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勝景

1932年,黃賓虹應四川藝術專科學校講學之請,赴川並居住一年,開啟了他的巴蜀之游。當時他已年屆六十九歲高齡,卻因對元畫中“以屋宇林壑層巒疊嶂勝”的巴蜀山水神往已久,而不畏路途之艱、時局之亂,毅然西行入蜀。蜀游恰巧發生在黃賓虹古稀變法的關鍵時刻,煙雨朦朧的巴山蜀水,對黃賓虹藝術風格之變化可謂影響深遠。

此幅《蜀中勝景》在題詞中提到:拆股漏痕之法入畫中。拆股漏痕本為“折釵股,屋漏痕。”乃是書法之道,黃賓虹將其轉為畫法之道。正所謂“以書入畫”之道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蜀中勝景
  • 尺寸:75×37cm
  • 鈐印:黃賓虹、沐雨樓、楊仁愷璽
  • 作者黃賓虹 
畫作簡介,作品欣賞,畫家簡介,

畫作簡介

蜀中勝景》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黃賓虹 的作品。
《蜀中勝景》的尺寸為:75×37cm。鈐印:黃賓虹、沐雨樓、楊仁愷璽
款識:釵股漏痕之法參入畫中,蜀游蓬溪道上偶寫其概,賓虹。
題跋:黃賓虹入蜀游蓬溪道中寫生妙品見安徽出版社圖冊中,癸未春溪仁愷題。

作品欣賞

1932年,黃賓虹應四川藝術專科學校講學之請,赴川並居住一年,開啟了他的巴蜀之游。當時他已年屆六十九歲高齡,卻因對元畫中“以屋宇林壑層巒疊嶂勝”的巴蜀山水神往已久,而不畏路途之艱、時局之亂,毅然西行入蜀。蜀游恰巧發生在黃賓虹古稀變法的關鍵時刻,煙雨朦朧的巴山蜀水,對黃賓虹藝術風格之變化可謂影響深遠。
此幅《蜀中勝景》在題詞中提到:拆股漏痕之法入畫中。拆股漏痕本為“折釵股,屋漏痕。”乃是書法之道,黃賓虹將其轉為畫法之道。正所謂“以書入畫”之道也。
黃賓虹畫語,“凡畫山,其轉折處,欲其圓而氣厚也,故吾以懷素草書折釵股之法行之。”,“折釵股”指筆畫在轉折時筆毫平鋪,鋒正圓而不扭曲,如釵股一樣,雖經彎曲而其體仍圓。黃賓虹把書法的“折釵股”理解為國畫的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如折釵股”。
“屋漏痕” 比喻用筆如破屋壁間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似斷非連。南宋姜夔《續書譜》稱:“屋漏痕者,欲其無起止之跡。”黃賓虹用此法理解為國畫的運筆要含蓄,要有回顧,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誕獷野,“如屋漏痕”。
此幅《蜀中勝景》勾勒山石輪廓之處,用以“折釵股”法,起承轉合恰似書法中橫豎撇捺,圓潤而氣厚,頗具立體感。而描寫山石肌理,樹木紋路之處,則採用“屋漏痕”法,其線若有若無,粗細有致,反覆皴擦後,使畫面極具質感。蒼翠潤澤的巴山蜀水,由畫面中氤氳而生。
此作品上,除有黃賓虹印以外,另有沐雨樓、楊仁愷璽兩枚鑑藏印及一段跋文。楊仁愷有齋名曰沐雨樓。1941年楊仁愷執教重慶私立敬業高級專科商業學校、長江音樂高等專科學校,時任《文物》雜誌顧問。抗戰時期,楊仁愷移居重慶,和當時在重慶的黃賓虹接觸頻繁,受益頗多。2003年,當楊仁愷先生再從安徽出版社圖冊中看到此幅《蜀中勝景》時,已走過了70餘年的光陰。楊老先生不由感慨,題此跋文。

畫家簡介

黃賓虹(1865年-1955年),現代傑出國畫大師。原名懋質,名質,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浙江金華。幼喜繪畫,課餘之暇,兼習篆刻。6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1887年赴揚州,從鄭珊學山水,從陳崇光(若木)學花鳥。
在中國近現代畫壇上,黃賓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畫家。其畫風與豐富多變的筆墨,蘊涵著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與自然內美的美學取向。幾十年來,黃賓虹的繪畫一直受到美術界的廣泛關注,並逐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影響著當今中國畫壇。
黃賓虹的繪畫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效應已顯示出來,而其藝術價值的顯現,又是全方位的。除山水畫外,花鳥畫也境界不凡,書法成就更不能等閒視之;他還有著自己的畫學理論建構;其金石篆刻、文字學、考古學也頗有建樹。黃賓虹的確是一位“不能僅以畫史目之”的學者型藝術家。由於黃賓虹在美術史上的突出貢獻,在他90歲壽辰的時候,被國家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