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在亦譯“虛擬現實”。簡稱“VR”。一種新的人-機界面形式。它逼真地模擬人在自然環境中的視覺、聽覺、運動等行為。為用戶提供一種臨境和多感覺通道的體驗,尋求最佳的人-機通訊方式。通過計算機上的多媒體來實現。其基本特徵是:沉浸性、互動性、構想性。藉助這項技術,用戶可以進入到虛擬現實環境,在其中自由地運動,進行觀察,可以藉助特殊設備與虛擬物體進行互動式操作,獲得只有在真實情景下才能獲得的經驗。
虛擬實在亦譯“虛擬現實”。簡稱“VR”。一種新的人-機界面形式。它逼真地模擬人在自然環境中的視覺、聽覺、運動等行為。為用戶提供一種臨境和多感覺通道的體驗,尋求最佳的人-機通訊方式。通過計算機上的多媒體來實現。其基本特徵是:沉浸性、互動性、構想性。藉助這項技術,用戶可以進入到虛擬現實環境,在其中自由地運動,進行觀察,可以藉助特殊設備與虛擬物體進行互動式操作,獲得只有在真實情景下才能獲得的經驗。
作為這項技術產生的虛擬實在,是指與現實世界不同但相似的三維合成世界,這構成了計算機空間,用戶在這個空間內可以虛擬地與任何事物、人進行互動行為,虛擬實在所引發的...
《從界面到網路空間:虛擬實在的形上學》是2000年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海姆。書名 從界面到網路空間:虛擬實在的形上學 作者 (美)海姆 ...
麥克盧漢與虛擬實在編輯 鎖定 討論 20世紀60年代,麥克盧漢被認為是自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以來最重要的思想家。但當他在80年代去世時,他的媒介研究已經被視為是...
《有無之間:虛擬實在的哲學探險》是2007年4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翟振明。該書嚴肅而極富創造性地探討了虛擬生活的本體論意義。書名...
第一章 虛擬認識的歷史發展一、虛擬認識的哲學思想淵源二、虛擬認識的技術原創性思想第二章 虛擬認識的本體論預設一、虛擬實在的本質
虛擬圖像是指傳送到用戶的感覺器官末梢的可視的、可聽到的、可觸摸到的事物,它們看起來好像來源於圍繞用戶的三維空間。虛擬圖像是基於虛擬現實技術、圖形化界面的智慧型...
生活“網路化”這種極具現代性的生存方式——虛擬生存——作為現實生存的延伸、豐富與拓展正逐步成為人們的一種選擇與必需。虛擬實在是現實世界的擴展和演繹,是真實...
[3]由此,我們可以認為虛擬世界是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由人工高科技技術如計算機技術、網際網路技術、虛擬實在技術等所創造的一個人工世界。
3.1 網路虛擬實在 3.1.1 虛擬實在的定義及性質 3.1.2 虛擬實在的意義 3.2 網路虛擬實在:作為虛擬自我的呈現與建構的情境 3.2.1 媒介化的情境 3.2.2 舞台...
——行為環境的虛擬性與主體道德的真實性 第一節 網路行為的虛擬環境考察 一、 網路行為依存於賽博空間 二、 賽博空間的本質與虛擬實在 三、 賽博空間凸顯網路行為...
第二章 道德是否可以虛擬——行為環境的虛擬性與主體道德的真實性第一節 網路行為的虛擬環境考察一、網路行為依存於賽博空間二、賽博空間的本質與虛擬實在...
虛擬實在真的會導致實在論的崩潰嗎?——與翟振明商榷 “語境”研究的意義 隱喻與科學實在論 時空實在論與當代科學實在論 語義分析方法與科學實在論的進步 ...
6.思維模式以虛擬實在的記憶模式在大腦中保存(84)7.大腦思維模式建構:自身永遠不斷地轉化發展,又處於永不完善的建構過程中(89)8.大腦建構形象思維模式、抽象思維...
二 虛擬實在、沉浸及其文化意蘊 1 虛擬實在簡釋 2 虛擬實在的沉浸體驗 …… 三 虛實兩界的倫理紐帶:信息權利 1 現代知識權力結構與現代性倫理 2 網路的知識權力...
據中心主任李懷驥介紹:“VR藝術研究推廣中心是致力於把虛擬實在作品(VR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門類進行推動,而不僅僅是把它視為一項新的媒體技術。我們希望通過藝術...
、意義傳遞、文化互動等一系列在不同時空維度下興盛隕落的現象與問題,回眸了知識傳統中與網路傳播相關的知識要點,前瞻了可能重構網路、網路傳播新格局的“虛擬實在”...
副標題: 虛擬實在的形上學——哲人石叢書出版年: 2000-7頁數: 190定價: 16.40元裝幀: 平裝叢書: 哲人石叢書從界面到網路空間內容簡介 編輯 ...
四、科學實在論陷入困境的原因五、科學實在論的出路:走向語境實在論六、結語:科學實在論的時代特徵“虛擬實在”的哲學解讀一、“虛擬實在”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 從技術的實在性到信息技術的實在性問題(一)關於技術的實在性問題(二)信息技術與實在性問題二 虛擬實在的本體論問題(一)作為“存在”的虛擬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