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學院

蚌埠學院

蚌埠學院(Bengbu University)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一所以工為主,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藝術學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本科院校。學校於2004年在蚌埠高等專科學校蚌埠教育學院蚌埠職工大學合併籌建更名升本為蚌埠學院。

學校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截至2016年9月,該校有龍子湖、張公山兩個校區,占地1300餘畝,已建成校舍總面積28.99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03億元,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11292餘座,館藏紙質圖書207餘萬冊;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

基本介紹

  • 所屬地區:中國 安徽 蚌埠
  • 主管部門:安徽省
  • 學校官網http://www.bbc.edu.cn
  • 中文名:蚌埠學院
  • 英文名:Bengbu University
  • 簡稱:蚌院(BBU)
  • 創辦時間:1976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類
  • 屬性:省屬普通本科院校
    地方套用型高水平大學
  • 現任校長施光躍
  • 知名校友:高鴻鈞
  • 校訓:篤學 重行 修德 立才
  • 主要院系:機械與車輛工程系、生物與食品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文學與教育系等
  • 學校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曹山路1866號
  • 學校代碼:11305
  • 主要獎項: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
    安徽省教育系統文明單位、全國高校教師網路培訓工作先進集體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發展,建校前身,合併建校,辦學條件,系部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現任領導,校園文化,

歷史發展

建校前身

  • 蚌埠高等專科學校
蚌埠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為蚌埠食品工業專科學校和蚌埠聯合大學。原蚌埠食品工業專科學校於1984年6月創辦,附設在蚌埠聯合大學內,招收1個班;1985年,遷至蚌埠教育學院院內,招生、教學由教育學院統一管理。原蚌埠聯合大學創建於1984年6月,屬市轄高校,初辦時以東風四街國小為校址,於1985年11月在曹山腳下建新校,占地45畝。1990年6月6日兩校合併為蚌埠高等專科學校。
  • 蚌埠教育學院
該校創辦於1978年,始稱安徽大學蚌埠師範專科班,招收中文、數學、物理3個班,學生109人,時隔不久改稱安徽師範大學蚌埠師範專科班。嗣後,1979年9月改名為安徽師範大學蚌埠師範專科學校,1980年8月改稱蚌埠教師進修學院,1982年改稱蚌埠教育學院。
1983年秋,招收三年制在職業餘進修學員100名,另招收業餘走讀形式的中文、數學兩個專業函授學員2378名,並分別在蚌埠、淮北、宿縣、滁縣設19個教學點。1984年秋,曾為新疆、甘肅兩省代培訓學員82名。
  • 蚌埠職工大學
蚌埠職工大學是1997年9月8日經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原蚌埠職工大學、安徽廣播電視大學蚌埠分校、蚌埠機械職工大學合併成立的一所新型的綜合類的成人高校,與安徽電大蚌埠分校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辦學機制。
原蚌埠職工大學於1984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成立;原蚌埠機械職工大學前身是市重工業局“七·二一”大學,於1982年籌建為市重工業局職工大學,1985年4月經安徽省政府批准,改為市機械職工大學;原安徽廣播電視大學蚌埠分校成立於1979年2月。

合併建校

2002年4月,省教育廳、蚌埠市委、市政府經過研究,決定將蚌埠高等專科學校、蚌埠教育學院、蚌埠職工大學三校合併。
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在蚌埠高等專科學校、蚌埠教育學院、蚌埠職工大學的基礎上籌建蚌埠學院,籌建期為兩年。
2007年3月19日,教育部正式發文同意在蚌埠高等專科學校、蚌埠教育學院、蚌埠職工大學合併基礎上正式設立蚌埠學院,同時撤銷蚌埠高等專科學校、蚌埠教育學院、蚌埠職工大學的建制。

辦學條件

系部專業


蚌埠學院現有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現代藝術中心)、外國語學院、文學與教育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教學部13個二級學院(教學部),另設有安徽開放大學蚌埠分校(含安徽廣播電視大學蚌埠分校、繼續教育學院),開設本科專業51個,其中省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2個、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6個、省級首批人才創新試驗區專業2個;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教育學、醫學、經濟學八大學科門類,其中工科專業28個,形成了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與區域行業產業發展契合度較高的學科專業體系。全日制在校生約15000人。
教學樓教學樓

師資力量

蚌埠學院現有教職工883人,其中專任教師665人,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教師203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490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省模範教師、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勞動模範10餘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教學名師10人,省級教壇新秀17人,柔性引進高端人才7人。2016年學校獲批安徽省首批編制周轉池試點高校,蚌埠學院人才工作相關經驗曾被《教育部簡報》專題報導,蚌埠學院連續多年榮獲“全國高校教師網路培訓工作先進集體”“安徽省高校教師培訓工作先進集體”。

