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否可以虛擬:大學生網路行為的道德研究

道德是否可以虛擬:大學生網路行為的道德研究

《道德是否可以虛擬:大學生網路行為的道德研究》是2011年2月1日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賢卿。

基本介紹

  • 書名:道德是否可以虛擬:大學生網路行為的道德研究
  • 作者:王賢卿  
  • ISBN:9787309079371
  • 定價:25.00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2-1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道德是否可以虛擬:大學生網路行為的道德研究》從大學生構成中國龐大網民的主力軍這一特定國情出發,以馬克思主義傳播學和倫理學理論為指導,以多學科角度剖析當代大學生網路行為的道德失范為研究向度,以大量的實證研究為佐證,突破了網路新媒介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影響的一般性描述。
《道德是否可以虛擬:大學生網路行為的道德研究》通過對網路傳播環境下大學生群體網路行為的展開與分析,圍繞“道德是否可以虛擬”這一命題深入闡釋了網路道德的存在基礎與架構;針對當代大學生典型網路行為現象——以網路遊戲行為和校園BBS為例進行了以點帶面的實證研究與道德考量;進而將大學生網路行為道德失范的成因機理概括為“SPSS”——主體(Subject)、心理(Psychology)、社會(Society)、制度(System);並對大學生網路道德行為的引導和規範進行了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對策研究。
《道德是否可以虛擬:大學生網路行為的道德研究》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復旦大學“211”學科建設資助項目。

圖書目錄

序 道德的自覺秦紹德
導論
第一章 網路傳播環境下的大學生
——大學生與網路的親密接觸
第一節 網路傳播新媒體及其特徵
一、我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二、網路新媒介的基本類型與運用
三、網路傳播的基本特質
第二節 網路傳播中的大學生
一、“90後”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價值訴求
二、大學生網路行為現狀與特點
第三節 網路傳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
一、網路開闢了人類社會化的嶄新途徑
二、網路傳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的積極作用
三、網路傳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的消極作用
第二章 道德是否可以虛擬
——行為環境的虛擬性與主體道德的真實性
第一節 網路行為的虛擬環境考察
一、網路行為依存於賽博空間
二、賽博空間的本質與虛擬實在
三、賽博空間凸顯網路行為特徵
四、網路行為與現實社會行為的關係
第二節 網路行為的主體考察
一、網路行為主體的界定
二、網路行為主體性特徵
第三節 網路道德的存在基礎與架構
一、網路道德存在與否
二、網路道德的存在基礎——信息權利
三、網路空間的道德架構
第四節 網路行為主體的道德權利和義務
一、網路行為主體的道德權利
二、網路行為主體的道德義務
第五節 網路道德與現實道德的關係
一、網路道德的內涵與特點
二、網路道德與現實社會既有道德的關係
第三章 大學生典型網路行為的道德考察(一)
——以網路遊戲為例
第四章 大學生典型網路行為的道德考察(二)
——以大學校園BBS為例
第五章 透過現象探本源
——大學生網路行為道德失范的成因機理
第六章共生的文明
——規範大學生網路道德行為的路徑選擇
附錄大學生網路行為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