蚼

蚼,古書上說的一種食人的獸。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蚼
  • 拼音:gǒu
  •  注音: ㄍㄡˇ
  • 繁體字:蚼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漢語字典,音韻參考,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造字法:
簡體部首:蟲 蚼的部首筆畫:6 總筆畫:11
筆順:豎折橫豎橫捺撇折豎折橫
五筆86:JQKG
五筆98:JQKG
五行:木
UniCode:U+86BC
四角號碼:57120
倉頡:LIPR
GBK編碼:CD6D
規範漢字編號:

基本解釋

gǒu ㄍㄡˇ
◎ 〔蚼犬〕古書上說的一種食人的獸。

漢語字典

[①][qú]
[《廣韻》其俱切,平虞,羣。]
[《廣韻》呼後切,上厚,曉。]
(1)見“蚼蛆”。
(2)見“蚼蟓”。
[②][gǒu]
[《集韻》舉後切,上厚,見。]
神話中的獸名。

音韻參考

[廣 韻]:其俱切,上平10虞,qú,遇合三平虞群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中】【蟲字部】蚼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5
《集韻》舉後切,音苟。《說文》北方有蚼犬,食人。
又恭於切,音拘。蚼蛘,蚍蜉也。《博雅》蚍蜉,齊、魯之閒謂之蚼蟓,梁、益之閒謂之元蚼。《郭注》音駒。
又權於切,音劬。原蠶,其蛹蝰蚼。
又《唐韻》呼後切,音吼。義與蚍蜉同。 或作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