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賦虞美人草》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詞。該詞上闋運用對比手法來寫項羽與虞美人生前的故事,下闋借詠虞美人草,映帶虞姬事;此詞借霸王別姬的主題抒發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表達了作者恢復國家理想落空的遺憾和無人能解的生命慨嘆。全詞構思新穎,具有以議論為詞的特色,寫得既豪放又婉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虞美人·賦虞美人草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虞美人①·賦虞美人草②
當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好。拔山力盡忽悲歌。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③。
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青④舞。驀然斂袂卻亭亭⑤。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虞美人: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②虞美人草:《碧雞漫志》卷四:“《益州草木記》:雅州名山縣,出虞美人草。如雞冠花。葉兩兩相對,為唱《虞美人曲》。應拍而舞,他曲則否。”
③‘‘拔山”二句:《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
④青青:茂盛貌。《詩·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⑤亭亭:孤立無依之貌。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註:“亭亭,迥遠無依之貌。”
⑥“怕是”句:《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白話譯文
當年春風得意,好象芳草天天得到春風吹拂。在四面楚歌聲中,痛飲悲歌,高唱的哀歌,和虞美人訣別。虞美人為了忠貞於愛情,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唱完和歌而自刎。
眾人只知欣賞美妙舞姿,不解其內心悲楚;舞曲中帶有楚音,美人忽然收斂舞袖,停止舞蹈,筆挺地站著不動。恐怕是伴奏的舞曲還帶有楚歌的聲音,使其傷感往事而不再舞了。
創作背景
此詞為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閒居帶湖時所作。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遊覽,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創作了此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詞的上片寫霸王別姬,是用對比手法來寫的。開頭兩句寫項羽春風得意,言其當年在全國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機起事,猶如芳草應運而生,春風得意,枝繁葉茂,成為西楚霸王,天下無敵。這兩句以芳草喻項羽,既生動形象,富有詩情畫意,又貼近詞題,頗為得體。“拔山”承上啟下,寫其由強變弱,由盛轉衰,化用項羽的悲歌,渾化無痕,並巧妙地引出結尾二句。“飲罷”二句寫霸王別姬。言帳飲之後,彼此分離,而虞姬何以對待項羽呢?言外之意是說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從於地下,這就自然地過渡到下片去。
詞的下片詠虞美人草。“人間”二句言虞美人草為虞姬精誠所化,聽到虞美人曲,就應拍而舞,千載之下,猶見其對項羽的精誠,世人不理解這一點,只是“貪看青青舞”,則辜負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暮然”句寫虞美人草停止舞動。在這裡,作者使用“斂袂”,寫虞美人草靜止不動,猶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讓人覺得格外生動。虞美人停止舞動的原因,“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引起虞姬懷舊情緒而不忍卒舞,用擬人筆法和心理描寫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賦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情色彩,含蓄蘊藉,真摯動人。
總觀全詞,作者對虞美人草的遭遇是惋惜的,對虞美人草的品格是讚賞的。聯繫作者身世和南宋情況來看,作者是想藉此詞來諷刺和規勸南宋君臣不要沉溺於歌舞生活,招致亡國殺身之禍,而應發奮圖強,收復失地,重振國威。同時,作者也是藉此詞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因此,這首詞寫得既豪放又婉約,是詠物詞中的妙品。
名家點評
現代文獻學家、詞學家吳則虞《辛棄疾詞選集》:此詠物詞,以虞姬與虞美人革雙關寫去,空際取神,開闔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