邵士康、吳大香等二十餘名匪特,致使蜀山湖一帶兵匪無蹤,人民安寧。
旅遊看點
面積近二千頃的蜀山湖,湖面蒼天闊水,物產豐富,蜀山和蜀山寺屹立在碧波蕩漾的湖中,具有神奇色彩。
傳說中蜀山為古代三大山之一,狀如蘑菇,占地20畝,山上百花爭妍、蒼松翠柏、曲經通幽、柳底蔦轉、花間蝶飛、山水相映、千古風雅萬種情。
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燦爛文化吸引了歷代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商賈遊人。
蜀山寺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傳說是有南方一富家舉子進京應試,自恃才情出眾,離家前曾向同窗誇下海口,不料三榜出示,名落孫山,無顏返鄉,見蜀山清靜宜人,把所帶銀票兌出銀兩,在此建寺出家。
顏體鎦金的“蜀山寺”,匾額高懸在門樓上,面南而立,朱漆圓釘大門,虎頭門環,兩塊漢白玉門枕玲瓏剔透,雕刻精細。寺院內翠竹亭立,柳暗花明。主建築為三十殿堂“聖母殿、釋迦牟尼殿、宗魯堂”。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蜀山雖小,但由於其屹立在風光優美的蜀山湖中,又有香火盛旺的蜀山寺和名聲廣遠的蜀山會,宛如海市蜃樓,勝過世外桃源,故而久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