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婆醉打唐牛兒(虔婆醉打唐牛兒6)

虔婆醉打唐牛兒

虔婆醉打唐牛兒6一般指本詞條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以其高超的藝術筆觸為讀者勾勒出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古代英雄形象。《虔婆醉打唐牛兒,宋江怒殺閻婆惜》選自於《水滸傳》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兒,宋江怒殺閻婆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虔婆醉打唐牛兒
  • 出自:《水滸傳》
  • 所屬回數:第二十一回
  • 作者:施耐庵
原文,原文出處,作者簡介,

原文

古風一首:主
宋朝運祚將傾覆,四海英雄起寥廓。流光垂象在山東,正罡上應三十六。知
瑞氣盤旋繞鄆城,此鄉生降宋公明。神清貌古真奇異,一舉能令天下驚。古
幼年涉獵諸經史,長為吏役決刑名。仁義禮智信皆備,曾受九天玄女經。齋
江湖結納諸豪傑,扶危濟困恩威行。他年自到梁山泊,繡旗影搖雲水濱。主
替天行道呼保義,上應玉府天魁星。知
話說宋江在酒樓上與劉唐說了話,分付了回書,送下樓來。劉唐連夜自回梁山泊去了。只說宋江乘著月色滿街,信步自回下處來。一頭走,一面肚裡想:“那晁蓋卻空教劉唐來走這一遭。早是沒做公的看見,爭些兒露出事來。”走不過三二十步,只聽得背後有人叫聲押司。宋江轉回頭來看時,卻是做媒的王婆,引著一個婆子,卻與他說道:“你有緣,做好事的押司來也。”宋江轉身來問道:“有甚么話說?”王婆攔住,指著閻婆對宋江說道:“押司不知,這一家兒從東京來,不是這裡人家。嫡親三口兒。夫主閻公,有個女兒婆惜。他那閻公平昔是個好唱的人,自小教得他那女兒婆惜也會唱諸般耍令。年方一十八歲,頗有些顏色。三口兒因來山東投奔一個官人不著,流落在此鄆城縣。不想這裡的人,不喜風流宴樂。因此不能過活。在這縣後一個僻淨巷內權住。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時疫死了。這閻婆無錢津送,停屍在家,沒做道理處。央及老身做媒。我道這般時節,那裡有這等恰好。又沒借貸處。正在這裡走頭沒路的。只見押司打從這裡過來,以此老身與這閻婆趕來。望押司可憐見他則個,作成一具棺材。”宋江道:“原來恁地。你兩個跟我來。”去巷口酒店裡,借筆硯寫過帖子,“與你去縣東陣三郎家,取具棺材。”宋江又問道:“你有結果使用嗎?”閻婆答道:“實不瞞押司說,棺材尚無,那討使用。其實缺少。”宋江道:“我再與你銀子十兩做使用錢。”閻婆道:“便是重生的父母,再長的爹娘。做驢做馬。報答押司。”宋江道:“休要如此說。”隨即取出一錠銀子,遞與閻婆,自回下 處去了。且說這婆子將了貼子,逕來縣東街陳三郎家,取了一具棺材,回家傳送了當,兀自余剩下五六兩銀子。娘兒兩個把來盤纏,不在話下。忽一朝,那閻 婆因來謝宋江,見他下處沒有一個婦人家面。回來問間壁王婆道:“宋押司下處不見一個婦人面,他曾有娘子也無?”王婆道:“只聞宋押司家裡在宋家村住,不曾見說他有娘子。在這縣裡做押司,只是客居。常常見他散施棺材藥餌,極肯濟人貧苦。敢怕是未有娘子。”閻婆道:“我這女兒長得好模樣,又會唱曲兒,省得諸般耍笑。從小兒在東京時,只去行院人家串。那一個行院不愛他。有幾個上行首,要問我過房幾次,我不肯。只因我兩口兒無人養老,因此不過房與他。不想今來到苦了他。我前日去謝宋押司,見他下處無娘子,因此央你與我對宋押司說:“他若要討人時,我情願把婆惜與他。我前日得你作成,虧了宋押司救濟,無可報答他。與他做個親眷來往。”王婆聽了這話,次日來見宋江,備細說了這件事。宋江初時不肯。怎當這婆子撮合山的嘴,攛掇宋江依允了。就在縣西巷內,討了一所樓房,置辦些家火什物,安頓了閻婆惜娘兒兩個那裡居住。沒半月之間,打扮得閻婆惜滿頭珠翠,遍體金玉。正是:主
