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尾草(禾本科蛇尾草屬植物)

蛇尾草(禾本科蛇尾草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蛇尾草(學名:Ophiuros exaltatus),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多生長於山坡草地。分布於廣東、廣西;印度,馬來西亞及大洋洲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蛇尾草
  • 拉丁學名:Ophiuros exaltatus
  • :植物界
  • :種子植物門
  • 亞門:被子植物亞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莎草目
  • :禾本科
  • :高粱族、筒軸茅亞族
  • :蛇尾草屬
  • 分布區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稈較硬,高1-2米。葉片條狀披針形,寬1-1. 5厘米。總狀花序單生於莖頂,圓柱形,細長,長達12厘米,粗約1.2毫米;穗軸粗厚,逐節斷落;小穗成對生於各節;有柄小穗完全退化;無柄小穗互動排列於穗軸的兩側並嵌生於穗軸節間與小穗柄癒合而成的凹穴中,長約3毫米,含2小花,僅第二小花結實;第一穎厚革質,光滑或有四行微小淺穴,成熟後先端稍外反。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廣東廣西;印度,馬來西亞及大洋洲也有。

主要價值

【藥 名】:蛇尾草
【來 源】:為雙子葉多年生草本,蘭科植物蛇尾草的塊根及全草。花呈藍紫色,形似中藥鴨拓草,花蕊呈絮狀,葉狹長呈披針形,葉互生.鱗莖呈黃色、紫色和綠色,形似川貝,多扁平。株高10-50cm.廣泛分布於海拔1000~3000米的高山草甸中,秋末挖采。
【功 效】:補腎強筋、潤肺抗癆、養血止血。
【主 治】:用於跌打損傷、筋骨勞傷等。本品甜平,入肝腎二經,能補腎強筋,故主治之。用於肺結核、虛勞。能補肝腎並潤肺。用於刀傷出血、貧血兩眼昏花等。
【性味歸經】:甘,平,腎、肝、肺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外用:適量,搗敷。
【別 名】:叉唇角盤蘭(《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蛇含草、雞心貝母(昆明)、人頭七(陝西)、土貝母(滇東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至雲南、西藏、廣西、台灣。
【拉丁名】:蛇尾草 Herminium Lanceum (Thunb. ) Vuijk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單方驗方】
1、治感冒發熱、咳血、熱咳、肝炎:蛇尾草15克,水煎服。
2、治膀胱炎:蛇尾草30克,珠仔草、白花蛇舌草各15克,水煎服。
3、治赤眼:蛇尾草、葉下紅各30克,水煎服。鮮品搗爛敷患眼。
4、治喉炎:鮮品蛇尾草搗爛加糖含服。
5、治跌打腫痛:蛇尾草、欣扁擔、石仙桃各適量,搗爛敷患處。
6、治大瘡腫痛:蛇尾草90克,土牛膝、田茨各60克,搗爛敷患處。
7、治眼熱紅腫:蛇尾草、葉下紅各30克,玉帶藤15克,冰片少許,搗爛敷患處。
8、治瘡瘍腫毒:鮮蛇尾草適量捶爛和紅糖敷患處。
本品內服常用量生品30-60克,乾品10-15克。外用適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