教學建設

2009年以來至今(截至2016年9月),該校建有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9個,省級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試驗區1個,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畫6個,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3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5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大學生創客實驗室1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名師工作室2個,省級套用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中心1個,省級精品開放課程11門,省級大規模線上開放示範課程3門(MOOCS)。
目前,擁有省級教學名師8名,省級教壇新秀14名,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24項,省級教學成果推廣項目1項。
  •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食品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生物工程、交通運輸
  • 省級精品課程
本科:線性代數、數字電子技術、寫作、C++面向對象程式設計、高等數學
專科:包裝設計、物業管理、會計學原理
  • 合作共建省級本科精品課程(括弧中為共建單位)
蚌埠學院申報:電力電子技術(合肥工業大學)、工程圖學(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安徽財經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申報:計量經濟學(蚌埠學院)、微生物學(蚌埠學院)、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蚌埠學院)
  •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食品發酵類示範實習實訓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9月,該校設有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與企業聯合共建省級技術研發中心2個、市級技術研發中心和服務平台1個。
另外還建有機械設計工程研究所、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所、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微生物工程與技術研究所、環境污染物控制與生物修復研究所、蚌埠學院化工套用技術開發研究所、套用數學研究所、工控技術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所、皖北地區經濟發展研究所、套用法學研究所、國際問題研究所、科技哲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音樂研究所、淮河流域民間音樂研究所、花鼓燈演藝實踐與研究中心、書法研究所、成人高等教育研究所、玉文化研究中心等21個研究機構。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4月,該校承擔了省級科研項目200餘項,與有關企業簽訂在研項目180餘項,發表論文2100餘篇,其中SCI、EI、CSSCI收錄180餘篇,主編(參編)教材、出版專著120部。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9月,圖書館館藏圖書總量210多萬冊,其中紙質圖書總量124多萬冊,電子圖書總量87萬冊。中外文現刊1970種,報紙96種;中外文資料庫10個,電子期刊25061種。
館藏中藝術、食品科學與工程、機械電子、語言文學、經濟、教 育、外語、計算機科學類圖書資料品種較多,逐步形成以工為主,工學、理學、管理學、人文社會科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館藏結構。
  • 學術刊物
《?>蚌埠學院學報》創刊於2012年,安徽省教育廳主管,蚌埠學院主辦,是面向全國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為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來源期刊。
學報為雙月刊,大16開,逢雙月20日出版,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 CN34-1321/Z,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2095-297X。常設欄目主要有:工程技術、基礎科學、文學藝術、綜合研究、經濟管理、教育教學、淮河文化研究等,涵蓋機械、電子、計算機、建築、生物、食品、文學、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思想政治、高校管理、淮河文化研究等諸多學科。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劉澤功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施光躍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董兆武
副院長:鄭桂富郭宛京

校園文化

  • 校訓
篤學 重行 修德 立才
篤學:篤,專心、堅定。篤學,即專心致志地學習。要志於學 、專於學、厚於學,力戒浮躁虛榮,專心致志、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在知識與技能上實現厚積厚載。
校訓校訓
重行:行,行動、實踐。重行,即重視實踐、重在實踐。沒有專心致志、勤奮刻苦的學習行動,無以獲得真知;只關注書本知識、不重視專業技能,就不能獲得為社會服務的實際本領;掌握了知識和技能,不投身實踐、學以致用,就不能實現社會價值。
修德:修,學習、培養、鍛鍊。修德,即通過學習與道德實踐,不斷提升道德品質與思想境界。在學習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要不斷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努力養成深厚的文化素養和高雅的情趣,才能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立才:立,站立、樹立,成為、成就。立才,即成為能夠立足社會、服務社會的有用人才。成才,才能立足於社會;立足社會、服務社會,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 校徽
校標基本圖案為圓形,由中英文校名、“蚌”字篆體變形等元素構成;標誌主體圖案及英文校名取色為藍,圖案框線及中文校名取色為黑;蚌字及底色取色為白;英文校名“BENGBU UNIVERSITY為國際識別標誌。
(1)圓形取意為完美、圓滿,象徵團結、和諧、吉祥;
(2)藍色取意為廣闊、高遠、智慧、寧靜,象徵理想的天空、知識的海洋、深邃的思想和未來的希望;
(3)黑色取意為堅定、莊重,象徵嚴謹、規範、理智;
(4)白色取意為純潔,象徵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靈;
(5)“蚌”(音Beng)字取地名本義,表達蚌埠學院的地域定位;“蚌”字經過篆體變形後,左邊的“蟲”旁構成抽象的河流圖案,進一步表達蚌埠學院地處淮河流域,也象徵著淮河及淮河文化源遠流長;右邊的“豐”字取其多詞性含義,作知識的豐富、思想的豐富、人才的豐富、校園文化的豐富等開放性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