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山水卷

虞山山水卷

《虞山山水卷》是王翬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虞山山水卷
  • 作者:王翬
  • 分類:中國書畫>繪畫
  • 尺寸:32.5×330cm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題識:關仝秋山暮靄長卷,向為婁東王氏秘藏,余曾數四借觀,真人間稀有妙跡也,石田更拓為大本,盡其勢,幾不容於縑素,雄勁過之,而縱橫余習似有未除耳。閒窗追擬,不免乎捕風之誚。時辛巳重陽前一日並識於清暉閣,耕煙散人王翬。
鈐印:石谷、王翬之印、上下千年、臞樵雅趣
鑑藏印:茝林曾觀、羅六湖家珍藏、潘延齡印、嘉定徐氏頌閣書畫印、嘉定徐陠頌閣收藏之印、頌閣所藏、來青閣、德畬心賞
梁章鉅、羅天池、潘仕成、徐陠鑑藏。

作品賞析

山水清暉 餘音繚繞
——王翬的《虞山山水卷》賞析
王翬的《虞山山水卷》,手卷,設色紙本,縱32.5厘米,橫330厘米,畫於辛巳(1701年),時年69歲,屬於人畫俱老的晚年作品。王石谷晚年之作依然嚴肅不苟,精進不息。畫中景觀豐富,丘壑多姿,草木豐茂,點景精細,墨色清潤,筆法蒼秀,或綜合諸家化為己有,或闡釋諸家之法,使其晚年面目十分顯著稱。
卷後有王石谷本人的題識:“關仝《秋山暮靄》長卷,向為婁東王氏秘藏。余曾數四借觀,真人間稀有妙跡也。石田(沈周)更拓為大本,盡其勢。幾不容於縑素,雄勁過之而縱橫余習,似有未除耳。閒窗追擬,不免乎捕風之誚。時辛巳(1701年)重陽前一日,並識於清暉閣,耕煙散人王翬。”前面鈐有“上下千年”一印,後鈐有“石谷”、“王翬之印”二印。
王翬在題跋雖說是“追擬”古代大畫家關仝《秋山暮靄》的,其實是專門去畫家鄉虞山的風景,以展示他“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集大成筆法。王石谷在七十歲至八十六歲(1691~1717)的十餘年裡,是他藝術精進不息、老而彌篤的晚期。他倦遊歸來,便息影家園,希望擺脫那些身不由己的應酬,以筆墨娛老。
本卷充分展示出王石谷晚年集古人筆法之大成、精緻細潤的筆法:有荊浩的墨淡雲輕、關仝的氣象森肅、巨然的不裝巧飾、董源的煙淡淺渚,讓人們體悟到那种放情林壑、獨處煙霞的自適,這也許就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最高文人畫境界!
統觀王翬晚年的藝術,有一點是不應忽略的,那就是這位以摹古亂真起家的職業畫家,直到七十歲以後仍然進行著稱這種近乎亂真的摹古工作。也許是積習難除,也許是溫故而知新,也許是向後人炫示這一血戰古人的本領。
全卷繪虞山(今常熟)充滿大自然的韻味,山峰雄渾恢宏,氣壯山河,山峰下遠眺,碧水尚湖,美麗山水盡收眼底,奇石晴岩,嶙峋怪異,這裡的一切不僅是自然風景,更因涉及人文,變得風雅,搖曳出萬種風情……虞山秋天的山鄉,暮色將臨,夕陽餘輝映照著稱農舍,片片樹林籠罩在靄靄暮色和雲煙之中,緩緩飄移的裊裊炊煙漸漸升華,和山中積雲融為一體,山間溢漫著稱靜謐和閒適。
通觀全卷,王石谷的筆法更蒼辣,筆與筆之間增加了虛接,鉤續與渲染拉開了距離,不太講求筆中用墨與墨中用筆的筆筆渾融,而是重視大的效果和自家程式的精熟,確實為一卷精心代表作。

作者簡介

梁章鉅(1775-1849),字茝林、閎中,號茝鄰,晚年自號退庵,福建人。官至江蘇巡撫。收藏金石書畫甚富。著作有《退庵隨筆》、《歸田瑣記》、《浪跡叢談》等七十餘種。編著《楹聯續話》、《楹聯三許》、《巧對錄》等。
羅天池,字六湖,一字窪湖,廣東新會人。道光六年(1826)進士。官雲南迤西道。落職歸,居廣州。工書、畫,精鑑賞,論粵畫必以黎簡、謝蘭生、張如芝、羅天池為粵東四家。
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畬、德輿,祖籍福建,世居廣州,是晚清享譽朝野的官商巨富。
潘延齡,清鹹豐年間,廣東廣州人,號健庵,有松石齋。
徐郙(1836-1908),字頌閣,嘉定(今上海嘉定) 人。同治元年(1862)壬戌科進士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後屢次主持鄉試。曾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管國子監事務、南書房行走、禮部尚書等職。能書善畫,尤擅山水。慈禧太后每每作畫,都令徐郙題志,頗受寵愛。
王翬(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清代著名畫家,被稱為“清初畫聖”。與王鑑、王時敏、王原祁合稱山水畫家“四王”,論畫主張“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