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說

《虛實說》是明代詩人李贄創作的一篇古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虛實說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古文
  • 作者:李贄
  • 作品出處:《焚書》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學道貴虛,任道貴實。虛以受善,實焉固執。不虛則所擇不精,不實則所執不固。虛而實,實而虛,真虛真實,真實真虛。此唯真人能有之,非真人則不能有也。蓋真人亦自有虛實,但不可以語於真人之虛實矣。故有似虛而其中真不虛者,有似不虛而其中乃至虛者。有始虛而終實,始實而終虛者。又有眾人皆信以為至虛,而君子獨不謂之虛,此其人犯虛怯之病。有眾人皆信以為實,而君子獨不謂之實,此其人犯色取之症。真偽不同,虛實異用,虛實之端,可勝言哉!且試言之。
何謂始虛而終實?此加人沒在大海之中,所望一救援耳。舵師憐之,以智慧眼,用無礙才,一舉而援之,可謂幸矣。然其人慶幸雖深,魂魄尚未完也。閉目噤口,終不敢出一語,經月累日,唯舵師是聽,抑何虛也!及到彼岸,攝衣先登,腳履實地,方無一死矣。縱舵師復詒之曰:“此去尚有大海,須還上船,與爾俱載別岸,乃可行也。”吾知其人,搖頭擺手,逕往直前,終不復舵師之是聽矣,抑又何實乎!所謂始虛而終實行者如此。吁!千古賢聖,真佛真仙,大抵若此矣。
何謂始實而終虛?如張橫渠已為關中夫子矣,非不實任先覺之重也,然一聞二程論《易》,而皋比永撤,遂不復坐。夾山和尚已登壇說法矣,非不實受法師之任也,然一見道吾拍手大笑,遂散眾而來,別求船子說法。此二等者,雖不免始實之差,而能獲終虛之益,蓋千古大有力量人,若不得道,吾不信也。
何謂眾人皆以為實,而君子獨不謂之實?彼其於己,實未敢自信也,特因信人而後信己耳。此其於學,實未嘗時習之而說也,特以易說之故,遂冒認以為能說茲心耳。是故人皆悅之,則自以為是。是其自是也,是於人之皆說也。在邦必聞,則居之不疑,是其不疑也,以其聞之於邦家也。設使不聞,則雖欲不疑,不可得矣。此其人寧有實得者耶?是可笑也。
何謂眾人皆以為至虛,而君子獨不謂之虛?彼其未嘗一日不與人為善也,是以人皆謂之舜也,然不知其能捨己從人否也。未嘗一日不拜昌言也,是以人皆謂之禹也,然不知其能過門不入,呱呱弗子否也。蓋其始也,不過以虛受為美德而為之,其終也,習慣成僻,亦冒認以為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而安知其為怯弱而不能自起者哉!
然則虛實之端,未易言也。蓋虛實之難言也,以真虛真實之難知也。故曰:“人不知而不溫。”夫人,眾人也。眾人不知,故可謂之君子。若眾人而知,則吾亦眾人而已,何足以為君子。眾人不知,故可直任之而不慍。若君子而不知之,則又如之何而不慍也?是則大可懼也,雖欲勿慍,得乎?世間君子少而眾人多,則知我者少,不知我者多√有舉世而無一知者,而唯顏子一人獨知之,所謂“遁世不見知而不梅”是也。夫唯遁世而不見知也,則雖有虛實之說,其誰聽之!

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溫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