花容裊娜,玉質娉婷。髻橫一片烏雲,眉掃半彎新月。金蓮窄窄,湘裙微露不勝情。玉筍纖纖,翠袖半籠無限意。星眼渾如點漆,酥胸真似截肪。韻度若風裡海棠花,標格似雪中玉梅樹。金屋美人離御苑,B547珠仙子下塵寰。齋
宋江又過幾日,連那婆子也有若干頭面衣服。端的養的婆惜豐衣足食。初時宋江夜夜與婆惜一處歇臥。向後漸漸來得慢了。卻是為何?原來宋江是個好漢,只愛學使槍棒,於女色上不十分要緊。這閻婆惜水也似後生,況兼十八九歲,正在妙齡之際,因此宋江不中那婆娘意。一日,宋江不合帶後司貼書張文遠來閻婆惜家吃酒。這張文遠卻是宋江的同房押司。那廝喚做小張三,生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平昔只愛去三瓦兩舍,飄蓬浮蕩,學得一身風流俊俏,更兼品竹彈絲,無有不會。這婆惜是個酒色倡妓,一見張三,心裡便喜,倒有意看上他。那張三見這婆惜有意,以目送情。等宋江起身淨手,倒把言語來嘲惹張三。常言道:“風不來,樹不動。舡不搖,水不渾。”那張三亦是個酒色之徒,這事如何不曉得。因見這婆娘眉來眼去,十分有情,記在心裡。向後宋江不在時,這張三便去那裡,假意兒只做來尋宋江。那婆娘留住吃茶。言來語去,成了此事。誰想那婆娘自從和那張三兩個搭識上了,打得火塊一般熱。亦且這張三又是個慣弄此事的。豈不聞古人之言,“一不將,二不帶。”只因宋江千不合,萬不合,帶這張三來他家裡吃酒,以此看上了他。自古道:“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正犯著這條款。閻婆惜是個風塵倡妓的性格,自從和那小張三兩個答上了,他並無半點兒情分在那宋江身上。宋江但若來時,只把言語傷他,全不兜攬他些個。這宋江是個好漢胸襟,不以這女色為念。因此半月十日去走得一遭。那張三和這婆惜,如膠似漆,夜去明來。街坊上人也都知了。卻有些風聲吹在宋江耳朵里。宋江半信不信。自肚裡尋思道:“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無心戀我,我沒來由惹氣做甚么。我只不上門便了。”自此有個月不去。閻婆惜累使人來請,宋江只推事故,不上門去。忽一日晚間,卻好見那閻婆趕到縣前來,叫道:“押司,多日使人相請。好貴人難見面。便是小賤人有些言語高低,傷觸了押司,也看得老身薄面,自教訓他與押司陪話。今晚老身有緣得見押司,同走一遭去。”宋江道:“我今日縣裡事務忙,擺撥不開,改日卻來。”閻婆道:“這個使不得。我女兒在家裡,專望押司,胡亂溫顧他便了。直恁地下得!”宋江道:“端的忙些個。明日準來。”閻婆道:“我今晚要和你去。”便把宋江衣袖扯住了,發話道:“是誰挑撥你?我娘兒兩個下半世過活,都靠著押司。外人說的閒是閒非,都不要聽他。押司自做個張主。我女兒但有差錯,都在老身身上。押司胡亂去走一遭。”宋江道:“你不要纏,我的事務分撥不開在這裡。”閻婆道:“押司便誤了些公事,知縣相公不到得便責罰你。這回錯過,後次難逢。押司只得和老身去走一遭。到家裡自有告訴。”宋江是個快性的人,乞那婆子纏不過,便道:“你放了手,我去便了。”閻婆道:“押司不要跑了去,老人家趕不上。”宋江道:“直恁地這等!”兩個廝跟著來到門前。有詩為證:齋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直饒今日能知悔,何不當初莫去為。主
