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岫禪寺

虎岫禪寺

虎岫寺座落於福建石獅寶蓋山東麓,占地八十畝。西面是雄踞峰頂的姑嫂塔,東面是風光旖旎的鰲城,鰲城再往東,便是碧波萬頃的台灣海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虎岫禪寺
  • 地理位置:福建石獅寶蓋山東麓
  • 占地面積:八十畝
  • 存在時間:一千三百餘年
地理位置,古寺變遷,歷代題詠,當今虎岫寺,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西面是雄踞峰頂的姑嫂塔,東面是風光旖旎的鰲城,鰲城再往東,便是碧波萬頃的台灣海峽。旅遊勝地“閩南黃金海岸”就像一塊翡翠鑲嵌在海峽西央岸。虎岫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原名真武宮;明朝嘉靖年間,虎岫寺出了個高僧去靜法師。有一次嘉靖皇帝御設羅天大醮會召其參加講經,深受嘉靖皇帝讚賞,賜封虎岫寺為“虎岫禪寺”。自此,虎岫超過計畫、真鯉寺、石佛寺、西資岩,被譽為泉南四大勝概,而虎岫寺發達地區泉面四大勝概之冠。此後,虎岫寺屢經修葺,並擴建關夫子殿、文昌祠、雙塔、寺門等,使主體建設與配套建築渾然一體。

古寺變遷

早在唐代貞觀年間(六二七年至六五○年),虎岫巖就建有「真武宮」,供奉真武大帝。南宋紹興乙亥年(一一五五年),永寧塔石保蔡夢良、蔡汝霖捐建「真聖石龕」一所,改為庵,匾名「虎岫」。
明代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二年),虎岫寺成為佛、道合一的寺宇。嘉靖年間(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七年),雲靜法師(俗姓吳,石獅坑東人)主持該寺,籌建中樞大殿,奠定虎岫寺的主體建築規模。
清代,虎岫寺又歷經四次重修、擴建。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塔石村旅菲華僑李逢耀在呂宋募捐,銀江村李蒼岩在鄉主持,對寺院進行全面整修、擴建。虎岫寺煥然一新,寺宇從佛、道合一變為儒、道、釋三家濟濟一堂,蔚為壯觀。
一九八三年以來,李水冷、董倫助、洪禮純、李雲峰、李定國、顏金釵、李賢福、李聖瑞、李德朗、李逢可等人倡儀重建,諸賢達楊清欽、李哲奮、李賢義、丘仲齊等熱烈回應,寺宇舊貌換新顏。現虎岫寺主體建築有真武宮、中樞大殿、觀音堂、文昌祠、森羅寶殿、祈嗣媽堂、雙塔、半月池、山門路亭、幸福院、老君祠等。

歷代題詠

清代晉江舉人許衡簡遊歷虎岫寺,作一長達一百一十八字的楹聯。明代詩人莊一俊、蘇浚、黃克晦、朱梧,清代狀元吳魯、翰林莊俊元等人都曾遊歷虎岫寺,留下詩作和對聯。如莊一俊詩:「天風吹落海雲關,岩穴虛明漸可攀。時風凌空諸鶴下,更聞說法一僧閒。鰲城吞吐中秋月,虎岫逍遙落日山。釋子若逢相借問,近來俯仰在人間。」莊俊元聯云:帝建隆基通北極;靈锺虎岫鎮南關。吳魯聯云:據虎岫,挹龍波,一劍英威天地泰;望鰲城,羅雁塔,三清鎮重古今春。近代葉飛、伍修權、楊成武、趙朴初、傅傑、虞愚、梁披雲等各界人士也為虎岫寺題贈墨寶。

當今虎岫寺

如今,走進林木蔥鬱、古樸典雅的虎岫寺,那曲徑深幽的虎洞,古色古香的永嘉石寶;那清澈如鏡的月池水,及充滿傳奇色彩的金鐘與鳳碗、聖泉與玉泉,仿佛在對遊人講述著虎岫寺綿延千載的故事,給您一種從遠古走來的感覺。
虎岫禪寺
虎岫寺自一九八二年重新對遊人開放以來,吸引了諸多海外僑親到此觀光旅遊,每年香客逾五十萬。
虎岫禪寺以其屏山面海的優越地理位置、宏偉壯觀的建築及獨具一格的宗教文化吸引著四方遊客。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相交輝映,不愧為“泉南勝概”。至今仍是僑鄉石獅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虎岫寺為石獅市級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虎岫寺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相交輝映,不愧為「泉南勝概」。
地址: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塔石村

地圖信息

地址:楊清欽大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