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蛙紋
- 範疇:繪畫或刻畫
- 題材:蛙類動物
- 起源:蛙神崇拜
- 考古發現:半山和馬場文化的彩陶
- 象徵:部落圖騰,免於災禍
以蛙類動物為題材,用繪畫或刻劃方法加以簡化、變形,成為裝飾圖案。這些蛙紋的身體結構大體相同,但表現與裝飾手法各不相同,其風格均顯示了所處時代的烙印。它們之間...
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圖案中,蛙的圖樣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裝飾紋樣。1972 年在陝西臨潼姜寨遺址的半坡期遺存中,曾出土了一件非常精美的蛙紋彩陶盆,其中與蛙紋相...
戰國蛙紋匜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圖集 戰國蛙紋匜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8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碧海風...
蛙紋鉞是1975年陝西城固縣五郎廟出土。長20厘米,刃寬15.7厘米。...... 圖集 蛙紋鉞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6次歷史版本 最近...
在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彩陶中曾發現過蛙紋,但蛙紋的形象比較稚拙簡單。 馬家窯類型彩陶的自然形動物紋樣中,蛙紋的形象較多。早期的蛙紋多以粗壯的弧線造型。頭部...
該壺紅色,泥質小口鼓腹,1982年出土於甘肅秦安大地灣道遺址第九發掘區八二0房址中,時代屬大地灣仰韻文化晚期。臥蛙繪在陶壺上腹和中腹部,黑彩,因器物不完整,...
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最早發現於馬家窯遺址而得名,年代約為距今5000年—4000年。而有專家考證,跨度近2500年的馬家窯蛙紋彩陶,向人們揭示了蛙...
新石器馬家窯文化(約公元前3190—前1715年)高33㎝,口徑9.3㎝,底徑10.5cm。 泥質黃陶。圓體。侈口,短頸,鼓腹,雙環形小耳,小平足。口沿至上腹部繪黑彩紋,...
此展品為馬家窯文化文物。通高24厘米。器型優美,短頸、侈口、高圈足。頸部有雙耳。罐體繪大旋渦紋,旋渦內繪變體蛙紋,口沿內側繪波浪紋,動感十足。該罐繪有白...
.蛙紋彩陶罐 新石器時期 甘肅Painted Pottery Bowl with Frog Pattern Neolithic Age Gansu...
名稱:戰國蛙紋瓦當 時代:戰國 質地:陶 尺寸:口徑14.4公分。 出土地點:陝西省鳳翔雍城遺址。 簡介:該瓦當(虎紋)呈圓形,有邊輪。正面有一爬行中青蛙的形狀,雙目...
彩陶蛙紋罐:青海省柳灣出土,青海省彩陶中心藏。...... 彩陶蛙紋罐:青海省柳灣出土,青海省彩陶中心藏。彩陶蛙紋罐(馬廠類型)高52厘米,口徑19厘米,青海省柳灣...
蛙神,是古羌族人眼裡的保護神、精靈。古羌族先民注意到青蛙的叫聲與風雨的到來有著很大聯繫,認為青蛙是祈雨、抗洪的神物,於是將青蛙作為圖騰來崇拜。...
罐泥質紅陶,口外侈,薄唇,球形腹,小平底,腹部兩側有豎耳。於橙紅色陶衣上繪黑彩變形蛙紋。彩繪線條流暢,富於變化,與造型協調一致。...
織錦。織品,即表、里經互換顯花。造型古樸稚拙。魚蛙紋在新石器時期中國的彩陶文化中十分流行,在漢錦中較少見。 ...
馬家窯文化彩陶蛙紋壺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陶器。...... 馬家窯文化彩陶蛙紋壺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陶器。中文名稱 馬家窯文化彩陶蛙紋壺 館藏地點 北京故宮博物院 ...
小撇口、削肩、鼓腹、平底。器身呈棕紅色,為泥質灰陶,口沿與腹部以紅黑雙色彩繪蛙紋圖像,紋飾連續、清晰,雖有氧化褪色,但總體彩繪尚保存完好未有脫落,大器型...
銅尊呈圓形,腹部外突,頸及器腹飾有4組以雲雷紋為底的雙蛇蛙紋。雙蛇與蛙採用浮雕方式、花紋生動。銅尊的器型與中原銅尊相似,但裝飾圖紋卻具有獨特的地方...
常見的馬廠型彩陶的裝飾紋樣有折線紋、回紋,而以人形紋(或稱蛙紋)最有特色。有人認為這是作播種狀的“人格化的神靈”。這種紋樣不同時期的表現也不同,大體...
神人紋,最初出現在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上,延續時間很長。始見於馬家窯類型中、晚期,是半山和馬廠類型彩陶中最具特徵性的紋飾。也有學者把神人紋稱為蛙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