宋江立住了腳。閻婆把手一攔,說道:“押司來到這裡,終不成不入去了!”宋江進到裡面凳子上坐了。那婆子是乖的。自古道:“老虔婆,如何出得他手。”只怕宋江走去,便幫在身邊坐了。叫道:“我兒,你心愛的三郎在這裡。”那閻婆惜倒在床上,對著盞孤燈,正在沒可尋思處,只等這小張三來。聽得娘叫道:“你的心愛的三郎在這裡,”那婆娘只道是張三郎,慌忙起來,把頭掠一掠雲髻,口裡喃喃的罵道:“這短命等得我苦也!老娘先打兩個耳刮子著。”飛也似跑下樓來。就隔子眼裡張時,堂前琉璃燈卻明亮,照見是宋江。那婆娘復翻身再上樓去了。依前倒在床上。閻婆聽得女兒腳步下樓來了,又聽得再上樓去了。婆子又叫道:“我兒,你的三郎在這裡,怎地倒走了去?”那婆惜在床上應道:“這屋裡不遠,他不會來!他又不瞎,如何自不上來?直等我來迎接他。沒了當絮絮聒聒地!”閻婆道:“這賤人真箇望不見押司來,氣苦了恁地說。也好教押司受他兩句兒。”婆子笑道:“押司,我同你上樓去。”宋江聽了那婆娘說這幾句,心裡自有五分不自在。被這婆子一扯,勉強只得上樓去。原來是一間六椽樓屋。前半間安一副春台卓凳,後半間鋪著臥房,貼里安一張三面菱花的床,兩邊都是欄乾,上掛著一頂紅羅幔帳。側首放個衣架,搭著手巾,這邊放著個洗手盆。一張金漆卓子上,放一個錫燈台。邊廂兩個杌子。正面壁上,掛一幅仕女。對床排著四把一字交椅。宋江來到樓上,淨婆便拖入房裡去。宋江便向杌子上朝著床邊坐了。閻婆就床上拖起女兒來,說道:“押司在這裡。我兒,你只是性氣不好,把言語傷觸了他,惱得押司不上門。閒時恰在家裡思量。我如今不容易請得他來,你卻不起來陪句話兒,顛倒使性!”婆惜把手摔開,說那婆子:“你做甚么這般烏亂?我又不曾做了歹事。他自不上門,教我怎地陪話?”宋江聽了,也不做聲。婆子便掇過一把交椅,在宋江肩下,便推他女兒過來,說道:“你且和三郎坐一坐。不陪話便罷。不要焦燥。你兩個多時不見,也說一句有情的話兒。”那婆娘那裡肯過來。便去宋江對面坐了。宋江低了頭不做聲。婆子看女兒時,也別轉了臉。閻婆道:“沒酒沒漿,做甚么道場。老身有一瓶兒好酒在這裡,買些果品來與押司陪話。我兒,你相陪押司 坐 地,不要怕羞,我便來也。”宋江自尋思道:“我吃這婆子釘住了,脫身不得。等他下樓去,我隨後也走了。”那婆子瞧見宋江要走的意思,出得房門去,門上卻有屈戌,便把房門拽上,將屈戌搭了。宋江暗忖道:“那虔婆倒先算了我。”且說閻婆下樓來,先去灶前點起個燈,灶里見成燒著一鍋腳湯,再輳上些柴頭。拿了些碎銀子,出巷口去買得些時新果子,鮮魚嫩雞肥鮓之類,歸到家中,都把盤子盛了。取酒傾在盆里,舀半旋子,在鍋里湯熱了,傾在酒壺裡。收拾了數盤菜蔬,三隻酒盞,三雙筋,一桶盤托上樓來,放在春台上。開了房門,搬將入來,擺在卓子上。看宋江時,只低著頭。看女兒時,也朝著別處。閻婆道:“我兒起來把盞酒。”婆惜道:“你們自吃,我不耐煩。”婆子道:““我爺娘手裡從小兒慣了你性兒,別人面上須使不得。”婆惜道:“不把盞便怎地我!終不成飛劍來取了我頭?”那婆子倒笑起來,說道:“又是我的不是了。押司是個風流人物,不和你一般見識。你不把酒便罷,且回過臉來吃盞兒酒。”婆惜只不回過頭來。那婆子自把酒來勸宋江。宋江勉意吃了一盞。婆子道:“押司莫要見責,閒話都打疊起。明日慢慢告訴。外人見押司在這裡,多少乾熱的不怯氣,胡言亂語,放屁辣臊,押司都不要聽。且只顧飲酒。”篩了三盞在卓子上,說道:“我兒不要使小孩兒的性,胡亂吃一盞酒。”婆惜道:“沒得只顧纏我!我飽了,吃不得。”閻婆道:“我兒,你也陪侍你的三郎吃盞酒使得。”婆惜一頭聽了,一面肚裡尋思:“我只心在張三身上,兀誰奈煩相伴這廝!若不把他灌得醉了,他必來纏我。”婆惜只得勉意拿起酒來,吃了半盞。婆子笑道:“我兒只是焦燥,且開懷吃兩盞兒睡。押司也滿飲幾杯。”宋江被他勸不過,連飲了三五杯。婆子也連連吃了幾盞。再下樓去燙酒。那婆子見女兒不吃酒,心中不悅。才見女兒回心吃酒,歡喜道:“若是今夜兜得他住,那人惱恨都忘了。且又和他纏幾時,卻再商量。”婆子一頭尋思,一面自在灶前吃了三大鐘酒,覺道有些癢麻上來。卻又篩了一碗吃。旋了大半旋,傾在注子裡,爬上樓來。見那宋江低著頭不做聲,女兒也別轉著臉弄裙子。這婆子哈哈地笑道:“你兩個又不是泥塑的,做甚么都不做聲?押司,你不合是個男子漢,只得裝溫柔,說些風話兒耍。”宋江正沒做道理處,口裡只不做聲,肚裡好生進退不得。閻婆惜自想道:“你不來采我,指望我娘一似閒常時來陪你話,相伴你耍笑,我如今卻不耍!”那婆子吃了許多酒,口裡只管夾七帶八嘈。正在那裡張家長,李家短,白說綠道。有詩為證:知
假意虛脾恰似真,花言巧語弄精神。幾多伶俐遭他陷,死後應知拔舌根。
虔婆醉打唐牛兒
虔婆醉打唐牛兒

