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四村

蚝四村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位於沙井街道西北部,距沙井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共和村沙四村沙三村德豐圍村。1992年,蚝業大隊根據自願原則,將村民按蚝業養殖和農業種植進行分配,其中願意從事蚝業養殖的村民分配至蚝一村、蚝二村、蚝三村和蚝四村,願意從事農業種植的分配至沙一村、沙二村、沙三村和沙四村,蚝四村由此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蚝四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地區
  • 地理位置: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
  • 車牌代碼:粵B
歷史沿革,經濟,人口,歷史文化,村民姓氏,地方方言,傳統建築,地方習俗,本地美食,公共設施,

歷史沿革

宋元至明萬曆元年(1573年),屬東莞縣;明萬曆元年至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松崗、沙井、新橋、雍睦、鳳凰聯鄉;1951年,屬寶安縣第四區沙井鄉;1958年10月,屬超美公社;1959年,屬沙井公社蚝業大隊;1959年,屬西海蚝業公社;1961年,屬沙井公社蚝業大隊;1979年1月,屬深圳市沙井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沙井公社;1983年7月,屬寶安縣沙井區蚝業鄉;1986年10月,屬沙井鎮蚝四行政村;1993年1月,屬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2004年,屬沙井街道蚝四社區。

經濟

傳統經濟為養殖沙井蚝。1980年以後,傳統養蚝業逐漸解體,蚝田污染嚴重,生產日漸式微。而今沙井蚝的異地養殖已獲成功。改革開放後,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集體經濟分紅、金融投資。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1386人,其中男性640人,女性746人;80歲以上98人,最年長者92歲(女)。非戶籍外來人口約38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約12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3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菲律賓和英國。

歷史文化

村民姓氏

居民以陳姓為主。

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建築

該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入門為廚房,接著是天井,過了天井是正房,正房後部是臥室,臥室有樓廊。三合土牆,房頂以杉木為梁、桁、桷。以天井、明瓦和牆上開一小窗採光,臥室光線很暗。20世紀80年代以後,傳統民居被拆,新建樓房。
龍津石塔位於蚝四社區橋東五巷。建於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俗稱花塔公。石塔構件用粗砂岩雕鑿而成,採用圓刀法雕鑿。塔座平面是方形,長、寬均為0.56米,高0.29米。須彌座四角浮雕竹節角柱,正面刻寶相花萬字。塔身為正方形,長、寬均為0.44米,高0.6米,正面有弧形佛龕,龕內浮雕半身佛像。佛像形貌為螺髻,長圓形臉,突眼,高鼻,小口,雙耳垂肩,平胸細腹,身披袈裟,所結手印相傳為初佛光澤真言手印,神態慈祥逼真。塔身左右兩面亦有弧形龕。左龕的上部有雙手合十圖像。右龕的上部為寶劍手,下刻陰文四行十六字初佛光澤真言。因年久風化,經文字跡模糊不清。1984年,當地民眾在原塔基前重建塔座,將塔身等安放在塔座上。其側放一葫蘆形砂岩構件,疑為原塔頂。2015年龍津石塔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習俗

每年農曆九月十三祭祖日,陳氏族人前往陳朝舉墓進行祭拜。

本地美食

特色傳統食品有炒米餅(主要作為年貨)。

公共設施

沙井大街經過該村。1965年通電,1981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83年通自來水,1986年通電話,20世紀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蚝四公園、星光老年之家和蚝四社區閱覽室(藏書1.5萬冊)。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