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虞光裕
- 別名:虞裕、宏道、鴻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金壇縣(現金壇市)金城鎮丹陽門大街
- 出生日期:1918年8月23日
- 逝世日期:1970年5月30日
- 職業:航空發動機專家
- 畢業院校:中央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機構的創建人之一。
20世紀50年代領導自行設計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噴氣發動機。 - 籍貫:江蘇金壇
- 原名:虞裕
虞光裕簡介與資料,簡介,基本資料,主要成就,支援抗美援朝戰爭,主持我國第一台噴氣發動機的設計研製,為自行設計創造條件,主持建設我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試驗基地,主持我國第一種渦扇發動機的設計研製,虞光裕簡歷與論著,簡歷,主要論著,
虞光裕簡介與資料
簡介
虞光裕,航空發動機專家。江蘇省金壇市人。原名虞裕,又名宏道、鴻濤,1918年8月23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現金壇市)金城鎮丹陽門大街。1941年畢業於中華民國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 。1944年後,在美國麥克唐納飛機工廠和英國格羅斯特飛機工廠從事設計工作。1949年回國。歷任華東軍區航空工程研究室技術員,瀋陽航空發動機製造廠科長、主任設計師,中國航空研究院發動機研究所總設計師。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56年領導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噴氣發動機。之後,他參與領導多種噴氣發動機的仿製和自行設計工作。他主持建設我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試驗基地,為自行研製航空發動機奠定基礎。1979年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基本資料
父親在家教私塾,母親是一位有文化教養的婦人。虞光裕曾先後在金壇縣書院國小和江蘇省立蘇州中學就讀。中學畢業時,他抱著中國人也要造出飛機的信念考入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1941年7月畢業。同年10月,在成都航空研究院任技術員。按國民黨規定,進空軍必須加入國民黨,因而入學時集體參加了國民黨。在這期間,虞光裕曾先後參加過木質教練機、滑翔機以及“中運”號飛機的設計。1944年被提升為副研究員。1944年冬,虞光裕考取出國進修生,被派往美國聖路易城麥克唐納飛機廠實習,在工程設計室學習設計。1946年3月進入聖路易城華盛頓大學工程研究院學習。9月,由美國轉至英國格羅斯特爾飛機廠參加南京國民政府與英國合作的飛機設計工作。新中國即將誕生的訊息使他毅然放棄國外良好的科研條件和舒適的個人生活,並拒絕了去台灣的命令,衝破國民黨特務的盯梢、封鎖,同高永壽、陸孝彭等愛國學者一起途經香港、南韓,輾轉三個月,於1949年8月初安全抵達天津,回到祖國懷抱。
虞光裕等人回國後,周恩來總理親自接見,親切地詢問了國外生活工作情況,並徵求了國內工作安排意見。虞光裕表示聽從組織安排,隨後到軍委航空局報到。9月,被分配到華東軍區航空處在上海組建的航空工程研究室,主要任務是調查、草擬航空工廠建設計畫,編寫教材、資料,搶修、擴建機場,配合空軍作戰訓練。虞光裕在飛機組,主要進行資料編寫,為空軍使用和維護繳獲的國民黨美制運輸機翻譯有關技術資料,同時還參加排除機場的定時炸彈,對被炸的跑道進行重新設計和搶修等任務。
主要成就
支援抗美援朝戰爭
1951年初,航空工業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誕生。虞光裕主動申請到生活比較艱苦的東北工作,被分配到瀋陽航空發動機修理廠,任設計科代科長。虞光裕學的是飛機設計,但他以國家利益為重,無條件服從了組織的決定。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戰爭,空軍有大批的飛機和發動機亟待修理。工廠地處瀋陽,接近前線,自然成了航空發動機的主修理廠。修理任務十分繁重,除了一些繳獲的美國老式飛機發動機需要修理外,絕大部分是從蘇聯進口的新式飛機的噴氣發動機,種類繁多,技術複雜。而工廠處於初建時期,邊建設邊修理,要完成任務,困難是很大的。虞光裕深深體會到黨和人民給予自己的重任,決心為保衛新中國做出自己的貢獻。為了擔負起技術管理工作,他刻苦學習,鑽研發動機技術和俄語,組織翻譯全套發動機資料,建立圖紙資料管理制度,親自培養技術資料管理人員,並配合主管設計的蘇聯專家深入車間,檢查指導工作,處理技術問題。他一頭鑽到了車間,深入實際,刻苦鑽研。在那段時間裡他幾乎吃住都在車間,每天工作達12小時以上,不懂的地方虛心地向老師傅請教,拜他人為師,從不擺架子,與工人和技術人員打成一片。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全廠的廣大技術人員和工人,邊學邊乾,較快地掌握了РД-10、РД-20、РД-45等型發動機的修理技術。僅用一年多時間,工廠就能修理這些發動機和製造部分重要零部件,基本滿足了空軍作戰和訓練的需要,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前線,為人民建立了功勳。虞光裕平易近人的作風,深受民眾的尊重,工人們有話跟他講,有困難願意找他幫,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現在,曾經與虞光裕在一起工作過的師傅們提到他的名字時,無不稱讚他是一位難得的好乾部,深深地懷念這位航空工業的老前輩。