原文出處

本文出自《水滸傳》第二十一回(七十回)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內容圍繞在梁山泊稱霸的強盜。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一說施耐庵作、羅貫中編次。根據民間流傳的宋江起義故事加工定型。全書敘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眾起義的故事,再現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國古代優秀長篇小說之一。中國明代長篇小說。又題為《忠義水滸傳》,通行本簡稱《水滸》。一般認為是施耐庵著。關於它的作者,明人記載不一。郎瑛《七修類稿》中說:“《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李贄《忠義水滸傳敘》中提到作者時,說是“施、羅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和王圻《稗史彙編》都記羅貫中作。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則說是“武林施某所編”,“世傳施號耐庵”。綜上所說,明人大致有三種說法:施耐庵作、羅貫中作和施、羅合作。現在學術界大都認為施耐庵作。施耐庵生平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吳梅《顧曲麈談》記施耐庵即元末劇作家施惠,不甚可靠。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江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如《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志》所載的《施耐庵墓誌》和《施耐庵傳》等。但這些材料相互矛盾處不少,且有明顯不可信處,因此對於這些材料的真偽問題,學術界意見頗不一致,多數研究者持懷疑態度,尚待進一步研究。

作者簡介

施耐庵

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
生平: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蒐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據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代,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也有人認為是同弟子羅貫中合著或者有羅貫中續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