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藤村位於峨山鎮駐地北5公里處,於春秋時期建村。由於該村有西漢時期的二疏城、散金台和西漢太子太傅疏廣傳說,又是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而名聞大江南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蘿藤村
- 地理位置:峨山鎮駐地北5公里處
- 著名景點:蘿藤村
- 類型:村莊
文物古蹟,歷史故事,
文物古蹟
二疏城遺址位於蘿藤村南,呈長方形,東西長約180米,南北寬約160米,土台高約3米。台西緊傍古河流蘿藤河,台東是一望平川。土城上部約1米多厚遺留板築夯層,每層厚約15~20厘米不等,夯土中夾雜大量東周和漢代陶片。夯層之下即為商周和龍山文化堆積物。據此可知,二疏城原是一處坐落於古河道的台型遺址。
1989年,山東省文物考古隊聯合國家考古隊對二疏城進行了發掘,出土一批銅鼎、陶器等文物。遺址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故事
據史書記載,“二疏”即西漢時期的疏廣、疏受叔侄。疏廣官拜太子太傅,疏受官拜太子少傅。當時,叔侄二人見朝廷風氣日下,便激流勇退,於漢元康四年(62年)辭官還鄉。返鄉時,朝廷賜其黃金70斤。叔侄二人攜財物返鄉後,便把朝廷所賜黃金一併散發給眾鄉鄰。散金時,有人曾勸其把財物留予子孫,疏廣說:“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溢其過,不欲溢其過而生怨。
”眾鄉鄰感其恩德,便自發築一寬闊高台,曰“散金台”(即二疏城),以示紀念。由於當地居民常年取土,二疏城已比當初縮小許多,掩埋在城下的各類遺物暴露出來。經省、市文物部門多次考古調查,大量文物標本證實,二疏城文化堆積形成於原始社會晚期。今遺址西側的蘿藤河,南向北沿河兩岸的平野上聳立著不少土丘,人稱“一溜十八埠”。 經考古部門調查證明,這些丘埠大都是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代古遺址。1980年,二疏城遺址被列入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