主持我國第一台噴氣發動機的設計研製
1953年底,以瀋陽航空發動機修理廠為基礎,建設瀋陽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建廠任務兩年完成。虞光裕任廠設計科科長,協助總工程師具體負責發動機試製生產的技術工作。工廠試製我國第一種噴氣發動機渦噴5,提前完成並投入成批生產,實現了我國航空發動機由修理到自己製造的過渡。虞光裕參與組織發動機的試製生產。他在工作中認真負責,不怕辛苦,深入車間處理各種技術問題,解決試製生產中的技術關鍵,在技術組織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
1956年8月,航空工業局決定瀋陽航空發動機製造廠成立我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設計室,虞光裕任副主任,開始領導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噴發1A發動機的設計工作。根據虞光裕提出的以渦噴5為原準機,採取相似縮形的設計方法,使設計工作有了較快的進展。設計中,他和技術人員一起夜以繼日地工作,有時一連幾個星期不回家,工作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1957年底終於完成全部圖紙設計;1958年7月發動機試製出來並順利通過試車;7月26日裝配在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殲教1飛機上進行首次試飛。虞光裕與著名飛機設計師徐舜壽一起參與了試飛的技術領導工作,取得圓滿成功。8月5日,在瀋陽飛機製造廠召開萬人慶祝大會。8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向瀋陽飛機製造廠和瀋陽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全體職工發來賀電。後來因空軍訓練體制改變,該機未能投產,但從技術進步的意義看,噴發1A發動機的設計和試製是成功的,初步探索了自行設計發動機的道路。
在此之後,虞光裕還參加了“紅旗2”及814發動機設計的技術領導工作,為開創我國航空發動機自行研製起了重要作用。由於噴發1A發動機作為新中國自行設計的首台噴氣發動機裝機上天和紅旗2發動機研製工作取得了可喜進展,在1959年召開的全國群英大會上,瀋陽航空發動機製造廠被授予先進集體,虞光裕親自參加了大會。
虞光裕很重視試驗設備的建設,從設計室成立之日起,就利用當時工廠的條件,因陋就簡地建設零部件試驗器。1957-1958年,先後建成壓氣機試驗器、單管燃燒室試驗器、點火試驗器、噴嘴粒度試驗器、軸承試驗器、燃油附屬檔案綜合試驗器、平面葉柵風洞等七項設備,為發動機的研製提供了試驗條件。這是新中國航空發動機試驗設備的雛形。
為自行設計創造條件
1961年8月,在設計室的基礎上成立了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虞光裕調任所總設計師。建所初期,虞光裕認真貫徹邊研究邊建設的方針,帶領科研人員投入各項技術工作中,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增加技術儲備,為自行設計研製創造條件。1.開展811發動機排故和火焰筒改型工作。殲6飛機動力811發動機出現轉速擺動。為協助工廠排故,虞光裕組織技術人員做了大量試驗、計算和研究工作,找出故障原因,並整理出一套較完整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使811發動機通過長期試車,交付部隊使用。後來又協助工廠完成了該發動機火焰筒的改型設計工作。
2.外機殘骸分析。建所初期,接到數批外機發動機殘骸。虞光裕組織科技人員進行了分解、整理和分析工作,初步掌握了英美發動機的技術“高招”及與蘇聯發動機的獨到之處。
3.蘇制815發動機學習和技術摸底。815發動機是蘇聯米格21飛機的動力。我國引進了該飛機及發動機的專利。虞光裕組織科技人員對815發動機學習摸底。經歷了蒐集和翻譯圖紙資料、制定研究大綱、實施課題研究、試驗驗證和全面總結五個階段,歷時4年。通過學習摸底,不但積累和消化了大量蘇聯發動機設計資料,為成功仿製鋪平道路,而且鍛鍊了設計隊伍,為自行設計研製打下堅實基礎。
主持建設我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試驗基地
1962年下半年,虞光裕親自組織所的試驗設備建設規劃工作。1963年6月,正式提出《渦輪噴氣發動機試驗研究基地規劃初步報告》,並制定了試驗設備設計的依據、原則及規模。經批准後,開始了試驗基地的建設。虞光裕負責設備建設技術領導工作。他深知,研製發動機沒有零部件試驗,就不會有整機成功,搞科研必須抓好設備建設。在當時沒有初步設計和工藝資料以及工藝總包工又無單位承擔的情況下,為了搶時間、保進度,他提出自己負責總包工,並組織有經驗的技術骨幹成立了設備設計室承擔大中型設備的設計,按時完成了設備設計,保證了試驗基地建設的及時開工,並取得較快進展。在1964年的加強“三線”建設國民經濟調整中,試驗基地項目大量被壓縮,虞光裕據理力爭,終於使全台壓氣機和燃燒室等一系列重要試驗器得以建成。1966年調試並逐步投產發揮作用。後經多次的調整和續建,試驗基地已經建成,是我國航空發動機的重要試驗基地,為發動機廠、所進行了大量試驗工作,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虞光裕為此嘔心瀝血,對發動機設計研究所試驗設備的設計和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持我國第一種渦扇發動機的設計研製
