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虎貓共有10個
亞種,體長55-101.5厘米,尾長27-45厘米,體重6.6-18.6千克,雌虎貓體型比雄的小,雌虎貓只有雄虎貓的三分之一。各亞種之間的區別因為屬地的不同,皮毛顏色、體型大小、尾巴長短及眼睛大小都有差別。虎貓背上的顏色有白色、茶色、黃色和灰色多種,頭上有小黑點,臉頰上有兩條黑帶,周身點綴著黑點,以及黑邊環繞的暗褐色長方形斑塊。背上有4,5條縱向的黑色條紋,身上有像鏈條一樣的黑色圖案,腹部呈白色,上面有黑點,尾巴上也有黑色的條紋和斑點。雄性虎貓和雌性虎貓的顏色相同,但是會因棲息地不同,顏色而有所區別。
棲息環境
虎貓棲息於茂密的
熱帶雨林、
安第斯山脈海拔3,800米的高山山林、濃密的灌木叢、植被稀疏的半沙漠地區、沿海的
紅樹林等等,不過在開闊地帶卻難以覓見它們的足跡。尤其由阿拉伯樹膠樹、黑檀樹、牧豆樹等樹木構成的多刺高灌木叢林,虎貓喜歡在高1.52米左右的多刺灌木叢中穿行,灌木叢枝條盤根錯節,相互交織在一起,這樣濃密的荊棘灌木叢給虎貓提供了抵禦敵人的可能。
生活習性
虎貓大多在夜晚活動,具有領地性。其狩獵方式與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同樣善於游泳爬樹,不過攀爬的本領比起靈巧的
長尾虎貓還是要差一些,因此它們多數時候在地面活動,而在森林地帶居住的虎貓也時常選擇低矮的樹枝作為休息場所。虎貓以獨身為主,基本也是在夜間出巡。它們的食譜多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昆蟲等為主,例如各種鼠類、爬行動物、野兔、
蝙蝠等等。當附近的河流、水塘在乾旱季節日漸乾涸時,它們也會趁機多抓點青蛙或魚類補充養分。它們是獨居動物,只在交配的時候聚集。虎貓的視覺十分靈敏,具有夜視能力,它們一般是晚上出來捕食,其食物包括猴類、犰狳、鬣蜥,烏龜和蛇、嚙齒類如刺豚鼠、魚、
陸蟹、兩棲類和鳥,有時也捕食家養的小豬和禽類。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根廷、貝里斯、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巴西、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瓜地馬拉、蓋亞那、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國、委內瑞拉。
虎貓分布圖繁殖方式
在熱帶地區的虎貓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但在其他地方可能是季節性的。在
墨西哥,
美國,
阿根廷和
巴拉圭是在秋季和冬季產仔。妊娠期普70天至85天。一窩可產下2-4隻,在14到18天的睜開眼睛,哺乳期持續3個月至9個月,成熟期約18至24個月。小虎貓出生在樹洞或叢林中的洞穴里,以得到天然的庇護,小虎貓生下來的時雖然很黑,但身上已經有像大虎貓一樣的條紋。到了8-10個月,小虎貓的個頭就會和媽媽一般大小,不過它們會到2歲左右才會最終離開媽媽的地盤。雌虎貓每兩年可以繁殖一次。虎貓的野外壽命可超過10年,圈養的壽命長達21年。
亞種分化
|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1. | | Leopardus pardalis aequatorialis |
2. | | Leopardus pardalis albescens |
3. | | Leopardus pardalis melanurus |
4. | | Leopardus pardalis mitis |
5. | | Leopardus pardalis nelsoni |
6. | | Leopardus pardalis pardalis |
7. | | Leopardus pardalis pseudopardalis |
8. | | Leopardus pardalis puseaus |
9. | | Leopardus pardalis sonoriensis |
10. | | Leopardus pardalis steinbachi |
種群現狀
由於
棲息地不斷遭到破壞和為了獲取虎貓皮而對虎貓展開的獵殺活動導致虎貓陷入瀕臨滅絕的邊緣。虎貓是人類毛皮貿易的犧牲品,在美國曾有一年進口14萬張虎貓皮毛的記錄。虎貓的數量在不斷減少,美國德克薩斯虎貓的處境已經十分危急。
美國和大多數出產虎貓的國家已經宣布捕殺和買賣虎貓皮為非法。皮毛貿易、棲息地喪失、寵物交易這三大因素使虎貓數量驟降至危險水平,而在它們的分布國家內,除了厄瓜多、薩爾瓦多及蓋亞那以外,其他國家均頒布了保護虎貓的法律。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註:虎貓圖冊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