1962年11月,設計所開始渦扇5發動機自行設計工作。虞光裕兼該型號的總設計師和總檢驗師。從方案選擇、氣動計算、結構設計、零部件試驗到整機調試,虞光裕做了大量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尤其是在解決第一台驗證機的葉片顫振、風扇超重和承力機匣結構可靠性差三大技術關鍵上發揮了關鍵作用。經過近10年研製,該機累計地面試車500餘小時,兩次通過了地面50小時長期試車考核,其性能達到設計指標、結構可靠,並裝在轟5飛機上進行了多次起飛前的地面試滑,達到了起飛速度。後來,由於使用對象定不下來而停止研製。但是,該機是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成立後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個發動機,整個設計研製過程既鍛鍊了所的年青科研隊伍,提高了設計、加工、測試和試驗水平,又積累了一些發動機研製的寶貴經驗。設計中採用的許多先進技術,如跨聲速風扇設計、壓氣機可調葉片技術,葉片調節器附屬檔案等已在該所和其他廠所的型號設計或改進型中得到套用。在1964年至1968年設計所進行的渦噴7甲發動機和渦扇6發動機自行設計中,虞光裕雖不主管這兩個型號,但也參與審查部分圖紙,發現問題,提出了許多改進意見,從而提高設計質量,使後來的研製工作少走彎路。
虞光裕在1956年被授予二級工程師。1964年被授予技術中校軍銜。多年來,他勤奮工作,具有真才實學,對航空工業的建設有很多建樹,是新中國航空科研事業的開拓者。他1956年出席全國科學大會,1959年出席全國群英會,1964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在“文化大革命”中,虞光裕遭受到迫害,到車間勞動。1970 年5月25日,在拆卸舊鍋爐勞動時,不幸被掉下來的通風管道砸傷,因流血過多,經搶救無效,於1970年5月30日停止了呼吸,終年52歲。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虞光裕得到了平反昭雪。1978年8月30日,在瀋陽回龍崗革命公墓隆重舉行虞光裕骨灰安放儀式。根據虞光裕生前的願望,1979年2月19日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虞光裕簡歷與論著
簡歷
1918年8月23日 生於江蘇省金壇縣(現金壇市)。
1929-1932年 在江蘇省金壇縣書院國小學習。
1932-1937年 在江蘇省立蘇州中學學習。
1937-1941年 在重慶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學習。
1941-1944年 在成都航空研究院任技術員。
1944-1946年 在美國聖路易城麥克唐納飛機工廠實習。
1946年 在美國聖路易城華盛頓大學工程研究院學習。
1949-1951年 在華東軍區航空工程研究室工作。
1951-1954年 在瀋陽航空發動機修理廠任設計科代科長。
1954-1961年 在瀋陽航空發動機製造廠任設計科科長、航空發動機設計室副主任。
1961-1970年 在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任總設計師。
1970年5月30日 逝世。
主要論著
1 虞光裕譯.蘇聯專家對噴發-1型渦輪噴氣發動機設計的結論.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科技檔案資料,1957
2 虞光裕.噴發-1型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修改設計說明書.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科技檔案資料,1957
3 虞光裕.東風109動力裝置設計說明書.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科技檔案資料,1958
4 虞光裕.助力器技術要求.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科技檔案資料,1958
5 虞光裕.紅旗二號發動機說明書.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科技檔案資料,1959
6 虞光裕譯.蘇聯專家對紅旗二號渦輪噴氣發動機設計結論.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科技檔案資料,1959
7 虞光裕譯.蘇聯專家對紅旗二號渦輪噴氣發動機諮詢答覆中的一些問題.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科技檔案資料,1959
8 虞光裕譯.超聲速運輸機動力裝置.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科技資料,1961
9 虞光裕譯.跨聲速壓氣機轉子的實驗研究.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科技資料,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